槟榔在记忆中也只存在于小商店窗户上贴的销售槟榔上。作为北方人可能不太知道,在南方销售槟榔的地方比较多,很多咀嚼槟榔为了戒烟,那么槟榔什么味道呢?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一、什么是槟榔?
槟榔是棕榈科槟榔属的槟榔果实,一般长圆形。 槟榔的原产地是马来西亚,我国海南是槟榔的主要生产大省,云南和台湾都种植。 槟榔作为中药材可以起到杀虫、化湿等作用。 最重要的是咀嚼食品,很多地方的人都有嚼槟榔的消费习惯。
所以现在槟榔是经济价值很高的植物,消费市场很广,可以很好地牵引栽培地区的经济发展。
但是槟榔也有很多危害。 长期咀嚼槟榔会导致牙齿磨损严重,容易出现牙石,影响健康和美观。 口腔粘膜对口腔癌、味觉和胃有刺激的影响,因此长期咀嚼槟榔对人体健康有一定的损害。
二、槟榔是什么味道?
很多吃槟榔的人不能说槟榔的味道有多好。 第一次吃槟榔的时候很难吃,感到头晕和胸闷,呼吸困难,槟榔的味道奇怪刺鼻,很辣,不想吃的人就不吃了。
槟榔放在嘴里,辣的味道直接击中鼻孔,辣后嚼的是淡苦味。 吃完槟榔,头有点醉了。
海南吃槟榔很讲究,把槟榔切成片,然后在粉上缠上调味料(用贝壳粉调制成糊状的),然后放入进口慢慢嚼,一开始味道很涩,有绿水,等到吐绿水,生丹津
但是喜欢吃槟榔的人会觉得很过瘾。 因为槟榔咀嚼会上瘾,会感到发烧和兴奋,会上瘾。 一开始一放槟榔就有刺鼻的味道,一咬就有点苦,整个喉咙堵得有点大,呼吸有点困难,但习惯后慢慢感觉有点醉后兴奋的快感,味道无穷,吃完就热,脸红。
作为一个不太了解槟榔的人,最好不要轻易尝试,去海南旅行时,很多人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决定不适合吃槟榔。 结果,吃多了会上瘾,脸通红,感觉就像喝酒一样。
明明都知道槟榔危害大,又不好吃,为什么却都成瘾了?
近日,歌手傅松因口腔癌去世,年仅36岁。
今年6月傅松更新最后一次vlog时透露,他的口腔癌已经复发三次,还展示了自己的伤口,半边脸溃烂,并劝诫网友远离槟榔。
长期咀嚼槟榔,会令口腔黏膜纤维化,并诱发癌症,槟榔和口腔癌的密切关系早已被医学界公认,近年来通过广泛的科普宣传,大多数人也知悉槟榔的危险性。
而且,初次吃的人都会发现,嚼槟榔的口感体验并不好:一入口,味道很奇怪,有刺激气味,甚至有人形容像汽油,咸、甜、酸都有,如果味道重的话,还会有辣味,导致口水大量分泌,嗓子感觉被什么东西堵住,有锁喉的感觉,想打嗝又打不出来,着实难受。同时,脸红冒汗、心悸、头晕,喉咙刮痧般难受。吃完后,长时间胃酸、胀,虽不痛,但也没有饥饿感,吃饭时没胃口,半碗就吃不下去了。
如此危险且不好吃的东西,为什么还是有那么多人爱嚼,最后还成瘾了呢?
成分的成瘾性槟榔在我国主要种植于海南、云南、福建和台湾,东南亚很多国家也有种植。其主要化学成分是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粗纤维、多酚类、生物碱和矿物质等。生物碱是槟榔的重要成分,与嚼食槟榔引起的身体反应关系最为密切。
槟榔果中富含多种生物碱,其中含量最多的是槟榔碱和槟榔次碱。人吃后,身体会出现面部红润、身体发热、微微出汗等反应。同时,槟榔碱能使人产生欣快感、舒适感等主观感受,并提高人的抗饥饿能力和耐力。槟榔碱还可以增加内源性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的释放,令人产生愉悦的感觉,具有类似抗抑郁的作用。
人们嚼食槟榔时,通过颊黏膜使得这些生物碱被快速吸收,一般在5分钟内产生上述各种身体反应和心理感受,并持续大约2-3小时。槟榔这些独特的药理性质是它在人群中广为流行的基础,也成为部分人群滥用槟榔的重要原因。
文化的成瘾性在印度、斯里兰卡、马尔代夫、孟加拉国、缅甸、台湾和许多南太平洋岛屿自古就存在嚼食槟榔的生活习惯,且这种风气曾盛极一时。
在中国嚼食槟榔的风俗习惯也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并一直延续至今。目前,在我国嚼食槟榔主要流行于湖南、海南、台湾等几个省份。在一些地区,人们还赋予槟榔更深刻的社会意义,将其作为必备品用于婚礼或宗教祭祀之中。
例如湘潭人在街头与亲朋相遇,必互邀至槟榔摊前,各嚼槟榔一口。客人进门落座后,主人必以槟榔、茶、烟相敬。春节时湘潭有拜闹年的习俗,邻里们三五成群挨家进门道声“恭喜”后,打个拱手就走,主人对待这种拜年客会敬槟榔一口,叫作“拿财”或“采宝”,并祝客人“财宝归身”,因为槟榔像银锭,所以用来象征财宝。春节时湘潭还有一种“赞土地”的人,即用竹片在小锣上打拍节,口唱长篇押韵的赞词,挨家挨户讨钱,被赞者给其一口槟榔,他也会很欢喜地答谢和接受。
湘潭民间办红喜事的人家,新娘对来客必敬槟榔两口:一口用红纸包裹,内放桂子五粒,一口用绿纸包裹,内放桂子两粒,叫“贵子槟榔”,取男红女绿、早生贵子、五男二女、七子团圆之意。晚上闹新房有抬槟榔的项目,客人会念一首赞词,主人必须按照客人赞词给他槟榔。还有湘潭请春客、做寿、办搬家酒、新房落成、办白喜事、孩子做三朝或周岁等仪式,客人进门就要敬槟榔,酒席未散槟榔要先上桌,连同厨工杂役等人,主人也要以槟榔相敬。以至每次所用槟榔少则数百口,多则上千口。有的人还将槟榔数十至百口,用纸包好后贴上红笺,作为相互馈赠的礼物。
心理上的成瘾性作为日常嗜好品的槟榔,是世界上继烟草、酒精和含*********饮料之后最常见的第四类精神活性类物质,目前全世界大约有6亿人有嚼食槟榔的习惯。
由于嚼食槟榔时能使人产生轻微的兴奋性和欣快感,同时缓解精神紧张达到提神的作用,因而长期嚼食会导致一定的成瘾性。一项研究发现,嚼食槟榔的人中,被界定有物质依赖(成瘾)的有77.6%,51%出现戒断症状、39.8%出现渴求症状、37.8%出现耐受症状(需要不断增加剂量)。而且,既嚼食槟榔又吸烟的人的成瘾指数是单纯嚼食槟榔者的8倍。
对11例转至精神科门诊的嚼食槟榔病人进行成瘾严重程度评估,发现有10人已经达到心理成瘾、有8人觉得如果能够停止嚼食槟榔生活会过得更好。此外,许多嗜好嚼食槟榔者经常提到“吃槟榔就像抽烟一样会上瘾,不吃难受,想戒都戒不了”。在停止嚼食槟榔1-2天后,嚼食槟榔者还出现了包括抑郁、焦虑、注意力不集中以及疲乏等戒断症状。
这些研究证据都提示,与其他物质成瘾行为类似,长期嚼食槟榔也会导致槟榔滥用或依赖,符合DSM-Ⅳ物质依赖的临床诊断标准。
还有研究指出,在现实社会生活中,商店出售的槟榔嚼块里会被人为添加含有******类的物质,以增强其精神活性作用,形成多药滥用的危险。
社会上的成瘾性另一项研究发现,来自农村和社会低收入者嚼食槟榔的比例要高于其他人群,原因可能是嚼食槟榔的成本要低于其他精神活性物质(如香烟、酒精),因而社会低收入者或农民更愿意嚼食槟榔。他们还发现,未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嚼食槟榔的比例也远高于受过高等教育的人群,这提示,嚼食槟榔似乎可以为部分人群提供缓解生活压力或应激的途径。
这是因为,来自农村和社会低收入者、未受高等教育者等人群,面临更高生活压力如家庭开销大、工作不稳定等情况;嚼食槟榔能较快速地产生欣快、舒适的主观体验,帮助缓解精神紧张、增强自我满足感;加上槟榔是一种低成本的消费品,因而槟榔成为他们缓解情绪、应对压力的首选。
但是,槟榔不同于其他精神活性物质,初次嚼食给人带来的并非愉悦的感受,而是诸如头晕、胸闷、喉咙发紧等不适症状,很多嚼食槟榔者在初次体验不佳的情况下还会继续嚼食,这可能与特定的人格特征有一定关系:某些人可能通过嚼食槟榔获得心理满足,以补偿早年过失的口欲期心理需求。
此外,冲动性人格特征与各种物质成瘾行为具有密切的关系,可能与嚼食槟榔成瘾也有一定关系。
生活中,很多成瘾性物质的危害众所周知,无论它看起来有多么人畜无害,但在尝试之后,还是一步步将人拖向了万劫不复的深渊,原因就是我们都低估了自己的依赖性,高估了自己抵抗成瘾物质的耐受力。所以,无论是吸烟、喝酒、赌博,还是槟榔,甚至是毒品,对抗它们危害的最佳办法就是不要尝试,哪怕一次也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