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票对于什么相当于发票对于什么

人气:230 ℃/2023-07-12 13:21:18

邮票对于信封,相当于发票对于账本。邮票是供寄递邮件贴用的邮资凭证,一般由主权国家发行,邮票中常体现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历史、科技、文化、风土人情、自然风貌等特色,这让邮票除了邮政价值之外还有收藏价值。

邮票也是某些国家或地区重要的财源来源,收藏邮票的爱好叫集邮,世界上最早的邮票是英国罗兰·希尔爵士发明的黑便士,中国最早的邮票是清朝的大龙邮票。

全世界已经发行30多万种邮票,图案的内容包罗万象,集邮者通过收集研究邮票图案能获得丰富的百科知识,因此,邮票图案是集邮者研究的主要对象。

邮票是预付邮资的凭证,为了防止伪造,在造纸过程中,用特殊方法加压在纸里的一种标记,称水印,水印是一种无色标志,多为简单图案,如皇冠、太阳等等。

盖章邮票和没盖章邮票价值的区别

集邮到底该集新票还是盖戳票,我给你说透点

最近在悟空问答里回答了不少关于集邮的问题。当然有许多争论根本就是不在问题本身,而是斗嘴。希望本文中相对认真一点的剖析,能够给初始集邮者以一点有益的帮助

在集邮活动中,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分裂型思维,那就是:一方面大家都在邮票市场上忠实地遵循“新邮票贵于盖戳邮票”的基本原则进行着实际交易;但另一方面却使劲地鼓吹“集邮重在集使用过的邮票,所以盖戳邮票应该比新邮票更有价值”的观点。难道在所有收藏领域中“价格与价值成正比”的规律在集邮中被翻转吗?

当然在我们开始讨论之前,必须要先确立几个基本原则:

第一,别纠缠于个例,比如男人女人谁更聪明?你举1000个聪明的男人例子,我也可举2000个聪明的女人例子,谁也说服不了谁;

第二,认可大多数结果。集邮是一项“群体性的文化活动”,它不同于科学发现,不存在绝对的对错。如果观点、趋势得到了大多数人的认可,它就成为规则与标准,无须一定要质疑或推翻。

第三,尽量站在同一起跑线。所有对比的双方,要尽可能地放在相同的环境与基础上进行比较。

然后我们应该明白,集邮是一项收藏活动,所以它也应该遵循收藏价值的二大评估原则:第一原则:物以稀为贵;第二原则:价以质优者高。

邮票是现代邮政的产物,它的发行是为了在邮政业务过程中要消耗使用。所以,正常的邮票在发行出来后,绝大部分都会被盖戳使用掉。而只会有很少的一部分会因为集邮者的专门保存而保留下来。这一点,在绝大多数的早期邮票中都可以得到证实,新邮票,尤其是全新品相的老邮票要比盖戳使用过的邮票少得多,所以它们的价格也就相应要高出许多了。这一点,在各种双联、四方联、大全张的邮票往往要高于它们的单价与枚数的乘积,也是同样的道理,相对数量会很少嘛!

有人会提出反对意见,说现在的邮票发行出来后,绝大多数新邮票都没有进入邮政使用,而几乎是全被集邮者以及邮商们买回家了。那么对于这一类邮票来说,使用后盖过戳的邮票的存世数量肯定是少于全新的邮票啊!为什么它们依旧没有新邮票贵呢?

这里主要牵涉到盖戳的真伪鉴别问题了。如果盖戳的邮票一定比全新邮票贵的话,那么这个世界上就不会有新邮票存在了。你想一想就会明白,几乎所有人一买到新邮票后就会去邮局要求盖戳,邮局的工作人员一旦拒绝的话,大不了去买个空信封贴上去邮寄让盖戳,这将造成邮局资源的多大浪费?进而甚之,盖戳并不是太难的事情,自己到网上订购个假邮戳,随便盖一下,新邮票就升值了嘛!除非是本身极其珍罕的邮票,会有专家能做出邮票上邮戳的真伪考证,但没有人会对本身几毛钱、几块钱上下的普通邮票上的邮戳去进行真伪鉴定。而相反,只有全新邮票比盖戳邮票贵时,那有人想把盖戳邮票上的戳去除是相当难的,而且必然会损伤邮票,极少有人做到。

而有人说,如果我能证明邮票上的邮戳是真实的,那么这样的邮票也就真的比全新邮票而稀少,而事实上集邮活动中是有这种情况的,那就是实寄封。实寄封是指贴有邮票,经过实际邮寄,保留了加盖有寄发邮局盖销邮票的邮戳与到达邮局落地日戳的完整信封。这样的信封,一般价值都高于全新的邮票。但是它却要求必须保留完整的信封,不能单独把邮票剪下来。其中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只有包含了完整寄发邮戳与到达邮戳的这样一只实寄信封,比较难以伪造,其鉴真后的价值也就高于全新邮票了。

其实对于一些本身存世量就极少的珍贵邮票而言,既然总量极低,那么不论是盖戳还是不盖戳的,它们的价格相差几乎不大。而最终决定新票要贵那么一点的,则是收藏品估值的第二原则:价以质优者高。

这是由于,之所以成为大众喜爱的收藏活动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它必须是有足够的艺术价值。邮票本身被称为“国家名片”,在小小的方寸之间,倾注了专业设计家以及印制技术的精华,让人们在收藏过程中获得各种艺术美感的薰陶。那么,同样的邮票,在收藏过程中,如果有的邮票发生了残破、污损、变色等等问题,那么它的相对价值一定会大打折扣。全新的邮票一般则不会有这样的担心。而邮票一经实际使用,盖戳效果难以预估,再小心也无法避免对于票面的减分。而且信销的邮票想要完好从信封上取下,必须要经过水浸与晾干的处理,对于票面颜色的长期保存也有不小的影响。对于同样的邮票而言,全新票的收藏保存的质量会更高,它的价格也就相应会上升。

有人会感慨:集邮原本是对于邮政历史的见证,通过对在邮政过程中消耗使用的邮票的收集活动,一方面见证这段历史,另一方面陶冶自己的情操。所以,收集使用过的邮票,才是真正的集邮,去邮局购买全新的成套邮票,则失去了收集的意义,成为很功利的行为。其实这种观点过于偏颇:

为了讲清楚这个问题,我们以新中国邮票举例,先对它们个简单地划分为两大类:第一类姑且称之为“正常的邮票”,大约界定为1990年(前后浮动几年均可)之前的邮票。而第二类可称之为“商业化的邮票”,则是在之后到现在发行的邮票,它们的特点就是:基本脱离邮政功能,近似于商业敛财用品。

对于第一类,为什么叫它们为“正常的邮票”?因为它们基本都还是以邮政使用的目的而发行的,有两点体现,第一是发行量相对合理,都是按照实际消耗的情况适量发行,第二是它们绝大多数都会进入到正常的邮政通信领域,被使用盖戳,所以这些邮票的信销比例相对较高。

好了,我们必须要清楚。既然它们都是相对“正常的邮票”,在邮局的出售过程中,无论购买者买来寄信使用,还是直接放回家里的邮册中收藏所用,它都是邮政史上合理的行为过程。更何况,许多早期邮票最初是买来寄信,后来没用完变成收藏品;也有邮票买来时是收藏的,后来又随意寄信了。这充分说明,买新邮票并非是集邮者的罪过。在所有的收藏行为中,购买是非常正常且主要的收藏手段。就算是盖过戳的邮票,在市场流通过程中,难道你不会去买卖它吗?

然后再来看第二类,为何叫“商业化的邮票”,那就是1990年左右之后,我国的邮政环境发生了极大的变化,通信减少,统一支付邮资比例增高,邮票的实际使用需求大幅减少。可是另一方面,我国邮政部门每年发行的新邮数量及其发行量却大幅增加,不仅严重违背了邮票是为邮政业务需求而发行的根本目的,同时也造成了市场上新邮票泛滥成灾的恶劣现状。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对于这类邮票的收集,不管是直接从集邮公司里整套、整本地购买,还是拿它们去盖戳后收集,实际上都无法改变这类邮票的“商业化属性”。说白一点,这些新邮票本身就是垃圾,盖戳后依然改变不了垃圾的身份。

最后总结一下,凡是邮政部门为邮政目的而严谨发行的邮票,买新邮票与收藏盖戳邮票都是健康的集邮行为,而从珍罕判断原则来说,新邮票总是优于盖戳票的;而凡是邮政部门为敛财目的而滥发滥印的邮票,无论你用什么方式收集而来的,都无法提升它们的价值,新旧盖戳与否,都没有什么区别了。

因此,凡是集邮者,再也别纠结了。只要是邮票,全新的总是优先考虑的。除非,你有完整的实寄封,而且还是那种时间非常古老的,那么它的确会比新邮票还珍贵。但是它并不是盖戳邮票,你要是为了非得和我呕气,把邮票从那信封上剪下来、泡下来……哎呀!罪过,罪过!千万别这么任性啊!

推荐

首页/电脑版/网名
© 2025 NiBaK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