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鹊活了98岁。 扁鹊(公元前407—前310)姬姓,秦氏,名越人,又号卢医,春秋战国时期名医,勃海郡郑(今河北任丘)人,由于其医术高超,被认为是神医,故用“扁鹊”的名号来称呼他。
扁鹊曾居住在中丘蓬鹊山九仙洞,唐代于鹄诗《秦越人洞中咏》有记:从师于长桑君,尽传其医术禁方,饮以山巅“上池”(石盆)之水,修得高超医术。
扁鹊年轻时做人家客馆的主管,有个叫长桑君的客人到客馆来,只有扁鹊认为他是一个奇人,时常恭敬地对待他。
扁鹊名声传扬天下。秦国的太医令李醯自知医术不如扁鹊,派人刺杀了他。天下谈论诊脉法的人,都遵从扁鹊的理论和实践。
当年曹操为何非要杀了华佗?得知真相后:曹操做的对!
末年东汉,天下乱成一锅粥,各路英雄纷纷崭露头角。
这些传世名人,有心怀大志、精通政治的曹操、孙权、刘备;也有勇猛无畏、战功赫赫的吕布、关羽、张飞;还有像华佗、张仲景、董奉这样的神医、方士。
在所有神医中,最出名、也最让人可惜的莫过于华佗了。
提及华佗就不得不提到曹操。
尽管他们是同乡,但一个是致力于悬壶济世的名医,另一个是位权势熏天的丞相,两人之间并没有任何交集。
然而,正是因为曹操患上了一种顽症,才在公元208年的某一天,与已年逾60岁的华佗相见。
根据《三国演义》的记载,华佗一见到曹操,就准确判断出曹丞相头风病的病因在于脑中积聚了所谓的“风涎”,而医治方法竟然如此直接粗暴。
只需以利斧开颅,取出“风涎”,再将颅骨缝合,曹丞相的病便可自然痊愈。
这或许是我国古代最早记载的“开颅手术”,虽然华佗医术高超、被誉为“神医”,但他是否真能在医疗资源匮乏的古代独自完成如此高难度的手术,仍值得怀疑。
《三国演义》毕竟是一部小说,难免存在夸张不实之处,因此,我对这个说法一直存有疑问。
在正史《三国志》中,华佗第一次为曹操面诊后,却给出了完全不同的答案。他说道:
“曹丞相的病一时半会是治不好的,只能通过长期调养和保守治疗来延长寿命。”
华佗称:“这是近乎无法解救的情况,只能不断攻治,或许能延长曹丞相的寿命。”——《三国志·方技传》
华佗名声在外,曹操满心期望他能医治自己,使病愈,然而华佗却间接宣告了曹操的死刑。
曹操心里很不高兴,因此对待华佗的态度也不再那么恭敬和客气。
而华佗本人也是个倔脾气的人,既然你不欣赏我,那我何必留在你身边呢?
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
于是,华佗找了个借口请假回家,结果却一待就是小半个月。
恰好在此期间,曹操的头风病复发,但华佗却推三阻四,不愿为他诊治。
曹操勃然大怒,立即命人将华佗投入大牢,毫不犹豫地处决了他。
临终之际,华佗颤巍巍地从怀中掏出一本医书,恳求狱卒说:“请你带走这本书,书中的药方能救很多人。”然而,狱卒因担心牵连,坚决不肯接手。
华佗痛不欲生,只能含泪将医书烧成灰烬。
一位伟大的神医就这样陨落了,令人深感惋惜。
作为“三国神医”的代表,华佗的医术成就堪称“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这可从人们赋予他的称号——“外科鼻祖”、“外科圣手”中窥见一斑。
华佗被尊称为“外科鼻祖”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他研制了一种名为“麻沸散”的******药,并将其创新地应用于外科手术。这种古代的******药被称为麻沸散。
通过使用麻沸散,病患可以大大减轻痛苦,医生也能更专注地进行治疗。有一次,华佗在外出诊治时,突然发现一位老人捂着肚子痛苦地倒在地上,连呻吟声都渐渐微弱了。华佗迅速跑过去给老人切脉,断定他患的是“肠痈”,即现代医学所称的“阑尾炎”。情况十分危急!
华佗立即让老人服下麻沸散,等******效果发生后,才开始进行胃肠手术。一个多月后,在华佗精心治疗下,老人基本痊愈。早在东汉末年,华佗就能借助麻沸散进行外科手术,因此人们称他为“外科鼻祖”。华佗的这项发明比欧洲领先了1600多年!
第二,华佗独创了一套养生操,名为“五禽戏”。他根据虎、鹿、熊、猿和鸟这五种珍禽的生活习性,创造了这套养生操。
华佗认为,预防疾病比治疗疾病更为重要。据华佗所说,五禽戏不仅可以消除疾病,还能使身体的腿脚灵活,身心放松。华佗的弟子吴普终身修习师父传授的五禽戏,活到了90岁,健康状况良好,听力和视力都很好。据说,司马懿之所以能够战胜对手,成为最后的胜利者,与他长期练习五禽戏有很大关系。
第三,华佗在医学诊断方面也有非凡造诣。
中医注重望、闻、问、切四诊,其中“切”指的就是切脉。有记载称,一次,甘陵国相的妻子怀孕六个月时,突然出现持续腹痛,于是请华佗前来诊治。华佗一摸脉搏,立即确定了腹痛的原因——胎儿已死,导致母体受损。
甘陵国相的妻子按照华佗的开方服药后,果然排出了一个已死胎儿,同时她的病也痊愈了。这一记载在《三国志·华佗传》中听起来如同神话般不可思议。
此外,华佗还发现了体外心脏按压和人工呼吸等两种急救方法,这些方法至今仍在使用,用于挽救危急病人的生命。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这位伟大的医师华佗却在曹操之手下不幸丧命。曹操素有崇尚人才之名,为何会下令处决华佗?他们之间是否存在什么矛盾,至今仍然是个谜团。
为何曹操坚决要杀华佗?
有人认为曹操要杀华佗,是因为曹操多疑,以及华佗的得寸进尺行为。
但真实情况是否如此呢?
一,曹操对华佗的怀疑没有任何事实依据。
根据《三国演义》中的描述,华佗为关羽刮骨疗毒的故事广为人知。一些人认为,曹操怀疑华佗是关羽派来的“刺客”,企图在为他开颅治病时暗害曹操。
然而,实际上为关羽刮骨疗毒的医生并非华佗。当关羽受伤时,华佗已经去世11年,他怎么可能参与关羽的治疗呢?
如果《三国演义》中的记载是错误的,那么“曹操多疑说”自然就站不住脚了。
二,华佗不屑于在曹操手下做官。
根据《三国志》中对华佗的一段记载,华佗身为医生,常常对自己从医的选择感到后悔。
因此,华佗到了曹操身边后,不断向曹操争取官职。
然而,曹操对华佗的贪婪行为感到恼怒,最终下令将其处死。
根据文字的表面意思,华佗本来是士大夫,常常感到医者身份的耻辱,但他真的渴望担任官职吗?
《三国志·华佗传》中还有这样一句话:“华佗……游学徐土,兼通数经。沛相陈珪举孝廉,太尉黄琬辟,皆不就。”
换言之,华佗并没有没有机会担任官职,他曾被人推荐为孝廉,可以直接进入仕途,而且名声比向曹操求官要好得多,但他直接拒绝了这些机会。
由此可见,华佗并没有在曹操手下谋求官位的意图。
既然如此,那华佗因为求官而被曹操杀害的说法,自然就是无稽之谈了。
实际上,华佗之所以被杀害,一方面是因为曹操对他有偏见,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华佗“不识时务”。
首先,曹操对华佗存在偏见。
在华佗被杀之前,荀彧曾苦苦求情,希望曹操能看到华佗医术上的造诣,放过他。
然而,曹操并不在意,大声嘲讽道:“无妨,杀了他,天下岂会没有其他医者吗?”
曹操称华佗为“其他医者”,可见他并不认为华佗有什么特别之处。
曹操不仅看不起华佗的医术,也对他的身份不屑一顾。
在古代,医生被归为“方士”之类,而“方士”一词通常用来指那些玩弄巫术的低贱之人。
韩愈在《师说》中说道:巫医、乐师以及其他百工之人,君子都不屑一顾。
曹操对华佗的看法根深蒂固,使得他认为杀华佗并不是什么大事,也不需要深思熟虑。
华佗去世后,曹操曾对身边的人评价华佗:“他本来能治好这个病,但却故意拖延,想通过自己的医术抬高身价。”
作为医者,华佗忠实地告知患者真相,却被扣上了“养虎自贼”的帽子,实在是冤枉至极。
其次,华佗“不识时务”。
华佗进入丞相府后,他时刻设法离开。
他曾是备受敬仰的“神医”,如今却变成了随叫随到的“方士”,身份和待遇的巨大差距使得华佗感到失落。很快,华佗找到了借口,声称家中有事,请求长假回家,然后又说妻子生病,需要长时间照顾。
尽管曹操多次派人前往召唤,华佗却置之不理。就在那一年,曹操刚刚在朝廷改革了官制,废除了三公职位,自封为丞相,许多大臣对此心存不满,而曹操本人也怒气冲冲。
恰逢此时,华佗多次挑战曹操的权威,这让曹操无法容忍!在采取行动之前,曹操派使者前往华佗家中试探真相。结果发现,华佗的妻子容光焕发,身体健康,完全没有生病的迹象!
显然,华佗撒了谎。
也许华佗只是故意懒散,不想回到曹操身边,继续担任他的私人医生,但他的消极态度和拒不应召的行为让曹操将他视为反对派。
曹操向来对反对自己的人毫不手软,孔融如此,荀彧亦如此。不久之后,华佗被曹操强行带回许昌,并在狱中遭受酷刑致死。华佗怎么可能与曹操在权谋、策略和残忍程度上相提并论呢?
华佗被杀的原因不仅受到双方性格和见识的影响,也受到当时政治环境的影响。
虽然曹操对华佗不屑一顾,但华佗的死还是让曹操后悔得要命。
华佗刚一去世,曹操最疼爱的儿子曹冲就病倒了,曹操找了一堆医生都无法救治,直到那时他才想起神医华佗的好处,悔不该害了华佗,白白让爱子送命。
更可惜的是,华佗临终前辛辛苦苦写的医书都没能保留下来。
看来,古代的医生也真不好当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