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十大著名寺庙都有哪些,一起来看看小编的分享吧!
1、长沙开福寺
开福寺位于湖南省长沙市之城北新河,临湘江,主体建筑南北朝向,为佛教禅宗临济宗杨岐派寺院。开福寺始建于五代时期,后历经宋、元、明、清各朝。占地面积4.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6万平方米,有佛殿三进,即三圣殿(弥勒殿)、大佛殿(大雄宝殿)和毗卢殿。东厢有客堂、斋堂、库房、方丈居室,西厢为说法堂、禅堂等。寺内有清康熙、光绪年间石碑各一道。开福寺是中国佛教重点开放寺院之一,被列为湖南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湖南省佛教协会和长沙市佛教协会均设在寺内。
地址:湖南省长沙市开福区开福寺路152号
2、长沙洗心禅寺
洗心禅寺位于湖南省长沙市望城区,依山而建,始创于1620年,创建人为法藏禅师。长沙洗心禅寺布局以中轴线为基准,分左右两厢排列;中轴线上依次是山门殿、天王殿、大雄宝殿和法堂,左厢为虚怀楼、西归堂、鼓楼、禅堂和方丈楼;右厢是云海楼、客堂、钟楼、斋堂和尊客寮。整个殿宇回廊相衔,融殿、阁、堂、房于一体,庄严古朴,气势恢宏,金碧辉煌,为湖南省著名寺院。
地址:湖南省长沙市望城区洗心路
3、麓山寺
麓山寺又名慧光寺、万寿禅寺,位于湖南省长沙市湘江西岸岳麓山山腰,由敦煌菩萨笠法护的弟子笠法崇创建于西晋武帝泰始四年(公元268年),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是佛教入湘最早的遗迹,现为湖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湖南省佛教协会驻地。入麓山寺大门后可见放生池,前进为弥勒殿,佛台上供弥勒佛像。弥勒殿左有钟楼,右为鼓楼。中进为大雄宝殿,即正殿,面阔七间,进深六间,重檐歇顶,殿内佛台供奉释迦牟尼佛三身佛像,庄重至极,殿左是五观堂和客堂,殿右是讲经堂。
地址: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岳麓山风景名胜区
4、长沙洪山寺
洪山寺建于唐朝宝历二年(公元826年),位于长沙城北捞刀河畔,毗邻湖南广电中心、月湖公园、长沙大学、山鹰潭度假村,距开福区政府4公里,距长沙市区约8公里。寺庙始建于明代,原名麓峰寺,清康熙年间重修,历经沧桑,几度兴废,后改名为洪山寺。洪山禅寺分上下两院,位于宝珠峰顶的上院史称“幽济寺”、“灵济寺”、“灵峰寺”、“楚天望刹”;位于山麓南面的下院史称“保寿禅院”、“万寿禅院”或“万寿寺”。洪山禅寺是它们的俗名,也是后人对上下两院的统称。
地址:湖南省长沙市开福区洪山街道洪山办事处洪西社区
5、长沙玉泉寺
玉泉寺始建于明洪武元年(1368年),是长沙市一座重要的佛教古寺。2004年因城建需要决定易地重建,先在新开铺铁路桥处过渡,并恢复玉泉寺寺名,2006年在天心区金盆岭行政划拨土地10余亩,于2009年2月举行玉泉寺新址奠基典礼及法会。按照玉泉寺“五期六年”建设远景规划,玉泉寺将于2015年完成重建工程。全部工程完工后,长沙佛教活动场所将形成“西麓山、北开福、南玉泉”三足鼎立格局。
地址:湖南省长沙市天心区书院南路望月村46号
6、长沙松柏寺
松柏寺坐落于长沙经济技术开发区星沙文化公园旁东升路44号处,山门前有京珠高速公路、107国道、三一大道,交通十分便利,与长沙县治所在地近在咫尺。相传松柏寺始建于宋神宗(1048—1085年)年间,距今约千年历史。宋神宗为北宋第六代皇帝,在位时励精图治,政绩显著,北宋国力日益昌隆。民殷国富,泽被三教九流,故佛家寺庙塔院林立,高僧辈出,繁荣昌盛。更有宋神宗下诏、颁赐“藏经”、“袈裟”的一代名僧圆鉴大师,曾在此禅扬佛法,让松柏寺名噪一时。
地址:湖南省长沙市长沙县星沙街道办事处三一路
7、红莲寺
红莲寺位于湖南省长沙市大围山国家森林公园(地质公园)的腹地,距大围山最高主峰七星岭约2.5公里,海拔高度约1400米。寺院规划总面积近100亩,分为宗教活动区、文化体验区、公共设施区。其中宗教活动区与公共设施区占规划用地的近50%。宗教活动区由山门、天王殿、钟鼓楼、大雄宝殿、观音殿、藏经阁、三圣殿、药师殿、佛舍利塔及其拜谒广场、僧房、方丈室、斋堂组成。文化体验区由浏阳名人纪念馆、佛学苑、功德楼、万佛塔、茶楼、素食馆等组成。公共设施区由停车场、广场、放生池等组成。寺院整个建设布局,可谓宏篇巨制、气势恢弘。
地址:湖南省长沙市浏阳市大围山镇大围山国家森林公园内
8、崇胜禅寺
石霜寺,又名唐石霜崇胜禅寺,位于浏阳市金刚镇石霜村,立寺地名曰石庄,因此处山名“霜华”,山下小溪水流激荡,拍石后喷雾如霜,故寺名曰“石霜”。石霜寺始建于唐朝乾符年间(公元874-879年),由唐倧宗李缳下诏修建,宰相裴休奉旨监建,御赐为“唐代国寺,仰食皇恩”,敕封“崇胜禅林”。石霜寺属佛教祖庭,历来是中国佛教禅宗道场,在佛教禅宗史上地位显赫,龙象辈出。开山祖师庆诸和尚(公元807—888年)炼就“心体堪寂”,号称“枯木禅”。
地址:湖南省长沙市浏阳市金刚镇石霜村
9、密印寺
密印寺创建一千多年来,历经朝代更迭,屡遭兵火,又多次重建。现存建筑有山门、大殿(万佛殿)、警策殿、选佛场、禅堂、祖堂等,占地共9000多平方米。山门高大庄严,为红色三开牌楼式砖石结构建筑,黄色琉璃瓦,中为拱形大门;万佛殿是密印寺内最著名的建筑,高九丈,重檐歇山顶,内外三十八根柱,全为白色,花岗石,金色琉璃瓦顶。墙砖高尺余,每砖模制贴金佛像,共12988尊,镶嵌于四壁,佛像神态肃穆,殿内金光灿烂,令人目眩,实为我国寺院之奇观。
地址:湖南省长沙市宁乡县沩山乡沩山村
10、长沙宝盖寺
宝盖寺位于浏东古港镇宝盖寺村(俗称宝盖洞,距浏城30余公里,有村级公路畅达寺院),系连云山脉海拔1311.7米之宝盖山下。该处山峦叠嶂,巍峨雄踞,潺潺清水环宝刹,荡荡湖泊映繁花,风景如画,格外怡人。植被繁茂,古木参天,古墓群,祖师塔,底蕴尽显。特别是国家入册保护的宝盖水库,更是水映山寺,波生空灵。人们到此可春赏幽兰、夏倚翠竹、秋观红叶、冬吟白雪,真是难得的人间仙境。
地址:湖南省长沙市浏阳市古港镇宝盖寺村
以上就是小编今天的分享,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
辽宁十大香火旺盛的寺庙,鞍山有4处,你知道哪几个吗?
辽宁著名的寺庙有哪些?盘点辽宁十大著名寺庙!
1、大悲寺
海城大悲寺,坐落于辽宁省海城市毛祁镇一山坳中,四面蜿蜒环山,山门前有放生水库,环境清幽,为寂静修行之处。寺院依傍山势,建筑初具规模,已建成山门、天王殿、七佛殿、大悲殿、药师殿、藏经楼、法堂、禅堂、念佛堂、客堂、斋堂、云水堂、僧寮等。寺院建筑大体是以灰色调为主,青砖灰瓦,没有绚丽的色彩,沉稳庄重,为修行而建,体现修行原则。
2、祖越寺
祖越寺位于辽宁省鞍山市千山风景区,是千山五大禅林之一,辽宁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祖越寺相传始建于唐朝,原名灵岩寺,金代曾是皇家寺院,金世宗之母贞懿太后曾静修于此,明嘉靖年间大部毁于山洪,1572年(明隆庆六年)选址重修。祖越寺风景点最早有十一处,即三台、鹁鸽崖、八宝琉璃井、来鹤亭﹙四松亭﹚、弥勒峰、一览亭、玲珑塔、正直松、双石塔、灵岩峰、无幢塔,其中以弥勒峰最为著名。
3、北普陀寺
历史名城锦州西北一座群峰险壑逶迤伴绕,飞泉云岫横生妙境的名山圣地。这就是声震辽海、誉播京华的北国第一佛山——锦州北普陀山。北普陀开山历史源远流长,文化底蕴丰富深厚。寺院内龙光清岚,梵音悠扬,观音慈航,佛祖瑞祥,为辽西弘法观光圣地。
4、青岩寺
青岩寺风景区位于辽宁省锦州北镇市常兴店镇西部,是闾山主要浏览胜地之一,国家4A级景区,占地 13平方千米,距北镇市 25公里。青岩寺始建于北魏,兴盛于中唐,至今已有一千五百年的悠久历史,它文化底蕴深厚,佛教氛围浓重,为渤海国僧人释·贞素所建,原称千秋万古寺,明代易名青岩寺。寺中尤为上院“歪脖老母”名闻天下。
5、慈恩寺
位于辽宁省丹东市的慈恩寺东临万泉河,有万柳塘公园、带状公园环绕,优雅而清净。寺内碑文有载“天聪二年复兴古刹”云云,清顺治元年(1644年)建成大殿、韦驮殿、两廊。后因年久失修而洇没。民国元年(1912年),步真和尚主持重修,先后建山门、天王殿、配殿、钟鼓楼、禅堂、念佛堂、两廊、比丘坛。
6、朝阳寺
辽宁省凤城市朝阳寺坐落于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凤凰山,地处凤凰山游览区西山景区,海拔880米。这里景色优美,气候宜人。春来百鸟争鸣,百花竞艳;夏季绿意葱茏,林幽壑深;秋天层林尽染,如诗如画;冬来素裹银装,妖娆多姿。乃一处人间仙境所在。 朝阳寺的奇山异景与长城比,奇峰险山与九华山高耸并列同行,傲雪冰霜,四季青松。佛陀的教诲,高深的佛法,摄寿着十方众生。
7、中会寺
中会寺是千山五大禅林之一,位于千山仙人台景区的五老峰山坡上,因为北有龙泉、祖越寺南有大安寺香岩寺,而安居于中心位置。是千山诸高僧开会、议事讲经说法的道场,故名中会寺。其四周的壑谷中梨树很多,五月漫山遍谷,一片雪白,香气四溢,又叫香雪寺。中会寺始建于汉,后经唐、宋、元、明各代修建,现占地面积为527平方米,殿宇依山临洞,高低错落,与四周山峰浑然一体,不仅布局十分精巧,而且建筑工艺亦十分优美。
8、大安寺
千山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古往今来,广大劳动人民用勤劳的双手,世世代代装点着千山,雕梁画栋与风声塔影互映成趣,创建出灿烂的千山文化。同时,历代众多的达官显宦飞文人墨客,以至于位居九五之尊的封建帝王亦纷纷慕名遨游千山飞吟诗作赋、题匾赠联,为千山文化添上一股清新的溪流。僧道两众又把丰富的宗教知识飞精湛的建筑技艺融进千山文化之中。
9、义县奉国寺景区
奉国寺位于中国辽宁省锦州市义县。奉国寺占地面积约6万平方米。奉国寺是中国国内现存辽代三大寺院之一,其标志性古建筑——大雄殿是古代遗存最大的佛殿,殿内有世界上最古老、最大的泥塑彩色佛像群。奉国寺内主体建筑大雄殿及寺院整体,上乘唐代遗风,下启辽、金等寺院布局,是辽金寺院中最具典型的例证。其中,大雄殿是辽代佛教建筑的最高成就,代表了十一世纪中国建筑的最高水平。
10、般若寺
般若寺位于辽宁省沈阳市河区大南街若寺巷8号。高僧古林禅师于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修建,宣统元年(1909年)、民国十三年(1924年)两次重修。20世纪60年代中期遭到破坏,1979年后进行了维修,重塑佛像。1984年10月为建寺三百年纪念,又进行了修缮,并举行了佛像开光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