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上撒盐多久能融化需根据当地的天气、路况、雪量等决定。雪上撒盐多久能融化没有统一的时间,需视当地的天气、路况、雪量而定。盐的成分是氯化钠,积雪的成分是水,盐质可以降低积雪的熔点,促进雪融化。
盐溶于雪产生氯化钾溶液,溶液中的钾离子和氯离子能破坏水的结构,使水不能结冰,撒盐后雪周围的水难以凝固。
雪上撒盐的目的是使雪融化得更快,融化的雪水因有盐也不会再结成冰,但盐水会对公路造成侵蚀。
雪是指从混合云中降落到地面的雪花形态的固体水,雪只会在很冷的温度及温带气旋的影响下才会出现。
每天花10分钟,用科学小实验照亮孩子的暑假,让孩子玩出创造力
世界很大,孩子们要认识的事物很多,但最重要的是那些围绕在孩子们身边的知识。
“冰有什么样的性质?水和油有何区别?能做个不会摔破的鸡蛋吗?”
HandyKid推荐的科学小实验都是取材于生活,却展示了鲜为人知的一些物质特性。它们在孩子面前打开了一扇认识世界,了解身边事物的窗户,让孩子在动手玩中学习知识,养成思考的好习惯。
实践是孩子认识世界的开端。把身边的事物认识清楚了,才能更好地激发孩子对世界的兴趣,对科学的探索欲望。科学从来不是高高在上的,而是每时每刻都萦绕在我们身边。
文末有家长指导建议。把本文收藏了,也别忘了带孩子做起来噢!
材料:自封袋、水、削尖的铅笔
实验步骤:在自封袋里装上半袋水,封好。一只手提稳水袋,将削尖的铅笔快速戳入水袋中。
实验现象:铅笔插进水袋,但水袋却滴水不漏。
原理浅析:
塑料袋大都是聚乙烯制成的,聚乙烯分子形状像长丝,非常柔韧,像一堆泡好的方便面一样。当铅笔快速刺入水袋时,聚乙烯分子分离但不会破裂,在铅笔周围形成密封,所以水袋滴水不漏。
材料:小冰块,绳子,盐,水,碗
实验步骤:碗中放冰块,把绳子放在冰上,在绳子和冰接触之处撒盐。大约过10秒钟,拉起绳子,可以看见冰块被钓起来了。一定要尝试不同种类的绳子噢!
原理浅析:
盐会使冰点降低。盐和冰水接触后就溶解在水中,开始融化冰。冰融化为水后,又把盐溶解带走。局域的盐水浓度降低,凝固点又升高,这样又重新结冰。周而复始,我们就可以“钓”起冰块了。
材料:植物油,水,瓶子,食用色素,搅拌棒
食用色素可以用红、蓝墨水替代。
实验步骤:
1.倒一小碗油,滴几滴不同颜色的色素,用勺子捣成碎粒状。▼
2.另倒一杯水,将油和色素的混合物倒入水中。杯中会出现烟花般绚烂的效果
原理浅析:
色素不溶于油,充分搅拌后,在油中形成均匀分布的小液滴。倒入水中后,由于油的密度比水小,会浮在上层。而色素密度比油大,会慢慢下沉。到油水分隔层时,色素小液滴溶于水并快速扩散开来,形成了如烟花般的效果。
材料:生鸡蛋、白醋、杯子
实验步骤:杯中放鸡蛋,倒白醋,静置2~3天,取出冲洗干净。鸡蛋变成了半透明的弹弹蛋。
实验原理:鸡蛋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碳酸钙和醋酸会产生化学反应,生成了可溶的醋酸钙及气体(二氧化碳)等。
孩子在做实验的过程中,会不断提出“为什么”,爸爸妈妈可以把问题再反抛给他,引发他的思考。一起去查阅资料,寻找答案也是一件很有教育意义的事。HandyKid的一个小粉丝William(7岁)打卡时,提交了自己认真写就的实验报告:
把实验过程拍摄下来,让孩子配音讲解实验过程,还能锻炼了他的播音主持能力。趁着做实验的开心劲,可以把实验体验和收获写成日记。对于亲身经历,又是自己喜欢的事,孩子一定很有话说。这样不仅假期作文完成了,重要的是锻炼了孩子的表达能力。
记住这些小提示,爸爸妈妈带娃做实验的时候提醒自己,更有助于孩子的成长噢!
1、让孩子独立解决问题
切勿包办。当一看到孩子遇到困难,父母就帮忙解决。时间久了,孩子只要遇到困难,就会习惯性选择逃避。长此以往孩子会失去求知欲,没有自信,也会没有耐性了。
2、重过程甚于重结果
孩子的手部小关节在发育中,偶尔控制不稳也是正常现象。科学家不是10天成就的,任何能力的培养都需要一个过程,爸爸妈妈要用积极的态度来对待。
3、因材施教
没有最好的,只有最合适的。孩子不感兴趣时,千万不能强迫。只有当孩子对某件事情确实很有兴趣,爸爸妈妈再给孩子创造机会,这样孩子的潜能才能得到充分发挥。
HandyKid发起粉丝群啦,私信我“粉丝群”,即可加入一起带娃做实验打卡噢!
关于HandyKidHandyKid专注儿童艺术科技启蒙,介绍孩子喜欢的趣味科学小实验、科技DIY项目等,平时也会推荐一些好的读物和纪录片。
关注@HandyKid,让教育更精致,让陪伴更优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