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把土地神和祭祀土地神活动都叫“社”,按照我国民间的习俗,每到播种或收获的季节,农民们都要立社祭祀,祈求或酬报土地神,古人认为土生万物,所以土地神是广为敬奉的神灵之一。
土地神,即管理一个小地面的神,秦汉以后为民俗广泛祀奉,在道教神系中地位较低,但在民间信仰极为普遍,是民间信仰中的地方保护神。
土地神崇奉之盛,是由明代开始的,明代的土地庙特别多,这与皇帝朱元璋有关,据《琅砑漫抄》记载:朱元璋“生于盱眙县灵乡土地庙。”
土地神的形象大都衣着朴实、平易近人、慈祥可亲,多为须发全白的老者,一般土地庙中,除塑土地神外,尚塑其配偶,称其为“土地奶奶”。
土地爷是神仙中的“芝麻官”,为何过去到处都有庙?
“二月二”既是古人认为的“龙抬头”的日子,同时也是土地神的诞辰。
二月二,还有个名称叫做“土地诞”,通俗来说也就是土地神的生日。土地神又称土地公或土地爷,在道教神系中地位较低,但在中国民间信仰极为普遍,是中国民间信仰中的地方保护神,流行于全国各地,过去凡有人群居住的地方就有祀奉土地神的现象存在。大家在有关《西游记》的影视剧中,经常能看到这样的场景:孙悟空到了某个不熟悉的地方,往往会把土地爷叫出来问一问当地的有关情况,土地爷这个小老头也只好一口一个“大圣”地叫着,面对孙悟空的呼来喝去,土地爷也不气不恼,对待孙悟空的态度特别谦恭。
在中国的“神鬼世界”中,土地神算是众神中位于末等的“芝麻官”,但它在人的日常生活中处于重要地位,不但家族大,而且分布广。在居家中有居家土地神,村屯有村屯的土地神,城市有城市的土地神,有的将土地供奉在家中,有的供奉在门口,有的则供在村落的社庙中。过去,在中国大地上,几乎到处可见石砌的、木建的小小土地庙,里面供奉着土地公、土地婆,香火还挺旺。
土地神源于古代的“社神”,是管理一小块地面的神。土地神的形象大都衣着朴实,平易近人,慈祥可亲,多为须发全白的老者。一般土地庙中,除塑土地神外,还塑有土地爷的配偶,叫做“土地奶奶”,与土地神共受香火供奉。
古人认为土生万物,所以土地神是广为敬奉的神灵之一,人们认为土地神管理着五谷的生长和地方的平安。很多地方的百姓都要在“二月二”这天敬祭土地神。
古代把土地神和祭祀土地神的地方都叫“社”,按照民间的习俗,每到播种或收获的季节,农民们都要立社祭祀,祈求或酬报土地神。在我国南方地区,为给土地神“暖寿”,有的地方有举办“土地会”的习俗:家家凑钱为土地神祝贺生日,到土地庙烧香祭祀,敲锣鼓,放鞭炮。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康鹏,图片来自网络)
下载齐鲁壹点客户端,关注本壹点号——说古谈今,就能查阅以前的文章并能第一时间看到更新。
本文内容由壹点号作者发布,不代表齐鲁壹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