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山会理十大旅游景点有哪些?一起来看看小编今天的分享吧。
1、凉山州会理古城旅游景区
4A景区
会理古城位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最南端,攀西战略资源创新开发示范区腹心地带,为国家4A级风景区。会理是著名的石榴生产基地,建议八九月间去游玩,这时正是石榴成熟的季节,四年一届的会理国际石榴节也在这个时候举行。这个时节也正值夏末秋初,川南宜人的气候也非常适合旅行,试想手中捧着个儿大甘甜的石榴,徜徉在千年古镇,会理浓重的古镇气息一定会将你深深的吸引,感受这个历史名城,文化重镇的脉络,你一定觉得不虚此行。
地址: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会理市
2、会理会议遗址
红色经典景区
会理是当年红军入川经过的第一个县城,1935年5月12日,中共政治局在四川省凉山州会理县城郊铁厂举行扩大会议,史称会理会议。会理会议纪念地包括了会理会议遗址、仙人湖、仙人湖酒店、铁长村等区域,景区湖光山色,美景如画。区内遍布红色遗迹,是会理会议的会址地,景区人文旅游资源品质极高,是集川滇边城文化、红色文化、乡村体验、生态康养度假于一体的旅游景区。
地址: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会理市
3、龙肘山
龙肘山又名玉墟山,是省级风景名胜区,是会理旅游必去景点之一。龙肘山自然风光奇特,巉崖险峰、山溪流泉、茂林幽篁、古树奇花、烟霞雾雪、鸣禽走兽等,吸引人的当属万亩杜鹃林——玉岭花海。每年的四五月间,龙肘山上各种杜鹃花次第开放。晴天看花,五光十色,灿若彩霞;而雨中赏花,则云雾迷蒙,若隐若现,气象万千。无限风光在险峰,站在海拔3585米的龙肘山顶,极目远眺,山峦起伏,一览众山小,平畴沃野、村庄农舍、会理城郭,尽收眼底。龙肘山顶也是观日出、云海、佛光的好地方。
地址: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会理市龙泉乡
4、仙人湖
仙人湖是一个人工湖,因库区位于红旗区辖区内,又名红旗水库,是会理较大的水利枢纽工程,也是会理县城供水和城郊农业生产的主要水源点。出会理县城往东,一条平坦蜿蜒的景区公路直达仙人湖库区,沿途山环水绕,村落棋布,鸡犬柴扉,一派悠然自得的乡居风光。半山有观景台,可远眺历史文化名城风貌。
地址: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会理市
5、会理白马寺
白马寺公园在原白马庙的遗址上重建。白马寺始建于明初,所奉祀的“神灵”为云南大理“白马将军”和南昭十二代土妃“了孙娘娘”,故名。白马寺四周山环水绕,风少而多凉,过去曾以其悠久的历史、独特的地形、别致的建筑和幽美的环境而小有名气,1930年代起就被辟为“郊外公园”。重建后的白马寺公园集宗教、园林、文化于一休,是著名的凉山会理旅游景点之一,众多善男信女们朝山拜佛的理想场所。
地址: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会理市老街乡毛溪村2组
6、会理皎平渡红军渡江遗址
红色经典景区
1935年5月6日,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中央领导渡江,在皎平渡会理一侧的中武山洞中指挥红军渡江,从此,中央红军完全摆脱数十万大军的围追堵截,实现了渡江北上的战略意图。皎平渡口也因此名扬天下,成为中国革命历史的圣地。聂荣臻元帅亲自为《红军巧渡江纪念碑》题写了碑名,宋任穷题写了碑文。纪念碑、文展馆等纪念设施已相继在皎平渡桥落成,免费为过往游人参观。
地址: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会理市
7、金江书院
金江书院是一座典型的清代风格建筑,始建于公元1872年。从门楼进去过甬道是个院子,院子再进去是前厅,前厅过去是长30米左右的长厅,然后是大成殿,厅殿之间间以天井,天井里树木葱茏,这是书院中轴线上的建筑。两边有八个斋堂,就是教室了,此外还有众多错落有致的建筑,师生宿舍、图书室、餐厅厨房、箱箧室、浴室等一应俱全。
地址: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会理市
8、西岭泉琴
西岭泉琴位于会理城郊西面果园乡羊木材,又称之为“西岩滴水”,是会理十景之一。这是一处高山溶洞形成的美丽瀑布泉,一股山泉从山顶倾泻而下,洒成万点珠玑。飞舞的水雾在阳光的照耀下幻化绚丽的彩虹,两边的草木为银色的瀑布镶上了两道美丽的翡翠边。飞瀑入山涧,声荡天外,轰鸣有音,顺流而下的泉水叮咚,声如琴韵。
地址: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会理市
9、飞来寺
飞来寺是一座悬于山崖中间,在陡峭坚硬的崖壁上凿出的颇具规模的寺庙,始建于明朝洪武年间,原来是供奉山崖边一块形似观音菩萨的巨石。原先的飞来寺是木、石建筑,整个寺院悬空而建,全凭铁索连接房梁和木料支撑基脚,建设难度极高,游人登临木楼,脚下吱呀作响,身上衣袂飘飘,眼前悬崖绝壁,往往有岌岌可危的战栗感觉。
地址: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会理市果园乡羊木村6组
10、会理白塔
会理古白塔,因塔身为白色而得名,当地又称文塔。白塔为会理8景之一,该塔建筑面积68.89平方米,共9级4面,高31.8米;底层北面有拱门,经此可进入塔内。第3、4级内有大理石浮雕如来佛和4大天王像。第5、6级有小圆窗。会理古白塔座落处白塔山,形如一艘木船,山上树木葱郁,林中还有民间自筹资金建造的庙宇群,是会理人休闲游乐的好去处。
地址: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会理市
以上就是小编今天的分享了,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踏迹寻音:漫步四川“会理”,遇见最美旧时光
2000多年历史的会理古城,没有满大街旅游纪念品和游客,只有当地市井生活,充满烟火气,各种小吃让人垂涎欲滴。(文化是闲出来的~踏迹寻音笔记)漫步“会理”,遇见最美旧时光
驱车在山间蜿蜒前行,绕过一道又一道山口,层峦叠嶂在渐行渐远,路越来越平坦,我蓦然惊觉,眼前已经是一马平川的会理。
古城会理位于四川省西南部,大西南群山那环抱之中,凉山彝族自治州正南端,处于攀西资源开发区腹心,西连攀枝花,南与云南省昆明市和楚雄州相邻,扼川滇要冲,自古以来就是川西南与滇西及南亚商贸往来周转重地,为古丝绸路必经要塞,从地图上来看,像一把巨大的钥匙插入云南境内,素有川滇锁匙之称。
北城门的故事
关于会理,古籍中有这样的描述和定位:清宁古郡,会同名邦,川原并会,政平颂理。
这是一座有着2000多年悠久历史的文化名城,至今仍留存着从清代就构建的完整城市格局和二十五万平方米的明、清和民国建筑,南方丝绸之路的古道上,这里是风貌最为完好的一座古城。
走近会理古城,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高大雄伟的城门,它连接着一段斑驳古旧的老城墙,衰草萋萋的沧桑外表铭刻着时光的痕迹,这就是会理古城北城门。
北城门俗称城鼓楼,又名“拱极楼”,始建于明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是明代以来会理城市交通和防御的重要设施,也是会理现存最古老的文物类建筑。
它与古城四周的城墙和护城河一道,构成了会理古代城市完整的防御体系。
城门,是一座城池的进出口,是串联着漫漫通衢大道的枢纽与关隘,是一座城市海纳百川的威严和气度。
从大明洪武初年围土建城开始,多少豪杰枭雄称霸,城头大王旗变幻,面对着朔风霜雪,硝烟兵燹,在萧瑟风中挺立了六百余年。而古城门,依旧带着累累伤痕挺立北辰。
从北城门楼下开始,贯穿古城南北的是古城的南北大街,这便是会理城最繁华的商业区核心地段,四街、三关、二十三巷的古城格局由此发端向四方延伸,它也是会理古城的中轴线。
这条青石板铺就的通衢大道,这条道路就是闻名世界的南方古丝绸之路,会理也正是南方古丝绸之路上保存最为完好的古城之一。
穿门而过,进入会理古城内,这里依旧像明清时期那样的繁华喧闹,熙熙攘攘的人流每天都是那样拥挤。
行商店铺的招幌飘动,乡音浓烈的吆喝在耳边回荡,那些质朴的手工匠人仍旧在沿袭着传统的工艺,精心制作着马鞍、钉着马掌,叮叮当当地打造着铜锅、铁器。
街檐边,老人们在悠闲地抽着烟叶,售卖着自家出产的土特产,闲谈着古今掌故。
在古城的中心枢纽,钟鼓楼的宏伟身姿高耸入云霄,“南来建州第一楼”,这是攀西地区最负盛名的古钟楼。钟回邛泸,鼓行滇越,每天清晨和傍晚,悠扬的晨钟暮鼓在古城的上空回荡,惊飞起一群盘旋的白鸽,也震撼着平静的心灵。
附近的仓圣宫内,几株古老的柏树森严,供奉万代文字之宗,千古士儒之师仓颉的神位,和城南高耸入云的文塔一起,体现了这座城市对文化的尊崇,也见证了会理历史上人文蔚起,冠盖蝉联,文教起飞的辉煌岁月。
走进寻常巷陌,探访百姓人家。城内的科甲巷里翰墨氤氲,书香盈门,充满了深厚的文化气息。深深的大宅门内,还是那些睿智从容的老人在安详地端坐,侍花弄草,修身养性,坚持守护着那段祖辈的荣耀与传统。
在这些古老的院落里,老人们们淳朴安详,孩子们天真烂漫,睦邻而居的户户人家和睦融洽,这里听不到外面的车马喧嚣,时光仿佛还停留在过去的时空,这些古老的雕花窗棂和廊柱瓦当,与这些固执坚守着传统生活的老人们一起渐渐老去。
夜幕降临的时候,古城另有一番繁华喧嚣的景象,钟鼓楼、北城门、濯缨桥上的灯火渐渐地都亮了起来,古城的轮廓愈发的鲜明。
劳作了一天的人们在街边的排挡边坐下来,品尝几样会理的风味美食,小酌几杯老酒,一夜的笙歌风流,一夜的大快朵颐,生活竟然是如此的悠闲安详。
这座阳光明媚的温暖小城,深厚地浸润着翰墨书香,流淌着诗情画意。铭刻着诗词和文章歌赋的那些庙堂,罗列许多的珍馐美味的那些街巷,才是我心灵的归宿,梦魂萦绕的家乡。
会理之美
会理之美,美在阳光,这里盛产阳光,年均2400小时日照,一天四季分明,一年四季不分明。气候宜人,四季如春。
阳光之于成都是个稀罕物,成都的气候总是阴阴的,湿湿的,会理则不然,阳光能普照到任何一个角落,无论心头有多阴霾,看看这爽朗的太阳,心里哪里留得下一丝阴郁呢?
漫步在有2000多年历史的会理古城,身心都不由的跟随着“慢”下来。随意推开古城小巷里的一扇门,院里花开满园,具有明清建筑特色的老宅古朴、宁静。
走进小巷原住民的家中,热情淳朴的会理人,用生活演绎着历史,让我们感受到了原汁原味的会理味道。老街、老宅、牌坊、字画……诉说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厚道会理”展示出它独特的魅力。
会理是个典型的少数民族散杂居县,以彝族、傣族最为独特,古建筑都保留得相当完好,它有着厚重,古朴,大气,凝重的容颜。
西成巷:
又名小巷,因“东作西成”而得名,意思是春天耕作,秋天收成,意寓这里是一块象征收获和富裕的风水宝地。也有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含义。
它是古丝绸之路上出城的一条通道。巷内居民主要从事染织、药店、装裱、饭馆、马店等行业,为丝绸之路的商贸服务。
曾经,这里是繁华一时的商贸中心,到处是南来北往的商贾,江西会馆、成都会馆、粤省会馆等商业会馆在此聚集。
镶嵌在巷内墙壁上的红砂石碑是当时清代官府约束居民行为规范所立的“禁止碑”,内容为“重廉耻而端风俗”。“禁止碑”立于清光绪十一年(1886年),刻有“四个不准”的市政管理规约,被评价为“近代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的实物佐证”。
科甲古巷 :
听说科甲巷名字是因为这条巷子里很多人家都中过科举。从明代开始,巷内居住的各大户人家每户均中有科举的子弟,巷内大门多悬有“进士第”、“大夫第”等匾牌,因而名为“科甲巷”。
巷内民居宅院建筑样式多样,有江南园林缩影,也有徽派民宅风格。现在科甲巷是会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重点街区。
上茶下院:
来到古城北门城楼下,抚摸着用红砂石修建而成的明城墙,由于没有水泥,修建城墙的红砂石用石灰、猪血、糯米粘连,祖先的智慧也凝聚在这里。
穿过城墙,登上北门城楼,古城风貌尽收眼底。正在城楼上晒太阳、喝茶的几位老人悠闲的坐在那里聊天。
正值五月仲春,早晨七点,钟楼附近的几乎整条街都陆陆续续摆上了樱桃和桑椹,那樱桃带着露珠,红得娇艳俏丽,桑葚紫的像葡萄,都新鲜的令人不忍触碰,一问当地人,大概是成都十分之一的价钱,并不因为你是外地人漫天要价,丝毫没有宰客的意思。
如果到了六七月,这钟楼街上都摆上了各种野生菌,整条老街都是菌子的香味,到了十月,更是会理的节日,驰名中外的会理石榴上市了,会理独特的水土滋养出了世界上一流的石榴,石榴子娇艳欲滴,饱满多汁,堪称极品。
交通:
1.可以选择从成都到西昌火车站下,然后到西昌客运中心,有直达会理的汽车!
2.可以选择从成都到米易火车站下,然后到米易客运中心,也有直达会理的汽车!
3.可以选择从成都到攀枝花火车站下,然后到攀枝花客运中心,那里也有直达会理的汽车!
景点:
杜鹃花海龙肘山、百年古死白马庙、船城之帆白塔山、仙人湖(红旗水库)、仙人洞、有白云庵、有金江书院......
杜鹃花海龙肘山
美食:
会理美食源自民间,秉承了川滇两地的饮食文化传统,既有川味,又有滇风,并加以发扬光大,形成了她独有的味道。
鸡火丝(名字酷毙):顾名思义,鸡丝,火腿丝加上耳快丝,鸡汤煮之,佐以酸菜,其味鲜美。鸡火丝之于会理,如同酸辣粉之于成都,拉面之于兰州,过桥米线之于昆明,都是极具特色当地小吃。
油酥包:由于面皮里加了猪油,油香油香的,吃起来回味无穷。
油炸面鱼:芹菜叶裹上面糊,当然这面糊不是一般的面糊,有多种配料,炸至金黄色,咬上一口,芹菜特有的香味,齿颊留芳。
铜火锅:与四川火锅不同,锅是纯铜的,一般以鸡汤做汤锅,各种菜肉,火腿均可煮着吃,配以辣椒碟。辣椒碟很考究,鸡枞油加上各类香料,冬天的会理家家户户都吃这个,且谈且吃,其乐融融。
烤肉:区别于各地区的烤肉,会理烤肉以猪五花肉腌制,将代皮一面在炭火上烤的酥香,上屉蒸十分钟即可,不像四川腊肉却味道赛过腊肉。
西豆粉:黄豆炒香磨细,制成糊状,加以姜水,辣椒油,油炸膳子,这厢酥脆,那厢浓稠,有点像四川香酥油茶,味道却更火爆,很够味。
豆面粑粑:糯米粉加上红糖水,与煮熟的蚕豆一起揉成团,切成片,下油锅炸至金黄,外酥里嫩。
这些大概是除了会理之外,再也找不到的小吃。还有熨斗粑,泡酸梨,鸡枞菌,很多稀奇的吃法让我惊奇,但无一例外都是美味,这些美食价廉且够味,让人特有满足感 。
特产:会理绿陶
会理绿陶是四川著名陶瓷,因孔采用雀绿石作为配料而得名。瓷器多成宝石绿,清爽淡雅,叩之有金属之声。会理绿陶曾经是与景德镇陶瓷相齐名的,它独特之处是全部采用天然矿石,诸如铁、铜、镍、锰、钒、钛,金,银等作为釉的颜色,不用一丝的化学颜料。八十年代初,在四川美院的协助下,发展了多种花釉,如雨点釉、铁红釉、粉蓝釉等。会理绿陶现在被申请为非物质文化遗产。
越声/文图
黄真/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