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是其他一切教育的基础教育,对人的一生影响至关重要,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是不可缺少的。家庭是孩子接受教育的最早的场所,对于孩子的成长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以及奠基性的作用。
家庭教育的内容有文明礼貌教育、公共道德教育、品德教育、诚实教育、友爱教育、同情心教育等等。
家庭教育从孩子的婴幼儿时期甚至是胎儿时期就已经开始了,是对人的一生影响最深的教育。
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并称为教育的三大支柱,同时也是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基础。
再谈家庭教育在子女成长中的决定性作用
原创作者: 斐言费语
一年一度的高考成绩出炉了,随即诞生了一批各省市文理科高考状元。虽然教育主管部门三令五申禁止高考成绩排名,但是依然扑灭不了社会各界追捧高考状元的热情。学生家长更是苦苦追寻状元学生成功的秘诀,查找自家孩子差距、不足。
作为一名有着三十多年教龄的高中一线教师兼班主任,亲身经历了成百上千学生学业的成功与失败,通过长期观察积累、家访和与学生谈心,时常引发我对“家庭教育在子女成长中作用”问题的思考。
第一,子女的教育,家长是第一责任人。
出于何种缘故,父母都不能把子女教育的责任全部推给学校或其他亲属。既然生养了孩子,就应当义不容辞的承担起教育子女的责任,这既是为家庭负责,也是为国家、民族负责。诸如子女的日常衣着打扮,交往的朋友,看什么书籍,在校的作业本、练习册填写完成情况等,都是家长应该密切关注又便于操作的具体检查内容。
第二,身教重于言教。
我们很难想象,一个享乐至上的家庭,能熏陶、培养出品德高尚、热爱学习的孩子来。彻夜麻将、酗酒喧哗、电视常开的嘈杂环境,怎么容纳一张书桌的宁静?
第三,一个良好习惯的养成,远比培养诸多浮杂的兴趣要有用得多。
当前社会上流行给孩子报兴趣班,乐器、书法、舞蹈、英语、奥数,有几个真正是孩子所喜欢的?又有几个让孩子学了技能,练了意志,塑了品格?盲目跟风,相互攀比,孩子节假日疲于奔命,家长经济上不堪重负。这样的折腾之后,又有几个孩子最终走上了靠兴趣特长谋生的路子?与其如此,不如静下心来,引导孩子读一读名著,游一游山水,培养一些受用终身的良好习惯。譬如专注的习惯,读书的习惯,思考的习惯,倾听的习惯……促使孩子及早养成课前预习,课堂专心听讲,课后独立完成作业,不懂就问等自觉行为。这些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否更有利于孩子走向成功?
第四,切记给子女补上忍耐寂寞这一课。
真正意义上的学习实在是一件苦差事,所谓快乐学习纯粹是一个伪命题。试问,诺贝尔奖的哪一项发明创造是在快乐中完成的?
学习需要专注,需要坚持,必须忍耐寂寞,矢志探究。
但是,懒惰、享乐又是人的天性。遏制这一天性,离不开明确的目标,顽强的毅力。在这个网络铺天盖地的年代里,便捷娱乐触手可及,手机看视频打游戏,QQ、微信聊天,浏览网站,网络交友等,在各种情与色的诱惑中,青少年方寸大乱者不乏其人。严峻的现实亟需社会、学校、家庭通力合作,积极引导,全天候防范(彻夜上网不眠,早晨一进教室就睁不开眼睛,趴桌睡觉,如此疲累的精神状态,怎么上课听讲?)才可少受影响。这里,家长不给孩子提供智能手机,就是从源头上杜绝不良影响的最有力措施。可是,今天的家长又有几人能拒绝得了“心肝宝贝”购买智能手机的迫切要求呢?连家长都这样纵容自家的孩子,还怎么指望学校老师控制一个班级五十多名学生白天上课玩手机,彻夜宿舍上网?!
说到底,中小学生迷恋手机不能自拔,家长给孩子购置高档智能手机,才是罪魁祸首。
据调查,学生在校使用智能手机大致有如下行径:
1,相互攀比,争脸面。从名牌鞋服,到大屏智能手机,均在中小学生攀比之列。
2,下载免费软件“学霸君”,抄袭作业答案。
3,上课听歌曲、发短信、玩游戏。
4,夜间聊天、打游戏、看视频、猎奇成人网站。
不加节制玩手机,损害了健康,耽误了学习
可靠统计数据显示,中小学生中真正把手机用于学习的人不到十分之一,这十分之一学生中,日常用手机查资料学习的几率又不足五分之一。
扪心自问,每一个为人父母者在为子女提供了美食、时装的同时,为孩子习惯的培养,言行偏差的纠正,到底付出了多少心血?孩子向你描述的人生理想,究竟有几分实现的可能?孩子标榜的在校表现、诉说的师生矛盾,客观真实的原貌如何?一昼夜二十四个小时中,你的孩子有多少时间在安心听课、专心做作业?休息时间有几个小时在老实睡眠,有几个小时在上网、玩乐、逛街?真要关心子女的成长,只需在百忙之中抽点时间,看一看孩子的作业做了多少,同步练习册填了几页(姑且不论错对,先看学习资料上写了几行字,课本上做了多少听课笔记)?一个月的话费中,有多少短信和上网流量费用?依我个人经验,若无长途电话,中小学生每月超过十元的话费开支,基本就没用在正道上。
第五,自我感觉过分良好。
一味相信孩子不着边际的自我前途臆想,不仅是许多学生的毛病,也是不少家长因为溺爱而产生的偏心之见。可惜天上不会掉馅饼,做梦做不出学业成。
正如没有一个家长不希望孩子成龙成凤一样,没有一个老师不希望自己的学生学业有成,前途辉煌。可悲的是,老师苦口婆心千言万语的的说教,往往敌不过家长一句随意的否定与贬低。
在当今这个崇尚个性张扬自我的年代里,取缔了惩戒的学校教育,越来越显得那么苍白无力。如果家庭教育再溺爱有余,家法废弃,我们的孩子可真就从一个个小皇帝,蜕变成小霸王,甚至滑向小魔头了。这不是危言耸听,李刚之子李启明,李双江之子李天一,西安音乐学院学生药家鑫,就是最好的例证!
第六,教育呼唤惩戒,惩戒离不开家长的理解、支持与配合。
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家长,从有利于孩子身心健康发展的原则出发,必须为子女划定一道方圆规矩的底线。一旦逾越,即予惩戒。俗话说得好,“小口子不补,大口子得尺五”。千万莫要等到触犯了刑律,再痛哭自责,追悔莫及。在法律介入之前,只有家长才最能强力干预,及早纠正孩子品行的偏差。
堕落,从抽烟、酗酒、打群架开始……
父母放任,就只能交由警察来管
所以说,在子女培养过程中,持之以恒,常抓不懈最好。
一旦懈怠,耽误了小学,还有初中,荒废了初中,还有高中,父母没有任何理由过早放弃对子女的培育。哪怕强制,也要尽最后一份心,去竭力补救。柳暗花明的风景,往往就在不懈的坚持之后。正如农事,耽误了春播,就得抓住夏秋的补种;放弃了夏秋,只有在收藏享用的冬季忍受饥寒交迫的煎熬。
最后,我想告诫家长的是,孩子的成才,极少数虽然不一定非靠父母的鞭策,有学校教育和环境的熏陶就够了;但孩子的失败,大多数除了不良环境的影响,家长的娇惯与放任更是直接原因:要么方法不当,要么监管不力。
陪伴,胜过一切物质激励
试想,即使我们的事业再成功,当看到亲生的孩子毁在自己手中的时候,为人父母该是多么的失败,多么的痛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