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美洲地形以什么为主

人气:269 ℃/2023-07-01 05:42:13

北美洲地形复杂多样,以山地,高原为主。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下降。高差悬殊,地区差异大。北美洲平均海拔较高,地势起伏较大,地形分为三大南北纵列带:西部是高大的山系,中部是广阔的平原,东部是低缓的高地。

北美洲地形

东部山地和高原,圣罗伦斯河以北为拉布拉多高原,以南为阿帕拉契亚山脉,地势南高北低,海拔一般为300~500米。阿帕拉契亚山脉东侧沿大西洋有一条狭窄的海岸平原,西侧逐渐下降与中部平原相接。

中部平原,位于拉布拉多高原—阿巴拉契亚山脉与落基山脉之间,北起哈德逊湾,南至墨西哥湾,纵贯大陆中部。平原北部多湖泊和急流,南部为密一失必河平原。平原西部为世界著名的大平原。

西部山地和高原,属科迪勒拉山系的北段,从阿拉斯加伸展至墨西哥以南,主要包括三条平行山脉,由东至西为:落矶山脉、阿拉斯加山脉—加拿大海岸山脉—喀斯喀特岭—内华达山脉、加拿大西部沿海岛屿—美国海岸山脉。

北美洲地形以什么为主地势怎么样

高中地理——每日讲1题(北美洲的地形、迎风坡、垂直地带性)

知识点

北美洲西邻太平洋、北邻北冰洋、东临大西洋,平均海拔为700m,高原和山地占58%,东西两侧为山地和高原,中间为平原。北美洲的地形可以分为三个区:

①东部:以山地和高原为主,南高北低,北侧为拉布拉多高原,南侧为阿巴拉契亚山脉(东北-西南);

②中部:以平原为主,分布着中央大平原;

③西部:以山地和高原为主,分布着墨西哥高原、海岸山脉、落基山脉(南-北)。

图1 北美洲的地形分布图

迎风坡,即迎着风的山坡。迎风坡的空气相对“冷湿”,背风坡的空气相对“暖干”,水汽越过一个山坡的过程为:

①迎风坡。携带水汽的风(冷湿)遇到山脉的阻挡,被迫抬升,随着海拔的升高气温逐渐降低,因此水汽冷凝,产生降水;

②背风坡。风越过山顶后(冷干),开始下沉,随着海拔的降低气温逐渐升高,因此风越来越温暖干燥(暖干),到达坡脚时,容易带来森林火灾、农作物枯萎。

图2 迎风坡与背风坡


例题

图3 例题

答案:B、D、C

精讲精析:(1)分析降水差异的原因。①从题干可知,该地区位于45°N左右,因此位于盛行西风带;②距海较近(180km,换算为经度,为1.6°),且西部有高耸的山脉,因此应该是盛行西风,从西部的海洋带来了大量的水汽,遇到山坡,北坡抬升,产生较多的降水,因此山脉西侧的植被覆盖度较高;③越过山脉后,气流中的水汽减少、温度升高(焚风效应),因此山脉东侧降水较少,气候较为炎热,植被较为稀疏。

(2)分析该地区的位置。①该地区位于45°N,且距海较近,西部为海洋,因此可能为亚欧大陆的西侧(大西洋沿岸)或者北美洲的西侧(太平洋沿岸);②从图中的地形可以看出,西部沿海地区有高耸的山脉,东部为高原,因此为北美洲(科迪勒拉山系),因此为北美洲太平洋沿岸地区。

(3)分析山脉西坡山麓的植被。①山麓地区的自然带,与当地自然带一致;②该地区为45°N左右,为中高纬度,因此山麓地区为针阔混交林;③常绿阔叶林主要分布在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常绿硬叶林主要分布在地中海气候区。山脉西坡为迎风坡,降水较多,因此山麓主要是树木,草原较少。


总结

本节例题的难度适中,解题思路为:①根据纬度判断风带,进而判断盛行风向;②根据风向和地形,判断降水的影响因素;③根据风向和植被分布,判断海洋的位置;④根据海洋的位置和陆地地形,判断该地的地理位置;⑤根据该地的纬度位置,判断该地的植被分布。

山地的垂直地带性,在考试中多次出现,应重点掌握。山地垂直地带性的植被分布,主要有3个规律:

①基带。山麓地区分布的植被(基带),与当地的植被分布一致;

②山脚-山顶。从山脚至山顶,气温越来越低,植被越来越稀疏;

③迎风坡、阳坡。迎风坡和阳坡的光照、水汽更加充足,因此同样的海拔时,植被比背风坡和阴坡更加茂盛(或者说,同一植被带的分布海拔更高)。

图4 山地的垂直地带性

【每晚20:00,每日一题,学好地理】

推荐

首页/电脑版/网名
© 2025 NiBaK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