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宝贵的精神财富,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基和底色,是社会主义发展的立国之本。
红色文化是在革命战争年代,由先进分子、人民群众共同创造并极具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
红色文化包括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物质资源表现为遗物、遗址等,非物质资源红色革命精神。
红色文化有一个形成、发展、积淀、丰富、创新的文化演进过程,发掘和利用红色文化独特的价值功能十分重要。
2023年全国名校模考作文(76)传承红色精神的意义
来源:珏哥讲语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从打响武装反抗第一枪的南昌,到燃起星星之火的井冈山;从第一个红色苏维埃政权的建立,到艰难跋涉的二万五千里长征……重温那个年代可歌可泣的红色故事,内心总会被一种力量震撼;感受革命英雄牢不可破的信念和坚不可摧的意志,总能让人热血澎湃。历经岁月沉淀,那个红色的时代、那面血染的旗帜,永远熠熠生辉。回望百年党史,会愈加强烈地感受到,正是那些红色的故事和红色的精神,才让中国青年的理想之光不灭、信念之火不熄。讲述红色故事,传承革命精神,是时代青年的历史使命。
请阅读以上材料,谈谈你对当代青年传承红色精神的思考和认识。要求:①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②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③不得泄露个人信息;④不少于800字。
一、参考立意
1.传承红色精神,走好新时代长征路。
2.心中有红色信仰,脚下有奋斗力量。
3.讲好红色故事,点燃理想之火。
4.忆往昔峥嵘岁月,看今朝风流人物。
5.激扬红色精神,砥砺家国情怀。
6.传承红色基因,光照世纪中华。
二、优秀范文
赓续精神血脉 凝聚时代力量
广东考生
小岗破冰、深圳试水、海南弄潮、浦东逐浪、雄安扬波,中国前进的巨轮一往无前地穿越时代。作为新时代的参与者,我们有责任去思考如何推动时代,使其进一步发展。在我看来,我们应该从传统精神中找寻方向和动力,唯有如此,方能赓续精神血脉,凝聚时代力量。
精神的种子里,蕴藏着我们“从哪里来”的基因,更标定我们“走向何方”的路标。包括红船精神、长征精神在内的红色精神都包含着敢为人先、不怕牺牲、无私奉献的精神底色,这些精神历久弥新,能够激发新时代的我们不断赢得进步。
发扬红色精神中敢为人先的豪迈气概,勇于开拓时代发展的新局面。回望一百年前,莽莽神州,疮痍弥目,谁救中国?在雪夜里率先觉醒,在黑暗中擎起明灯,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义无反顾站了出来。李大钊同志呐喊:“冲决历史之桎梏,涤荡历史之积秽,新造民族之生命,挽回民族之青春!”毛泽东同志誓言:“天下者我们的天下,国家者我们的国家,社会者我们的社会。我们不说,谁说?我们不干,谁干?”他们的呐喊与誓言唤醒了沉睡的民族和有识之士。今天,心怀志气和勇气的改革先锋们也走在了时代潮头。我们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敢为人先的背后是不懈奋斗的步履从未停歇,我们看到科技工作者不分白天黑夜在田间地头传道授业,看到下乡干部口若悬河推销特色农产品,看到为恢复绿水青山的跋涉者们再造金山银山。都说时代进步快,可时代哪有脚?都是这些敢为人先、不懈努力的前行者用奋斗在丈量。
传承红色精神中不怕牺牲的奉献精神,激发新时代建设者的无私忘我。为了保卫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志愿军将士用胸膛堵枪眼,以身躯做人梯,忍饥受冻绝不退缩,烈火烧身岿然不动,以“钢少气多”力克“钢多气少”;为了摘掉“贫油国”的帽子,铁人王进喜在石油大会战中发出“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宁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钢铁誓言……是他们,捍卫了国家民族的独立;是他们,开创了祖国建设的新局面,而他们身上无畏牺牲、无私奉献的精神融入中国人的血液之中。我们看到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中,无数的医护人员、社区工作者奋战在抗疫一线,近400名党员、干部为保护人民生命安全献出宝贵生命;在脱贫攻坚斗争中,300多万名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同近200万名乡镇干部和数百万村干部一道奋战在扶贫一线,1800多名同志将生命定格在了脱贫攻坚征程上。谁说历史无言?英雄的事迹就是历史最好的叙述。谁说时间有界?精神的力量总是能够穿越时空的阻隔。
万里长江、九曲黄河,有源故其流不竭;千里奔涌、万壑归流,有积故其力无穷。时间回溯五千年,九州天下,民族初立,文明得以流传;回望百年前,风雨如晦,红船破浪,信仰无比坚定。时代发展的接力棒已经传到我们手中,唯有坚定理想信念,秉承着敢为人先的精神,开创前无古人的事业,胸怀家国豪情,无畏牺牲,风雨中执着前行,才能无愧于“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铮铮誓言!
赓续精神血脉,凝聚时代力量,需要吾辈携手!
点评:
文章最大亮点在于紧紧围绕“红色精神内涵”和“时代意义”之间的关系而展开论证。开篇提出问题——国家在面对新局面时如何寻找出路,而后进一步分析问题,应该从红色精神中挖掘具有时代价值的力量;两个主体段分别从红色精神内涵敢为人先、牺牲奉献两个角度阐释精神力量的崇高,并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最后一部分融情入理,激励时代新人。文章佳句频出,富有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