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在读到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这句话时,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今天小编就来把意思分享给大家。
“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这句话意为生于天地间的人们,如同在外远行的旅客,急于归家那般快速归为尘土。
出自《青青陵上柏》,是产生于汉代的一首文人五言诗,是《古诗十九首》之一。此诗写作者游戏宛洛,意在仕途。作者无名氏。
原文如下:
青青陵上柏,磊磊涧中石。
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
斗酒相娱乐,聊厚不为薄。
驱车策驽马,游戏宛与洛。
洛中何郁郁,冠带自相索。
长衢罗夹巷,王侯多第宅。
两宫遥相望,双阙百馀尺。
极宴娱心意,戚戚何所迫?
译文如下:
陵墓上长得青翠的柏树,溪流里堆聚成堆的石头。
人生长存活在天地之间,就好比远行匆匆的过客。
区区斗酒足以娱乐心意,虽少却胜过豪华的宴席。
驾起破马车驱赶着劣马,照样在宛洛之间游戏着。
洛阳城里是多么的热闹,达官贵人彼此相互探访。
大路边列夹杂着小巷子,随处可见王侯贵族宅第。
南北两个宫殿遥遥相望,两宫的望楼高达百余尺。
达官贵人们虽尽情享乐,却忧愁满面不知何所迫。
注释
青青:本意为蓝色,引申为深绿色,这里的“青青”,犹言长青青,是说草木茂盛的意思。陵:表示与地形地势的高低上下有关,此处指大的土山或墓地。柏:四季常青的树木,可供建筑及制造器物之用。
磊:众石也,即石头多。会意字,从三石。
生:生长,生活。
忽:本义为不重视、忽略,此处指快的意思。
远行客:在此有比喻人生的短暂如寄于天地的过客的意思。客,表示与家室房屋有关,本义为寄居、旅居、住在异国他乡。此句言人在世上,为时短暂,犹如远道作客,不久得回去。
扩展资料:
《古诗十九首》的时代和作者向来是汉魏文学研究中的热点问题,各种观点异彩纷呈。宇文所安认为中国早期诗歌是一个复制系统,找不到“古诗”早于建安时期的确凿证据。木斋提出《古诗十九首》及建安诗歌的重要组成大部分诗作是曹植之作。
李善注《昭明文选·杂诗上》提出其作者为东汉无名氏,这也是二十世纪以来最为流行的主流观点。从《青青陵上柏》描写的内容来看,其作者应当是东汉末年无名氏,应是一位出身社会中层的士人。他游历京城时创作此诗,记录了东汉末年社会危局及士人心态。
其创作年代应当在汉末献帝建安之前的几十年间。
以上就是关于这句话的解释,希望能帮助大家进行了解。
人生天地间 忽如远行客
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
百度百科:比喻人生的短暂,而且有厌世的意思。突闻此句,一股浓浓的诗意扑面而来,历史感很厚重。
很难理解为什么网上对这句话的解释是有一点厌世倾向。在我看来,这句话隐含一种感慨,达观的心态。纵观历史,人不就是一种客居的生活吗?短短百年,谁又能真正达到这个岁数呢?如果可以按照年份来概括人的一生,那可以分为前三十年,中三十年,后三十年。可惜,很多没有达到。
人从出生,就要走向死亡,就像小草一样,破土、生长、开花、结果、枯萎。但是小草扎根大地,大抵是有根基的。而人劳劳碌碌,匆匆忙忙,今天这里,明天又是另一个地方,总在不停的远行,是不是这样的经历,才会有飘飘荡荡,浮生若萍之感。
人不畏死,看透生死也没有真的看透吧,只是执着。执着于追求,追求与看透并不矛盾,这也是从人类的生命历程来诠释生命,看似短暂。如果放眼地球、太阳、甚至整个宇宙的历史上,那么生命的追求也变得更加的豁然开朗,太阳永恒不变的悬照天空,北极星无时无刻指引着方向,万物协同,周行而不怠。
厌世是相对的,在当时的背景下,求得前程而到处碰壁,报国无门,事情没有达到预期,产生的萧索失望之情,天地之大,人之渺小。大概是触景伤情,情郁于中所发之于外吧。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现在的人虽然体会不到当时遇到的仕途态势,但是所面临的的情况何其相似,甚至更甚。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一叶浮萍归大海,落叶归根,客居异乡的旅人最终也会回到故乡。人生在世,行万里路,更要保持积极的心态。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淡然处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