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恭和入敬区别

人气:429 ℃/2023-04-09 11:15:19

出恭和入敬的主要区别在于,出恭是专属于考生使用的名词;而入敬可以在各种场合使用,因此两者的区别就是场合身份使用的不同。出恭是古代上厕所的雅称,是考生在考试的时候领取的牌子,其实手续还是比较繁琐的,表明了对考试的尊重。

出恭和入敬的主要区别

出恭和入敬的主要区别其实就是在于场合不同。出恭特别指在考场考试的考生,想要上厕所就必须使用出恭这一词,因此出恭是专属于考生使用的名词,有身份的限制;而入敬可以在各种场合使用,而且不限制身份,任何人都可以使用。

出恭是古代上厕所的雅称,起始于元代。那时候的科举考场,为了防止考生随意离开座位,因此便设计了“出恭入敬”的牌子,这样考生想要去厕所的时候就可以领取牌子并离开座位,其中大号又叫大恭;小号又叫小恭。

古代对于科举考试的相关制度还是比较严格的,在考场的时候领取“出恭入敬”牌其实也是相当繁琐的,还要托放在胸前再去指定位置上厕所。从字面意思看,出恭入敬就是要让考生遵守纪律,也就是遵守考场的规则,也体现了对皇帝的尊重。

入敬 出恭 区别

一到考试就紧张?跟古人相比,现在的考生幸福多了!

“书中自有黄金屋,

书中自有颜如玉”

……

这两句话

您一定不陌生

这是宋第三代皇帝宋真宗

为拉动全国教育

所做的一首《劝学诗》

不仅如此

出自北宋的三件宝物

也表达了“唯有读书高”的寓意

定睛观察

中间个子最高的“C位担当”

代表的就是读书人

“满朝朱子贵,尽是读书人”

在古代

参加科举考试

也是一个“体力活”

说起考试

就不得不提到高考

刷不完的真题、背不完的公式

记了一页又一页的笔记

……

这场青春的“战役”

相信您一定还记得

印象中

考场是这样的↓

在考场外

有等待入场的考生

有陪同前往的家长

考场中

还有严肃的监考老师↓

这些熟悉的场景

有没有让您想起那段

熬夜苦学的日子

而这样的考试环境

搁古代

那……根本不存在的

在古代

进入考场前要过“安检”

考试中,稍不留神

还有可能缺胳膊少腿

真可谓

用“生命”参加考试

考场长啥样?了解一下↓

江南贡院

在古代

考生们的考试场所

称为贡院

江南贡院

在中国历史上规模较大

能够容纳2万多名考生

明清时期

是乡试和会试的场所

小科普

乡试是科举考试中最低级别的考试,也是竞争最激烈的考试。

为防止夹带舞弊

保证公平竞争、平等择优

政府设置了

繁琐的搜身检查程序

并派兵丁维护考场纪律

考场规模

在古代

考生进入考场后

即可享受属于自己的“包间”

这个单独的小“包间”

就是号舍

乡试分为3场

考生在号舍内待上3天2夜

才能完成一场考试

出来之后

经过简单的换洗准备

再次进入考场

进行下一场考试

在这狭小的号舍里

考生总共要度过9天6夜

这是古代读书人进取的

必由之路

号舍非常小

就像一顶轿子

考生进入后

号巷的门会锁起来

扛着刀的兵丁来回巡视

一旦发现伸头、伸脚的考生

便会行使职权

在狭小的空间中坐着还行

想要休息

只能蜷着身子,侧卧而眠

很难舒展身体

睡得不舒服

还能忍受

探头伸腿可不得了

一旦被监考的兵丁发现

甭管是头还是胳膊肘子

提刀往下就是一砍

这样严格的制度

就是为了防止作弊

“吃喝”问题这样解决

一旦进入考场

考生们就要在这里

解决吃喝拉撒

每个考生

都有一个“考篮”

里面装上三天所需的干粮

进入考场时

所有的干粮都需切开

防止夹带纸条

即便考试季是秋闱

天气仍十分炎热

备用3天的干粮,1天就霉变了

除了高温

还要忍受蚊虫叮咬

和臭虫光顾

在考试中

一旦想上厕所

就举“牌”示意

“入敬”指一切都好

“出恭”表示需要上厕所

巡逻的兵丁见状,便会“押送”考生

前往设立在走廊尽头的“粪号”

相对于古时的考试

现在的考生

简直太幸福了

看到这,您是不是想问

当时的政府

为何不对考试环境

进行一些改善呢?

对此,专家是这样解答的↓

考试选拔的人才

既要学识渊博、品德良好

还要有强健的体魄

如此号舍

对考生的意志力也是一种磨练

对比了古人的考试环境

您有何感受?

欢迎留言与我们分享。

(实习编辑:马嘉蔚)

推荐

首页/电脑版/网名
© 2025 NiBaK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