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20000步超负荷。一般来说,普通成年人每天坚持步行10000步,就可以达到锻炼身体的效果,普通人每天走的步数最好应该是在10000步以内,超过这个范围,有可能会引起膝盖的受伤。
走路不能走走停停,因为一直走走停停并没有太多的健身价值,而且要注意走路的时候不要急停,急停很容易伤害韧带,造成拉伤。
走路不能贪图快,很多人认为强度越大,锻炼就越好,其实这样的想法是错误的,速度太快,很容易造成关节损害,快走也不适合所有人。
走路的姿势其实也非常的重要,背着手、腰背不直、挺着肚子、大幅度用力摆动手臂这些不正确的锻炼姿势,反而对我们的健康不利。
每天3万步,走出来的“大脚”书记
凌晨2点
整座城市寂静无声
贵新社区办公室里的灯依然闪亮
刚刚填完报表的万敏
铺了折叠床、和衣躺下
作为贵新社区党委书记
战“疫”打响以来
她便没了日夜之分
为居民送生活物资
清晨6时闹钟响起
睡了不足4个小时
卷起折叠床
冷水洗脸,清醒许多
布置防疫任务、组织核酸检测
买菜送菜、隔离转运……
一天紧张而忙碌的工作又开始了
“张阿姨,今天的核酸做了吗?”
“老李,你定的物资一会儿送去”
“安心在家隔离,有困难打电话”
……
万敏的电话24小时连线
辖区内“九小门店”多
排查门店是每日必修课
微信里
10多个工作群
不停的闪出进展动态
时刻在与病毒比快
每天3万多步的行走
超负荷运转之下
双脚一直肿胀
换双大鞋,速度不减
“连轴转”是她工作常态
采集居民核酸信息
“我是党员又是社区书记,我必须出现在居民需要我的位置。”
她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
又是一天的凌晨1点
“嗡嗡嗡”
工作群里弹出六个字
“今天更新结束”
寥寥数字
却让万敏长舒一口气
疲倦的双眼带着欣慰
“沾枕头就着”已成了她的“特殊技能”
维持核酸检测现场秩序
疫情给生活按下了“暂停键”
这来之不易的“停”
却是无数“万敏”夜以继日“拼”出来的
疫情之下
“抗疫排头兵”万敏当仁不让
用脚步丈量大街小巷
用真心丈量“零距离”
用爱心温暖邻里
用无私筑牢社区“防疫墙”
(图片由受访人提供)
黑龙江日报全媒体记者:蔡韬邢汉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