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跳出来解释心理本质,心理不是道理,逻辑与非逻辑,体验与观察,对人对己。二是对比解释心理健康状态,其实横向识别,三个阶段四个状态,不同应对方法。三是心理健康应对方法,包括理念、思维、咨询、关系、爱好。
心理健康的理想状态是保持性格完好、智力正常、认知正确、情感适当、意志合理、态度积极、行为恰当、适应良好的状态。
受到遗传和环境的双重影响,尤其是幼年时期的原生家庭的教养方式,对心理健康的发展影响甚大。
心理健康突出在社交、生产、生活上能与其他人保持较好的沟通或配合,能良好地处理生活中发生的各种情况。
心理健康讲座|学会与情绪相处
生活中,我们难免遇到不如意的事,有的人忧思百结,有的人脾气暴躁。人这一生,都在为自己的情绪买单。为进一步加强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心态,帮助学生学会正确调整情绪,成为管理情绪的主人。2021年12月1日下午,我校组织开展“学会与情绪相处”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主题讲座。
什么是情绪呢?
情绪是从内在生发出来的,是一种能量流动。当一件事情发生时,我们内在的信念与想法导致产生了情绪。情绪有本体感觉和内在的情绪感受两个部分,如冷、热、痛、酸等是本体感觉,而难过、温暖、开心、悲伤、紧张等是内在的情绪感受。觉察和描述自己的情绪感受是学会与情绪相处的第一步。
活动伊始,王辉老师从浅显易懂的案例入手,通过幽默的语言、趣味的互动,让学生先了解和认识情绪的概念和什么是健康。随后,王辉老师通过小片段讲解,引出五种不同的基本的情绪—害怕、愤怒、快乐、讨厌、忧伤,并邀请学生分享现在的情绪,同学们积极参与互动,踊跃的发言,大声说出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
王辉老师因势利导,引导学生要着重了解自身特点,培养自我认识能力;要分解情绪、培养缓解压力的能力;要理解支持他人,培养换位思考能力;要避免攻击性言行、培养自律能力等。
最后,她和学生们一起做冥想放松训练,讲座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结束。
通过本次“学会与情绪相处”青少年心理健康主题讲座让同学们都受益匪浅,大家明确了如何做好情绪管理,如何做到有效的人际交往,如何维持良好的家庭氛围等,收到了极好的教育成效,更好的促进了学生的健康成长。让学生能适度的表达和控制情绪,保持良好的心境状态,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并处理生活中遇到的情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