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227年,哈勒统帅维吾尔人军队攻灭西夏,其后裔因此一直在元朝为官。明太祖朱元璋为维护国家统一,重用哈勒后裔,命其率领维吾尔军队平定南方叛乱。随后维吾尔人便定居在了洞庭湖畔的常德桃源一带。
维吾尔族主要聚居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主要分布于天山以南,塔里木盆地周围的绿洲是维吾尔族的聚居中心。
维吾尔族的族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世纪游牧于我国北方和西北贝加尔湖以南、额尔齐斯河和巴尔喀什湖之间的“丁零”(“丁灵”、“丁令”)。
维吾尔族传统的男子外衣称为“袷袢”,长过膝、宽袖、无领、无扣,穿时腰间系一长带。女子普遍穿连衣裙,外罩坎肩或上衣。
维吾尔族的第二故乡——为何是湖南常德?
说起维吾尔族,我们都会想起新疆,那里是世界上最大的维吾尔族分布地。但是还有一个地方,被称为"维吾尔族的第二故乡",那就是湖南常德的桃源一带。
居住在这里的维吾尔人的来历,便要追溯到1000多年前高昌回鹘汗国的建立,以及哈勒家族的南下。
起源:高昌回鹘汗国公元840年,漠北回鹘汗国溃散,大批回鹘队伍开始西迁,庞特勤一干首领率领一支回鹘人进入天山北麓地区,抵达北庭。他们与留守此地的同族会合,随后继续南下,跨过天山进入塔里木盆地,在焉耆休养生息。后回鹘可汗乌介遇害,庞特勤获悉此事,自立为王,856年,庞特勤自立为回鹘可汗。
庞特勤自立可汗,建立安西回鹘政权后,曾多次遣使唐朝,希望得到册封。唐朝遣使前去册封,但册封使王端章受阻,册封未能实现,但唐朝已将其视为漠北回鹘汗国的正统继承人。此后,北庭回鹘集团率先归顺庞特勤,安西回鹘政权日益扩大。
后来北庭回鹘亲近沙州归义军,安西回鹘政权逐渐衰落,以仆固俊为首的北庭回鹘日益强盛,他们统一了天山地区的各大回鹘势力,以北庭为中心,与吐蕃残部在西域展开了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两者反复争夺西域,各有胜负。
866年,北庭回鹘大败吐蕃,吐蕃大将尚恐热战败被俘。从这一年开始,高昌作为回鹘的首都,北庭作为夏都,高昌回鹘王国由此建立,回鹘开启了自己的王国时代。
王国的政治、经济与文化在汉文化的熏陶下,高昌回鹘的政治制度也带有中原的特色。它效仿突厥的王族兄弟传统,境内实行双王制,即高昌回鹘和龟兹回鹘分立。与此同时,高昌回鹘王国也设置了富有汉朝特色的宰相、枢密使等官职。
在高昌一带的农牧地区,天气炎热,适宜种植瓜果和农作物。回鹘人从金岭引水入城,用于饮水和灌溉农田,由此种植出优质的小麦、葡萄以及其他农作物。高昌回鹘的畜牧业、狩猎、手工业、采矿业都达到了一定水平。他们通过"朝贡"等形式与中原和西辽都有着频繁的贸易来往。
回鹘人有自己的文字——回鹘文。这是回鹘人用粟特文创造的一种文字,在8世纪到15世纪期间,于高昌境内广泛流传。
回鹘文是一种很重要的文字,许多文字的来源或发展诸如"契丹小字"、"满文"、"蒙古文"都或多或少的受到了它的影响。回鹘人使用的历法丰富多样,来源于不同的文化,后来便结合汉、突厥、粟特三大文化,创造出了富有自己民族特色的历法——十二生肖与五行搭配的纪年历法。
南下的哈勒家族、畏吾儿裔族与回回湖南地区的维吾尔族,普遍认为他们的祖先是高昌国都督、成吉思汗手下大将——哈勒。
当时的高昌国作为西辽的附属国,对屈出律的倒行逆施极其不满。1211年,高昌国王与部下大臣发动脱离西辽的政变,杀死了西辽遣派驻高昌的监国,转投蒙古,而哈勒,便是发动政变的大臣之一。
此后,哈勒的后人一直为元朝效力。直到元朝末期,哈勒·八士常遇春、蓝玉、沐英、胡大海和徐达等将领,顺应时代的变化,叛元归明,帮助朱元璋讨伐元朝。
后由于哈勒家族后裔和畏吾儿裔族兵伐元有功,被朱元璋赐姓"翦",常德一带的土地也作为奖赏被赐给了哈勒·八士。从此以后,哈勒·八士的后代一直在常德一带繁衍生息,这就是现在的维吾尔族的来源。
元朝西征时期,伊斯兰教随迁徙的中亚人一同传入我国。这些迁徙到我国的伊斯兰教徒,以各种各样的身份,散布在我国各地,人们用带有宗教色彩的"回回"称呼他们。
元末明初,畏吾儿人接触到伊斯兰教,并逐渐开始学习和信仰伊斯兰教,人们对他们的称呼也慢慢从区别于回回的畏吾儿,变成了回回。
这些畏吾儿人就这样在常德一带繁衍生息,他们先后通过限制通婚、子随母姓和限制通婚者改信教等手段,在汉人的重重包围下没有被彻底同化。在新中国建立后,他们还被官方识别了维吾尔族的身份,常德也由此成为第二大维吾尔族聚集地。
丰富多样的宗教在维吾尔族发展的历史上,曾信仰过萨满教、佛教、伊斯兰教和摩尼教等教派。究其根源,还要追溯到在吐鲁番盆地建国的高昌回鹘王国。
当时的吐鲁番盆地,世界四大宗教齐汇并存,这使得高昌王国在当时成为了宗教文化最丰富、最适合发展的地方。
在高昌回鹘王国建国时,占据统治地位的宗教是摩尼教,也就是我们口中的"明教"。这个教派诞生于公元240年,之后在波斯、地中海一带发展传教,其创始人摩尼殉难后,他的教徒大肆传教,摩尼教也迅速演变成世界性宗教。后来在佛教、基督教的围剿中灭亡。
公元前1世纪,佛教传入高昌地区。在隋唐时期日益强盛,不少天竺僧人来此宣扬佛法。在唐朝中期,佛教在高昌一带空前繁荣。
公元9世纪,回鹘西迁高昌,在高昌北庭一带建国,在当地宗教氛围的影响下,回鹘人逐渐开始信仰佛教。不仅如此,王国的统治阶级也选择扶持佛教,佛教逐渐成为王国统治地位的宗教。
佛教地位的上升,导致了当时佛经和佛教雕塑开始盛行,诸如《菩萨大唐三藏法师传》、《金刚经》、《七星经》等佛经残卷都在高昌地区被发掘出来。
此外,高昌地区的佛像石窟同样数不胜数,石窟内有许多特色鲜明,身姿健美的佛教雕塑,不仅如此,这些石窟的墙壁上还有着许多精美的佛教壁画。
千年里,他们经历了王国的建立与灭亡;千年里,他们经历了战争血与火的洗礼;千年里,他们从吐鲁番几经转折定居汉地。
经历了千年的风雨后,这群维吾尔族人在常德安居乐业,一边追寻着自己民族的文化与历史,一边也接纳各族文化,与他们和谐相处。他们把这片土地当做家乡,这片土地也与他们水乳交融。对这些维吾尔人而言,这是一场历时千年的旅程,旅程的目的地就在明天。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号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文章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