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们知道单机游戏已经越来越没落了,现在的游戏都是网络游戏,社交游戏占多。手机游戏也是紧跟发展,越来越社交化才能吸引到用户。
网络的高速发展也是手机游戏越来越社交化的原因之一,有了便利的社交环境(网络),我们在游戏过程中也可以更好的和他人分享,或者共同探讨。
社交化的游戏能更好的粘住用户,让用户在游戏的时间上越来越多,一个人喜欢上这个游戏,通过社交可以带来更多的游戏用户。所以更社交化的游戏是游戏制作商更喜欢制作的。
社交化的游戏更易让人一发不可收拾,容易使用户成为重度游戏用户,游戏中的排名高低,装备好坏,是用户在社交中更易成为谈资,从而变相促进游戏的发展,用户的增加。所以更社交化的游戏会更易获得成功,更容易获取用户。
对学生来说手机游戏就那么重要吗
以前的学生上学,家长根本不用操心孩子的学习成绩,也不用操心孩子会在学校玩手机游戏,因为那个时候的家长自己都没有智能手机,更别说孩子了。但也有极个别的孩子会去网吧打游戏,被家长发现一顿毒打跑不了!
那个时候的学生放假回家后除了写作业还要帮忙干活,不是干农活就是家务活,有的家里有弟弟妹妹的还得帮忙照顾弟弟妹妹。那个时候几乎每家的孩子都比较多,生活普通困难,家长没有多高的文化,孩子不听话就是一顿毒打,打得孩子满地打滚,那个时候的孩子几乎没有不挨打的,也没听说有几个孩子想不开选择轻生的,更没听说有几个孩子得抑郁症的。
现在的孩子上学真的是幸福太多了,最起码大多数孩子只管读书一件事,不用回家干这干那,家长也不像以前的家长那样稍不顺心就是一顿打,偶尔打一下,孩子还要闹脾气,特别是现在的新闻,总说不能给孩子太大的压力,孩子不能打骂式教育,只能鼓励式教育,让现在的家长大多不敢毒打孩子,只能象征性的打几下,苦口婆心地劝说,孩子还听不进去。家长与孩子的关系一度很紧张,做家长的也很崩溃,不知道现在的孩子为什么这么难教育?
还有一个最严重的问题,现在的电子产品泛滥,孩子能从各种渠道获取信息,但他们年龄小,心智还不成熟,根本不能辨别哪些信息对他们来说是有益的,哪些信息对他们来说是有害的。
十多岁的年纪,总想着自由、总幻想着外面的世界,对手机特别依赖,手机里的游戏让孩子沉迷、上瘾,根本不能自拔,如果让孩子长时间接触了手机,突然又没收孩子的手机,孩子就会觉得你要了他的命一样,对你恨之入骨,把你当成他的仇人来看待,对父母别说怀有感恩的心了,不怨恨就不错了。
现在的部分孩子不知道是怎么了,心思一点不用在学习上,全部用在怎么玩手机游戏上,没有手机软磨硬泡家长买手机,买了手机之后日夜抱着手机不撒手,到学校后,学校要求严格,周日晚上要收手机,到放假的时候再还给学生,在学校的这几天是不能用手机的,学生有什么重要的事情需要联系家长可以去学校办公室打电话,办公室是座机电话,是免费的。因此,家长也比较放心孩子在学校住宿。
没想到家长和学校如此小心,有的学生还是想方设法地买了一个备用的手机。到学校后把家长买的手机交给老师,晚上拿着备用的手机玩游戏,第二天上课昏昏沉沉的,根本提不起精神。后来老师才发现有的学生有两个手机,于是问学生第二个备用手机哪里来的?学生说是自己买的。
老师又问买手机的钱哪里来的?学生说钱是他过年时候的压岁钱还有平时家长给的生活费自己慢慢存下来的,存够一个手机的钱就去买一个手机来。每个星期把家长买的手机交给老师,自己买的备用手机想怎么玩怎么玩。
老师也很无语,在学校对孩子采取口头教育,也希望家长能够共同教育,在保证孩子的生活费足够的情况下,不要给孩子过多的钱。有些家长可能以为给孩子很多钱是爱孩子,怕孩子在学校吃不饱,其实给的钱太多不是爱自己而是溺爱孩子,只会害了了孩子。
孩子手上的钱越多,他只会用来买手机、买游戏装备,买一些零食,根本不去食堂吃饭,时间长了,不仅身体垮了,对手机的依赖只会越来越严重,对孩子今后的人生影响也是挺大的,该学习的年纪还是应该把心思用在学习上。
学生对手机游戏就那么上瘾吗?学生的主要任务不就是学习吗?放假回家的时候,作业完成的情况下偶尔玩一下游戏放松一下也没有什么,可是把游戏当成主要任务,对学习一点不上心,长时间下去,只会毁了自己!
家长也很无奈,不给孩子手机,孩子在家里要闹,有的家长是没有办法,因为都在外面打工,不给孩子手机根本联系不上孩子,给孩子转生活费也不方便。可是给了孩子手机,孩子的心思一直在游戏上,对学习一点兴趣提不起来,真的是两难的选择!
对孩子来说,手机游戏就那么重要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