砂锅是由不易传热的石英、长石、粘土等原料配合成的陶瓷制品,经过高温烧制而成。传统的砂锅是陶器的一种,陶的发明是人类社会发展史上划时代的标志,也是人类发展最伟大的发明。
砂锅传热快,散热慢,保温能力强,一般砂锅在关火5到10分钟后,锅内食物还能保持接近沸腾的热度。
砂锅能均衡而持久的把外界热能传递给内部原料,相对平衡的环境温度,有利于水分子与食物的相互渗透,能最大限度地释放食物味道。
砂锅第一次使用的时候需要用小刷子把砂锅内壁的很多的小沙粒刷掉,防止沙粒掉进食物中去。
为什么熬中药最好用砂锅?
自古中药的煎药器具以砂锅为佳,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首先,砂锅的主要成分是硅酸盐,受热均匀,煎药时锅内的水分不容易被蒸发,能很好地使药物中的有效成分溶解。
其次,砂锅的传热性能好。一般煎药时间为20至30分钟,但有些药物要依具体情况而定,如补益药文火煎煮至沸后需要40分钟,矿物、介壳类中药需要的时间则更长。煎药时要经常搅拌,否则稍不留神就容易糊锅,不锈钢锅传热太快,药很容易糊掉。
最后,砂锅化学性质稳定,能使煎出的药液保持原有的成分和功效。铁、铜、铝等金属容器的金属化学性质较为活泼,易与中药中的某些成分发生化学反应,影响中药成分的含量,使得药效减少或消失,更有甚者会生成多种有害物质。比如铁可与地榆、诃子、苏木、石榴皮中起治疗作用的鞣质发生反应,生成鞣酸铁,产生黑绿色沉淀,使药汤有铁锈味,服用后引起恶心、呕吐;与五味子、阿魏、金银花、厚朴等含有酸类成分的中药混合后生成铁盐,减少药效成分等。
中药煎制除要选择正确的工具,还需要注意在煎药之前一定要浸泡,这样有利于药物有效成分的溶出,又可以缩短煎煮时间。有些中药中含有淀粉、蛋白质较多,如不经浸泡,加水后直接煎煮,药材饮片质地较硬,突然加热或者火候太大,会使药材表面的淀粉糊化,蛋白质凝结,封堵了药材表面的毛细孔道,水分难以渗透入内,药物得不到充分膨化,致使药物的有效成分难以溶解出来,影响药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