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球一般用硬橡胶制成,冰球的形状是扁圆柱,形似一块厚饼干,冰球尺寸为厚2.54厘米,直径7.62厘米,冰球的重量为156-170克。刚开始时人们用冰块作为冰球,冰球容易破碎,随着时代不断的发展,逐渐形成现在的冰球,坚韧耐用。
冰球是一种在冰面上滑行,用曲棍击打冰球的运动。冰球运动晚于足球运动产生,1783年起源于加拿大。
冰球运动相对于其他运动激烈且危险,所以进行冰球运动时,运动员需要穿着防护服,佩戴头盔,避免碰撞时发生意外伤害。
冰球运动常规比赛有3局,每局由20分钟净时间和两个15分钟的局间休息组成。这60分钟的时间称为“常规时间”。在常规时间每局开始时,比赛双方交换场地。如果在常规时间内双方打平则进入突然死亡加时赛,此时双方仍未进球,则进行射门比赛分出胜负。
坐着冰橇打冰球,这个项目的激烈远超想象
冰橇冰球又名残奥冰球,是冰球运动的“直系后裔”。20世纪60年代早期,在瑞典斯德哥尔摩的一个康复中心,一群残障人士想要参与冰球运动,于是发明了残奥冰球。
在第6届冬残奥会上,残奥冰球成为正式比赛项目。虽然这是一项下肢残障者的比赛项目,但对抗非常激烈,观赏性完全不输给健全人的冰球比赛。
中国队目标晋级前四
在冰橇冰球比赛中,运动员佩戴全套护具,坐在根据自己的身体条件和规则规定量身定做的冰橇上,手持冰球杆,一边滑冰橇一边展开战术攻守,力争用冰球杆将球射入对方球门,并保护自己的球门不失。
运动员乘坐的冰橇一般用钢、铝、钛和镁等材料制作而成,包括车架、前滑轨、足蹬、座斗、足跟支撑以及1—2个冰刀。
冰球杆一般是碳纤维材料,比较轻,不易损坏,最大长度不超过1米。球杆顶端为齿状,用来推冰滑行;像船桨的一端是刃端,用来击球。在比赛中,考虑到残奥冰球运动员的球杆更容易对冰面造成磨损,因此冰面会比冬奥会时厚1厘米,达到5厘米。
北京冬残奥会上,每支参赛队伍可由15名男队员参赛,或者最多由16名队员参赛,其中至少包含一名女队员。比赛中,双方派出包括守门员在内的6名队员上场,可随时换人,没有名额和次数限制。每场比赛共进行3局,每局15分钟,每2局中间休息15分钟。若3局比赛结束时两队比分相等,则进行加时赛。
比赛将在国家体育馆举行,场地规格与奥运会冰球赛完全一致。值得一提的是,北京冬奥会上中国男女冰球队都表现平平,但中国残奥冰球队却是一支劲旅。2017年组队以来,队伍先后前往俄罗斯、加拿大、芬兰、德国等国家进行拉练,参加国际级赛事百余场。现已跻身世界强队之列,本届冬残奥会的目标是晋级前四。
中国队的明星球员
残奥冰球是一项男女混合运动。中国队28岁的于静,是本届冬残奥会冰球赛场上唯一一位女运动员,她也是继1994年利勒哈默尔冬残奥会的布里特·姆贾森德(Brit Mjaasund Oeyen)和2018年平昌冬残奥会的莉娜·施罗德(Lena Schroeder)之后,第三位参加冬残奥会冰球比赛的女运动员。
于静曾经是一名轮椅篮球运动员,2020年转型冰球运动,这个变化给从来没有接触过冰上运动的她带来不小的挑战。她说:“冰面非常光滑,然后我们坐的那个冰车底下只有两片冰刀,而且那两片冰刀的距离非常近,在冰面上保持平衡是一个难点,如果说在冰面上没有一定的冰时,你达不到顺滑滑行的那种状态。”
残奥冰球运动对运动员的腰腹及上肢力量、手部灵活度的要求也很高。于静说:“女孩的冲击力、爆发力跟男孩相比的话,毕竟是要稍微弱一点,如果跟男孩一块比赛的话,(冲撞)是不可避免的,我经常被他们撞得飞出去很远。”
对于第一种挑战,她只能靠积累冰时这种笨办法一点点地跟冰橇培养感情。对于力量上的欠缺,作为队里唯一的女性,她跟着男队员一起训练,用男队员训练的重量和速度要求自己,不断超越自我。
半岛全媒体记者 刘笑笑 何毅
同样从其他运动转型冰球运动的,还有00后青年李宏观。他6岁时遭遇车祸失去左腿,之后一边读书一边参加游泳训练。2019年入选中国残奥冰球队时,李宏观是队里身材最瘦小的队员,为了弥补身体条件的不足,他在赛场上充满拼劲,是队里出了名的“拼命三郎”。
李宏观说:“我深知一句话,比你优秀的人都在努力,你只有更努力才能跟上他们的步伐。因为没有腿,就感觉在冰上滑行也类似于一种跑吧,挺向往的。残奥冰球是一个高对抗、高强度的项目,这个运动给我带来的是,在面对生活中的磨难时,你会有一颗勇敢的心去面对它,并且去战胜它。”
半岛全媒体记者 刘笑笑 何毅
次外,球队前锋申翼风也是本届冬残奥会中非常令人关注的运动员。他曾在2019年残奥冰球世锦赛B组比赛中凭借出色表现被评为“最佳运动员”。在2021年的比赛中,申翼风的表现更加出色,打进14球并助攻12球,被评为“最佳前锋”。
左为申翼风
3月5日,中国残奥冰球队将迎来冬残奥会首战,对手是斯洛伐克队。同组的另外两支队伍分别是捷克队和意大利队。中国队的第一个目标是以小组第一的身份出线。
编辑:高原
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