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生油凝固了还能吃吗

人气:204 ℃/2023-02-28 03:55:43

花生油凝固了还能吃吗,一起来看看小编今天的分享吧。

花生油在低温下出现絮凝或凝结症状是正常的物理现象,而不是油质问题。消费者可以放心食用。这种现象就像水在零度以下结冰,在零度以上变成水一样。当食用油在低于某一点的温度下储存时,它会凝固,也称为凝固点。

食用油的凝固点是由油中饱和脂肪与不饱和脂肪的比例决定的。当油的冰点达到一定范围时,絮状物开始出现。花生油的凝固也需要一个渐进的过程。当温度达到10℃时,花生油将开始产生一些絮状物,看起来很浑浊。

当然,这种絮状物是一种正常的物理现象。当温度升高时,絮状物会自然消失,而不会影响油的味道和营养价值。为了避免花生油絮凝或凝固,最好将花生油储存在15℃。

提示:一些非法企业可能会在油中添加低价猪油或棕榈油以赚取利润。然而,这两种油的凝固点较高。如果室温超过15℃,油中会出现絮状物或凝固物,表明您购买的花生油中混入了猪油或棕榈油。

拓展小知识:辨别花生油真假

色泽鉴别

进行花生油色泽的感官鉴别时,可按照大豆油色泽的感官鉴别方法进行检查和评价。

良质花生油——一般呈淡黄至棕黄色。

次质花生油——呈棕黄色至棕色。

劣质花生油——呈棕红色至棕褐色,并且油色暗淡,在日光照射下有蓝色莹光。

透明度鉴别

进行花生油透明度的感官鉴别时,可按大豆油透明度的感官鉴别方法进行。

良质花生油——清晰透明。

次质花生油——稍混浊,有少量悬浮物。

劣质大豆油——油液混浊。

水分含量鉴别

进行花生油水分含量的感官鉴别时,可按大豆油水分含量的感官鉴别方法进行。良质花生油——水分含量在2%以下。

次质花生油——水分含量在0.2%以下。

杂质和沉淀物鉴别

进行花生油杂质和沉淀物的感官鉴别时,可按大豆油杂质和沉淀物的感官鉴别方法进行。

良质花生油——有微量沉淀物,杂质含量不超过0.2%,加热至280℃时,油色不变深,有沉淀析出。

劣质花生油——有大量悬浮物及沉淀物,加热至280℃时,油色变黑,并有大量沉淀物析出。

气味鉴别

进行花生油气味的感官鉴别时,可按照大豆油气味的感官鉴别方法进行。

良质花生油——具有花生油固有的香味(未经蒸炒直接榨取的油香味较淡)、,无任何异味。

次质花生油——花生油固有的香味平淡,微有异味,有青豆味、青草味等。

劣质花生油——有霉味、焦味、哈喇味等不良气味。

滋味鉴别

进行花生油滋味的感官鉴别时,可按大豆油滋味的感官鉴别方法进行。

良质花生油——具有花生油固有的滋味,无任何异味。

次质花生油——花生油固有的滋味平淡,微有异味。

劣质花生油——具有苦味、酸味、辛辣味及其他刺激性或不良滋味。

以上就是小编今天的分享了,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花生油冬天凝固了还能吃吗

科普知识|冬天,“冻”住的食用油还能吃吗?

冬天,有些食用油就像变“戏法”一样发生了凝固,“冻”成一块块“白色”状态,这究竟是怎么回事,这油还能不能放心吃?

别急,答案马上揭晓~

油凝固的现象属于物理变化,就像水会结冰,在专业领域有个词叫“发朦”。

食用油的凝固现象不是开始于一个确定的温度,而是一个范围。它会从某一个温度开始出现少许絮状物,但不见得是全部凝固。

由于各种油脂成分的凝固点不同,不同配比的调和油可能会呈现不同的凝固点。

一般来说,油中饱和脂肪酸含量越高越容易凝固,动物油中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更容易凝固;植物油中饱和脂肪酸含量较低,凝固点较低。比如我们熟悉的猪油,平均饱和脂肪酸的含量达到了40%,一般温度低于27℃,猪油就会开始结晶、凝固。

菜油、豆油、玉米油、葵花籽油一般0℃开始凝固。

橄榄油在12℃~13℃时会凝固。

棕榈油最低的凝固点是10℃,最高时是33℃。

花生油在12℃时会凝固。

花生油中平均饱和脂肪酸的含量为20%,并且其中的长链饱和脂肪酸的含量比一般植物油都高。因此,在8℃~12℃的温度下,花生油就会开始发朦和析出固体(少部分花生油甚至在15℃以下就会开始发朦)。

冬天,很多地区的气温会降到0℃左右,暴露在寒冷空气里的花生油基本都会“冻住”,这反倒也可以用来检验花生油是否掺假。

凝固是食用油本身的物理特性,冬天食用油中出现絮状沉淀、变得黏稠甚至完全凝固,这是正常的物理变化,不影响产品品质,温度回升后依然会变成澄清透明状态。只要符合国家标准的、有质量、有保障的产品,都可以正常食用。

来源:科普山东

推荐

首页/电脑版/网名
© 2025 NiBaK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