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蛋想必大家都是很熟悉的了,对于减肥的人来说,他们也对鸡蛋情有独钟,但是很多人在煮鸡蛋的时候,不知道怎么看,有的鸡蛋煮的太久了蛋黄就会发绿,那么发绿的蛋黄到底能不能吃呢?下面就让小编来告诉大家吧。
蛋黄变绿的鸡蛋最好还是不要吃了,蛋黄变绿这是因为过分加热后,蛋白质里含的硫与铁释放到了蛋黄与蛋白的间隙,从而发生化学反应,变成了灰绿色,这个虽然对人体是无害的,但是口感与色泽都比较差,算是煮蛋失败吧,但是小编建议还是不要食用吧!
拓展资料:
其实在煮鸡蛋的时候,蛋黄的表面是否变黑绿色,跟煮鸡蛋的时间也有很大关系的,若想要避免产生绿色物质,就一定不要煮太长时间了,一般10分钟左右就可以了,并且要及时用冷水放凉。
而且在煮鸡蛋的时候,一般超过15分钟蛋黄就会变绿,当然了不同大小的鸡蛋时间也略有差异,但是差异不大,煮鸡蛋的时候,一般来说煮的时间越久,就越容易产生绿色物质。
从水沸腾时就开始计时,煮5分钟时鸡蛋就会有流淌的蛋黄,煮6分钟时蛋黄会变得粘稠并刚刚开始凝固,煮8分钟时鸡蛋黄完全凝固了,但蛋黄仍然是金黄色和粘稠状的,煮10分钟时蛋黄会变得更加坚硬和苍白,如果在继续煮,鸡蛋黄就会开始变硬,吃起来可能有点噎,如果希望鸡蛋煮的好吃,还不会有绿色的产生,就不要煮太长时间了,并且要及时用凉水降温,这样能降低硫化氢往里面扩散的速度,就能避免它跟蛋黄里的铁结合。
一般煮个8到10分钟左右,鸡蛋也会熟了,也足够杀死可能存在的沙门氏菌了,保证了安全,口感也会比较好,也不会有绿色出现哦。
以上就是小编的分享了。
发青的鸡蛋黄致癌?变绿部分无毒,可放心吃
谣言热搜
每天早上吃一个鸡蛋,可提供约7克的蛋白质,营养、美味又方便。可煮鸡蛋是个技术活,稍不留神就可能把蛋煮碎了、青了,各种“翻车”事件并不鲜见。
近日,某养生节目称,鸡蛋煮超过10分钟,蛋黄就可能发青,而发青的蛋黄有毒,食用后会增加致癌风险。事实真是如此吗?
煮久了的鸡蛋,蛋黄为何会发青?
鸡蛋中的蛋白质富含半胱氨酸,这是一种含硫的氨基酸,加热后会产生硫化氢。同时,蛋黄中还含有矿物质铁,硫化氢产生后会与铁发生反应,生成硫化亚铁,而硫化亚铁的颜色就是绿色。这一反应在高温下会持续进行,硫化亚铁也会不断聚集在蛋黄表面。因此,鸡蛋煮得越久,蛋黄表面灰绿色的成分就越多。
至于致癌的说法,其实并不靠谱。虽然硫化氢和肠癌发病有一定的关系,或会促进结肠癌SW480细胞的增殖和迁移,但煮鸡蛋过程中产生的硫化氢会迅速转化为硫化亚铁,因此硫化氢并不会在鸡蛋中累积,而硫化亚铁是一种安全无毒的化合物,并不会诱发癌症。
因此,鸡蛋黄变绿,顶多会影响其“颜值”,并不会影响人体健康。
此外,很多人喜欢吃“溏心蛋”,即只将鸡蛋煮到三成熟,蛋黄基本还处在液体状态。这样的煮鸡蛋,从口感和视觉效果上看,或许比较诱人,但从安全和营养角度来看,还是建议大家吃全熟的鸡蛋。这是因为鸡蛋是比较容易受到细菌污染的食品,特别是沙门氏菌。
那么,究竟如何做才能煮出“满分”鸡蛋?这其实不难,按照以下3个步骤做就可以。
第一步,将鸡蛋洗净冷水下锅;第二步,盖上锅盖,开火,水烧开后开始计时3分钟;第三步,3分钟后关火,别开盖子,焖5分钟即可。这样煮出来的鸡蛋,不仅鸡蛋全熟,而且蛋黄一般不会变成绿色。(来源:科学辟谣平台)
来源: 科技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