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寒节气的由来是起源于黄河流域,且冬季的小寒正好与夏季的小暑相对应,所以称为小寒。小寒节气的风俗有喝腊八粥、吃菜饭、熬膏方、羊肉汤,除此以外,还有一套特色的体育锻炼方式,如跳绳、踢毽子、斗鸡等等。
小寒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3个节气,冬季的第5个节气,干支历子月的结束与丑月的起始。
小寒时节太阳直射点还在南半球,北半球的热量还处于散失的状态,白天吸收的热量还是少于夜晚释放的热量,因此北半球的气温会持续降低。
根据我国长期以来的气象记录,在北方地区小寒节气比大寒节气更冷,在北方有“小寒胜大寒”一说。
浅解二十四节气之小寒
小寒是农历传统二十四节气当中的第二十三个节气,通常为每年1月5-7日。
寒代表极冷的意思,小寒的意思是还不到最冷的时候,但实际很多年份小寒节气的气温比大寒还低。无论北方的干冷还是南方的湿冷,都非常难熬。
这个节气,北方大部分地区的农民都在休息。南方地区的农民需要给小麦、油菜等施肥,还要注意做好庄稼的防寒。
小寒节气位于黄道黄经285 °,节气食物主要有腊八粥、羊肉、糯米饭、黄芽菜等,节气养生的要点是养肾防寒、加强锻炼。
农俗谚语主要有“小寒大寒不下雪,小暑大暑田开裂”,“小寒大寒,冻作一团”,“小寒时处二三九,天寒地冻北风吼”。
农历十二月初八,俗称腊八节,多出现在小寒期间,民间有“喝腊八粥”的习俗。为配合初八的日子,通常会从大米、小米、黄米、薏米、赤豆、花生、莲子、红枣、芸豆等食材中选择八种食材混合熬制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