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将梧桐树种在了南京的陵园大道、中山北路、长江路、江苏路等处。梧桐,梧桐科梧桐属植物,原产中国,在南北各省均有栽培,尤以长江流域为多,现已被引种到欧洲、美洲各地作为观赏树种,多为普通行道树及庭园绿化观赏树。
梧桐树喜光,喜温暖湿润气候,耐寒性不强,喜肥沃、湿润、深厚而排水良好的土壤,在酸性、中性及钙质土上均能生长。
梧桐有青桐、碧梧、青玉、庭梧之名称,是我国有诗文记载的最早的著名树种之一。
古代传说梧是雄树,桐是雌树,梧桐同长同老,同生同死,且梧桐枝干挺拔,根深叶茂,在诗人的笔下,成了忠贞爱情的象征。
为什么南京发生的一件事,会惊动海峡两岸,国台办也为此发声
2011年3月初,南京市政府为建设南京地铁3号线,将南京市主城区内许多于上世纪中期栽种的法国梧桐等树木移栽。因之前南京地铁2号线移栽后的树木的存活率仅有18%,其行为造成了部分南京市民的强烈不满,并发起绿丝带活动要求保护南京市内的行道树。
而在南京发生的这一起事件却引起国民党人的关注。原来这片梧桐树是国民党当年为纪念孙中山而栽下的,在国民党人心中有其独特地位。
国民党“立委”邱毅通过微博称,如果南京市再不停止砍树,他会在国民党中常会提案护树,“我要争取、保护的不只是梧桐,更是想唤起同属中华民族的两岸同胞,对共同历史、文化、记忆的尊重态度”。
他说,此事不牵涉“主权”之争,也无关面子问题,但毕竟事关与国民党有关的南京及“国父”孙中山等,“在建国百年时,党主席马英九应对此事表态”。据悉,他希望通过国共平台或海基、海协两会,管管这档子“共产党家务事”。
邱毅说,他多次去过南京,印象最深刻的不是夫子庙、秦淮河或“总统府”,而是一路茂密的法国梧桐,“这片上万棵的梧桐从中山陵远到市区,有相当部分是蒋中正担任委员长时栽种的,当时用意是怀念孙中山”,已具“护陵”特殊意义,南京市政府以兴建地铁为由砍树,让他相当不舍。
在国民党看来,南京梧桐树与“中华民国”有一些特殊关连。蒋介石夫妇在南京的住所憩庐就在一片梧桐的掩映之中,它伴随蒋介石度过抗战前后11年的政坛生涯。或许是梧桐庇佑吧,据说日军侦察机曾在上空盘旋多次,都未能发现憩庐。
对于此事,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在2011年3月17日的新闻发布会中称相信南京市政府会妥善处理此事。
后来南京市政府也在答复市长信箱的网友时,针对此事做出几点承诺:
一是最大限度保护树木。地铁建设过程中做好绿化保护,尽量少移植或不移植大树。
二是最大限度优化方案。三号线建设沿线交通走廊道路容量有限,同时,沿线地层主要以古河道河床为主,包含淤泥质粉土、粉细砂层等不良地质条件。因此,相关地铁车站均采用明挖的施工方法,不得不移植部分现状树木,我们已要求相关部门从车站站点选址到车站建筑规模均进行优化,压缩车站站台宽度,减少出入口数量和尺寸等措施,将地铁施工对绿化的影响降到最低。
三是最大限度保持“绿量”。包括梧桐树在内的绿色植被都是南京宝贵的生态财富和文化财富,我们实施移植的树木,必须园林专业单位实施,由专业部门、专业人员对树木维护的全过程进行跟踪服务,确保树木存活,“绿量”不变。
此外,政府将进一步严格落实责任制度,要求地铁指挥部、城管局等相关部门齐抓共管,每一颗大树的移植都要有审批、有配套维护管理制度,对违反规定的人员和单位将一查到底,严格追究责任。
从这件事情就可以看出南京是座特殊的城市,是连接海峡两边的纽带。
希望南京的发展越来越好,海峡两岸永远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