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真之国是指哪里

人气:487 ℃/2023-07-26 15:41:56

清真之国是指巴基斯坦。巴基斯坦的全称是巴基斯坦伊斯兰共和国,英文名称是islamic Republic of Pakistan,意为“清真之国”、“圣洁的土地”,巴基斯坦是一个多民族的伊斯兰国家。

巴基斯坦

巴基斯坦位于南亚次大陆西北部,南濒阿拉伯海,东、北、西三面分别与印度、中国、阿富汗、伊朗相邻。

巴基斯坦的主要旅游点有卡拉奇、拉合尔、白沙瓦、拉瓦尔品第、伊斯兰堡、奎塔、费萨拉巴和北部地区等。

巴基斯坦是经济快速增长的发展中国家,是世界贸易组织、伊斯兰会议组织、77国集团、英联邦的成员国之一。

回族拱北是什么意思

张贵栓‖我的“草根儿”教研(五十九)

类型:“托物与言志”

内容:系列文章

白 杨

车窗外是茫茫的大戈壁,没有山,没有水,也没有人烟。天和地的界限并不那么清晰,都是浑黄一体。

从哪儿看得出列车在前进呢?

那就是沿着铁路线的一行白杨树。每隔几秒钟,窗外就飞快地闪过一个高大挺秀的身影。

一位旅客正望着这些戈壁滩上的卫士出神。

“爸爸,”大孩子摇着他的腿,“你看那树多高!”

爸爸并没有从沉思中回过头来,倒是旁边的妹妹插嘴了:“不,那不是树,那是大伞。”

“哪有这么大的伞!”

“你看它多直!”妹妹分辩着。

“它是树,不是伞!”哥哥肯定地说。

小小的争论打断了爸爸的思路,他微笑着,慢慢地抚摸着孩子们的头,说:“这不是伞,是白杨树。”

哥哥还不满足:“为什么它这么直,长得这么大?”

爸爸的微笑消失了,脸色变得严肃起来。他想了一会儿,对儿子和小女儿说:“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

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而这,孩子们现在还不能理解。

他们只知道爸爸在新疆工作,妈妈也在新疆工作。他们只知道爸爸这回到奶奶家来,

接他们到新疆去念小学,将来再念中学。他们只知道新疆是个很远很远的地方,

要坐几天火车,还要坐几天汽车。现在呢,孩子们多了一点知识。

在通向新疆的路上,有许许多多白杨树。这儿需要它们,它们就在这儿生根了。

爸爸搂着孩子,望着窗外闪过去的白杨树,又陷入了沉思。

突然,他的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那是因为他看见火车前进方向的右面,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

鸽子树的美丽传说

“此物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见”,每当人们惊叹于鸽子树的美丽与生动,就自然会想起这样的诗句。

在北川羌族自治县,关于鸽子树有着一个美丽的传说:

在很久以前,有位君主,他有一位爱如掌上明珠的独生女儿,名字叫“白鸽公主”。这位公主皮肤白皙,体态轻盈,不仅貌美如仙,心地善良,更有着与众不同的性格——不爱金银珠玉,不愿嫁给王侯公卿。她从小喜爱骑射,做事干脆果断,有主见。她虽有着柔弱的外表,说话做事却有着大男子的气概。公主做事公正,经常扶弱济贫,深受百姓的爱戴。

一天,公主又独自在森林中打猎,不幸被一条巨蟒死死缠住。正在危急关头,森林里跑出一位青年猎手,他挥动着锋利的刀剑,斩断了蟒蛇,救出了公主。这位青年猎手就是珙桐。白鸽公主十分敬慕这位英俊勇敢的救命恩人,而珙桐也被白鸽公主的美貌打动,二人一见钟情,山盟海誓。公主将头上的玉钗折成两半,深情地送给珙桐一半,作为爱情的信物。

二天,回宫后,公主将自己遇险被珙桐所救的事告诉了父王,并恳请父王将自己许配给珙桐。不料此事却遭到父王的坚决反对。为断了公主的念想,国王连夜派遣侍卫将珙桐射死在深山老林中。第二天公主得知后,哭得死去活来。擦干眼泪,白鸽公主又回复到平时的神态,一切如往。几天后,在一个雷雨交加的夜晚,她卸去豪华的宫妆,穿上洁白的衣裙,逃出了王宫,来到了珙桐遇难的山洞。但山洞里却没有珙桐,公主放声大哭,一直哭得泪珠成血,染红了洁白的素装。

天公被她哭得撑不住了,也大放悲声,一时雷声大作,暴雨倾盆。就在这时,一棵小树从被雷劈破的巨石下破土而出,恰像竖立着的半截玉钗,转瞬间,这小树就在雷雨中长成了参天大树。公主情不自禁地伸开双臂扑向大树。就在公主拥抱大树与大树融为一体的瞬间,雨停了,雷声息了,无数洁白的花朵挂满了大树的枝头,花朵的形状宛如活泼可爱的小白鸽,清香美丽。后来。每逢春天,白鸽公主都会轻盈地站在珙桐的肩膀上,振动她的翅膀,告诉人们她和珙桐在美满幸福的生活,告诉人们坚强才会赢得这一切。

人们为了纪念和歌颂白鸽公主与珙桐坚贞凄美的爱情,就把这种奇特美丽的树,叫做“鸽子树”。

白鸽公主是羌族人民顽强坚韧性格的艺术形象,当北川遇到强大地震灾害的时候,我们真的期盼那里的羌族百姓能够像一朵朵白色的鸽子花,振翅飞上天空,躲过这场毁灭性的灾难!

鸽子树下,让我们放飞吧——祝福与祈愿!

胡 杨 仰 止

中巴车在浩瀚的戈壁滩奔驰,映入眼帘的是望不到边际的深褐、暗红、灰黄、浅绿的色彩。深褐是遍地的砾石,暗红是高低错落的红柳,灰黄是起伏流动的沙丘。那一片片的浅绿呢?请教身边的文友——啊,是胡杨!

利用一次旅途的小憩,我走进了附近一片胡杨林。百里空旷的大戈壁上,在一片浑黄起伏的沙丘之中,突兀出现的一片胡杨林,显得伟大而孤独,很容易引起人的敬畏。

在林中,我细细地观察着每一棵胡杨,他们中高的五六米,矮的只有二三米,相互簇拥地生长着,棵棵都长得铁干虬枝,粗壮有力,就连每一个细小的枝杈都显得刚劲而凛然。那树干的树皮纵裂,呈灰白色或灰褐色,树冠阔圆如伞,叶子呈灰绿色,在正午阳光的照射下,显示着荒原上独有的明艳与旺盛。胡杨林深处,我陡生一种肃穆,一棵棵胡杨那巨大的、苍迈的、奇形怪状的形态,仿佛有了灵性。他们有的像龙蛇盘踞,有的像鹰鹊独立,有的像豹熊的背景,有的像骏马惊立,有的简直就是一个活生生的恐龙、一只巨蜥、一条鳄鱼……啊!胡杨,这茫茫大漠造就的生命,浩浩沙风雕镂的塑像,给我提供了宽泛无际的想像空间。

我似乎踏上了月球,萌生出一种宇宙洪荒的感觉。胡杨林中,有的显然已经衰老了,树皮的褶皱高高地翘起,时光的足迹在她们身上显而易见,有的树干中心已成空洞,但伸展向四方的树枝依然绿意蓬勃,有的已经死去倒下了,但仍然保持着刚劲的躯体;还有的已被埋进了沙丘,但坚韧的枝枝杈杈仍然倔强地在地面上伸展着,顽强地固守着周围的一片沙土。细想起来,胡杨的奉献何止是“一生”?她经历的岁月这么悠久,足见她的根系扎得多么深,躯体和筋骨有多么坚硬。即使生命止息了,倒下了,她生命更多的部分仍然延伸在大地的深层!怀着肃穆与景仰,文友们又开始了新的旅程。我的目光依然搜寻着车窗外远远近近的胡杨。忽然我惊异地发现,视野中时常与胡杨同时出现的是一个个小小的“村庄”,只是房屋显得有些低矮,也没有炊烟、鸡鸣、犬吠。新疆的文友告诉我说:“那不是村庄,是少数民族的墓地。”茫茫大漠的十几天行程中,我所见到的这样的墓地——准确地说应该叫墓群,实在比村庄还要多,与绿洲、河流、帐篷、牛群、羊群一道,构成了戈壁滩亮丽的风景。各民族长眠于地下的每个人的一生都是一部活剧,都曾在这片土地上拼搏过,燃烧过,奉献过,因此活着的人才精心维护着这些墓群,作为缅怀列祖列宗的一种方式。

在新疆,维吾尔族称坟墓叫“玛扎”,哈萨克人似乎也叫“玛扎”,回族人叫“拱北”,蒙古人叫“敖包”,只是坟墓的形态各有不同。在荒凉的戈壁之上,我还碰到过十分眼熟的馒头一样的墓群,那就是生产建设兵团【注】的“十三连”。按照一个团的建制,本来只有十二个连队,兵团死去的人,便被戏称为“调到十三连”去了。“十三连”是清一色的土坟,没有鲜花,没有装饰物,只有周围几株胡杨静静地陪伴着他们。坟前一块简陋的木牌,写着亡人的名字和他们遥远的家乡:河南、上海、天津、山东……

天空中有苍鹰在盘旋,中巴车继续向前疾驶着,一片又一片胡杨林在车窗外掠过,随之扑入视野的是一片片“村庄”。是,那不是村庄,是玛扎、拱北、敖包,是“十三连”。它们静静地躺在天山山麓博大的怀抱里,谛听着这片土地上长风的呼号,马达的轰鸣,欢庆的锣鼓。“村庄”中的每一个成员本该安然地歇息了,但是他们的脉动并没有停止,像那一株株坚韧的胡杨,活着的时候不避艰险,不怕孤寂,不择壤土,即使倒下了,他的生命还在大地的深层中延续着……

丰 碑

红军队伍在冰天雪地里艰难地前进。严寒把云中山冻成了一个大冰坨。狂风呼啸,大雪纷飞,似乎要吞掉这支装备很差的队伍。

将军早把他的马让给了重伤员。他率领战士们向前挺进,在冰雪中为后续部队开辟一条通道。等待着他们的是恶劣的环境和残酷的战斗,可能吃不上饭,可能睡雪窝,可能一天要走一百几十里路,可能遭到敌人的突然袭击。这支队伍能不能经受住这样严峻的考验呢?将军思索着。

队伍忽然放慢了速度,前面有许多人围在一起,不知在干什么。

将军边走边喊:“不要停下来,快速前进!”

“前面有人冻死了。”警卫员跑回来告诉他。

将军愣了一下,什么话也没说,快步朝前走去。

一个冻僵的老战士,倚靠光秃秃的树干坐着。他一动不动,好似一尊塑像,身上落满了雪,无法辨认他的面目,但可以看出,他的神态十分镇定,十分安祥:右手的中指和食指间还夹着半截纸卷的旱烟,火已被雪打灭;左手微微向前伸着,好像在向战友借火。单薄破旧的衣服紧紧地贴在他的身上。

将军的脸色顿时严峻起来,嘴角边的肌肉抽动着。忽然他转过脸向身边的人吼道:“把军需处长给我叫来!为什么不给他发棉衣?”

呼啸的狂风淹没了将军的话音。没有人回答他,也没有人走开。他红着眼睛,像一头发怒的豹子,样子十分可怕。

“听见没有,警卫员?叫军需处长跑步过来!”将军两腮的肌肉抖动着。

这时候,有人小声告诉将军:“他就是军需处长……”

将军愣住了,久久地站在雪地里。他的眼睛湿润了。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气,缓缓地举起右手,举到齐眉处,向那位跟云中山化为一体的军需处长敬了一个军礼。

风更狂了,雪更大了。在雪很快地覆盖了军需处长的身体,他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将军什么话也没有说,大步走进漫天的风雪中。他听见无数沉重而坚定的脚步声。那声音似乎在告诉人们:如果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队伍,还会属于谁呢?

蜡 烛

蜡烛在人们的眼中是非常平凡的,非常微不足道。只有在偶尔一次停电时蜡烛才会被人们从那十分不起眼的,潮湿的角落里拿出来点亮它。这时,它在人们的心目中才有地位,等到不需要它时,它又被遗忘在了那个角落。然而,在我的心目中,蜡烛虽然平凡但又是那么的伟大。它就像老师一样平凡,默默的为人们送去光亮,直到自己的生命燃尽。

去年的一天,我在家里玩电脑,正当我玩得津津有味时,我家突然停电了。顿时,我感到十分扫兴。这时,爸爸从一个毫不起眼的角落里拿出了一根蜡烛点亮了。伸手不见五指的房子里有了一点点光亮。如果是在平时,这点光亮简直算不了什么。可在这时,这一微弱的光显得格外耀眼。我趴在桌子上,目不转睛的看着那根正在燃烧的蜡烛,蜡油一滴接着一滴的落在放蜡烛的纸板上,蜡烛的长度也随着蜡油的落下悄悄的,静静的开始变短,不久,一根长长的蜡烛就变得只剩下一半了。

这时,我突然觉得有一个职业和蜡烛那种默默奉献的精神十分相像。蜡烛的身体就像生命,随着火焰的燃烧而变短,老师何尝不是这样的呢?他们为了学生能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放在学生身上。他们定的付出不求回报,这不跟蜡烛是一样的吗?顿时,我对我的老师和眼前的这根蜡烛肃然起敬。

长大后,我也要做像蜡烛一样的人。

推荐

首页/电脑版/网名
© 2025 NiBaK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