公历的一个月可以分为上旬、中旬、下旬三个时段,农历的一个月可以分为朔、望、念三个时段:初一至初十为“朔”,十一日至二十日为“望”,二十一日至三十日(小月至二十九日)为“念”。例如初四称“朔四日”,十六日称“望六日”,二十五日称“念五日”。
月是历法中的一种时间单位,传统上以月相变化的周期作为一个月的长度,一个月(太阴月)的长度大约是29.53日,即一轮“朔望月”。
一年分为12个月,中国农历一年也为12个月,农历的闰年为13个月,多出的一个月称为闰月。
中国对每月每天的称呼
言若又来搜集一些传统文化了……
一年有十二月,
一月有五周,
一周有六日,
一日有十二时辰,
一时辰有四刻,
一刻有三盏茶,
一盏茶有两柱香,
一柱香有五分,
一分有六弹指,
一弹指有十刹那,
一刹那就是一秒钟。
但每天的称呼,你知道多少,你知道晚春朔望日是指什么吗?
目前言若查到就有以下两种:
三浣(huàn)记日
所谓“三浣”,即上、中、下三浣。每个月的上旬,即一日至十日为上浣;中旬,即十一日至二十日为中浣;下旬,即二十一日至三十日为下浣。如正月初四日,便可记作“正月上浣之四日”;二月十五日,便可记作“二月中浣之五日”;三月二十六日,便可记作“三月下浣之六日”,其余都可类推。
月相记日
所谓“月相记日”就是根据月亮盈亏的变化记日。每月初叫作“朔”、“旦”、“朔月”,初三叫做“月出(fěi)”,十五叫做“望”,十六叫做“既望”“望后”,每月的最末一日叫作“晦”(huì)。
还有一种特殊记日法,也就是记那些节日,春节,除夕,元宵,清明,端午,中秋,重阳
要记得太多,让言若缓缓
今日传统文化分享到此结束
言若写文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