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图腾的动物

人气:126 ℃/2023-07-14 04:36:39

中华图腾的动物一般是龙。“图腾”一词源自印第安语"totem",是它的亲属、它的标记的意思,是古代原始部落信仰某种自然或有血缘关系的祖先、保护神等,从而用来做本氏族的徽号或象征。

龙图腾起源于新石器时代早期,一般是由一只龙与一只凤组成,意思代表着阴与阳,也就是男和女。

不同地区和国家的人有不同的图腾崇拜,马、鸟、凤凰、玄龟、麒麟、白虎、狮子、雄等都可以是图腾。

比如也门的图腾是鹰,缅甸的图腾是圣狮,孟加拉国的图腾是睡莲,黎巴嫩的图腾是雪松,罗马的图腾是狼,等等。

中华图腾的动物打一个正确生肖

中华图腾龙是否存在?史记记载有人吃过龙肉,明朝则有人亲眼见过

大家都知道,龙是中华图腾,而在十二生肖里,龙是最神秘的动物。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中对龙的描述是这样的,“龙,鳞虫之长。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而登天,秋天而潜渊。”不过如今大家对龙的直接印象,源自宋朝罗愿作《尔雅翼》的描述。

罗愿作这样描述龙,“头似驼,角似鹿,眼似兔,耳似牛,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鲤,爪似鹰,掌似虎是也。其背有八十一鳞,具九九阳数。其声如嘎铜,盘口,旁有须髯。颔下有明珠。”如此神秘的动物,来去无影,至今依旧神秘无比。

如果笔者要说历史上有人吃过龙肉,大家相信吗?笔者也不相信,可司马迁在《史记·夏本纪》就明确记载:“帝孔甲立,好方鬼神,事淫乱。夏后氏德衰,诸侯畔之。天降龙二,有雌雄,孔甲不能食,未得豢龙氏。陶唐既衰,其后有刘累,学扰龙于豢龙氏,以事孔甲。孔甲赐之姓曰御龙氏,受豕韦之后。龙一雌死,以食夏后。夏后使求,惧而迁去。”

司马迁这段话的意思是说,夏朝皇帝孔甲是一个荒淫变态的人。一天,孔甲获得了两只龙,正好一雌一雄。当时只有豢龙氏擅长养龙,可孔甲找不到这个部落人。就在此时,一个叫刘累的人来到孔甲面前乱吹一通,说是自己曾在豢龙氏那里学习如何养龙,孔甲信以为真。

事实上,刘累对养龙也一知半解,未曾想不久雌龙就死了。由于担心孔甲怪罪,就将这条雌龙做成了一道菜,让孔甲吃掉了。因此,孔甲被视为中国古代唯一吃过龙肉的人。有网友调侃,如果姓氏是禹、鲍、辛、费、曾、谭、杞、相、邹,很可能就是孔甲的后人。这个故事也可以反映一点,上古时期可能确实有龙这种动物,而且掌握一定的技术就可以杀龙、驯龙。

《韩非子》中有描述:“夫龙之为虫也,柔可狎而骑也;然其喉下有逆鳞径尺,若人有婴之者,则必杀人。”说到这里,龙这种动物究竟存不存在呢?《明史》中记载了一次百名渔民在捕鱼时亲眼看到了龙。明朝万历十六年(1588年)秋天,浙江嘉兴平湖县遭遇百年难遇的干旱,庄稼颗粒无收,走投无路的老百姓决定出海打渔。

就在上百名渔民准备一起出海时,突然发现海面不远处出现了一条白龙。《平湖县志》里对此有描述,“白龙腾海上,红光半天,空中遥见龙首下垂,鳞甲奋张,晃晃若磨银。两角间有金冠紫衣,仗剑立者,其神长尺许,云水腾沸,咫尺晦冥。龙忽戏吐颔下珠,光芒团圆大如斗,粲粲一似中秋月。”

参考资料:《平湖县志》、《史记·夏本纪》

推荐

首页/电脑版/网名
© 2025 NiBaK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