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南大学(985大学/211大学/双一流大学/国重点大学/保研大学/湖南长沙市)
2000年,中南工业大学、湖南医科大学与长沙铁道学院三校合并,组建中南大学。
中南矿冶学院自动化系1970年设立电子计算机本科专业,中南矿冶学院1985年更名为中南工业大学。1985年中南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系成立。1995年,原自动控制工程系、计算机科学系和校计算中心合并组建中南工业大学信息工程学院。
1984年,由原湖南医学院数理教研室组织筹备建立湖南医学院电子计算机室。1987年,成立湖南医科大学电子计算机中心,承担全校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校内外应用软件的开发、计算机应用技术研究。
1978年,长沙铁道学院设立计算机软件专业。1995年,招收首届计算机应用专业学生。1996年,组建长沙铁道学院信息工程学院。
2002年,原中南工业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原长沙铁道学院信息工程学院、计算中心,原湖南医科大学计算中心合并,组建中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2019年,中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与软件学院重组,成立中南大学自动化学院和中南大学计算机学院。
中南大学计算机学院本科专业全面覆盖计算机及相关学科领域,包括: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物联网工程、信息安全、通信工程、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等。
学院是国家级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信息安全、通信工程为国家级一流建设专业。
现有教职工205人,在校学生4110人, 其中本科生2765人,研究生1129人,留学生216人。
学院拥有教授及高级职称59人,副高职称75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享受国家政府特殊津贴专家5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4人、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2人、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1人、湖南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5人、湖南省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3人、湖南省“芙蓉学者”奖励计划5人,湖南省百人计划3人,湖南省引进100名科创人才1人。
本科生就业率位于全校各专业前列,大批优秀毕业生不但进入谷歌、微软、阿里巴巴、腾讯、百度等国内外知名IT企业,也有进入政府部门、事业单位以及金融等领域工作,在关键岗位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2.吉林大学(985大学/211大学/双一流大学/国重点大学/保研大学/吉林长春市)
吉林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始建于1976年,由著名教育家、数学家、计算机科学家王湘浩院士创建,是国内最早开展计算机科学教学与研究的单位之一。
2001年,由原吉林大学计算机科学系、原吉林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原长春科技大学计算机系、原长春邮电学院计算机系合并组成新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学院现有教职工270余人,其中教师198名,具有博士学位人数在80%以上,教授52人、副教授76人。教师中有中科院双聘院士1人,国家级人才3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1人,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6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4人,中科院百人计划1人,宝钢教育奖优秀教师奖8人,国家教指委委员2人,吉林省教学名师3人,吉林省省管优秀专家1人,吉林省高级专家5人,吉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8人,吉林省拔尖创新人才11人,吉林省长白山学者特聘教授3人,吉林省首批学科领军教授1人,吉林省青年科技奖获得者4人,吉林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4人等。
学院拥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和“软件工程”两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
设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与信息安全和物联网工程等3个本科生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和物联网工程均为国家特色专业),以及“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本科试验班( 唐敖庆计算机班)(教育部首批珠峰计划)。
学院目前拥有本科生2147人、硕士生603人、博士生230人,软件学院目前拥有本科生1428人、硕士生338人。
3.东北大学(985大学/211大学/双一流大学/国重点大学/保研大学/辽宁沈阳市)
1958年,东北工学院电力系增设无线电设计与制造、计算机技术专业。
1983年,东北工学院自动控制系划分为自动控制系和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
1996年,东北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和自动控制系合并,成立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2015年,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2个一级学科从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分离出来,与学校计算中心合并,成立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
学院现有教职工176人,其中专任教师121人,全日制学生3498人,学院拥有国家级领军人才7人次、国家级青年人才4人次,拥有教育部跨(新)世纪优秀人才13人、辽宁省教学名师5人等省部级高层次人才40余人次。
学院现设有计算机科学系、计算机工程系、通信与电子工程系、人工智能系、基础教学部5个系部;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物联网工程、人工智能5个本科专业。
2013、2015和2018年,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三次进入ESI排名全球前1%;2022年5月,计算机科学学科首次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历届毕业生中40%以上的学生在国外和国内高校、科研院所升学深造;50%的毕业生进入世界500强、中央直属企事业单位建功立业。
4.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11大学/双一流大学/国重点大学/保研大学/陕西西安市)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始于1958年中央军委批复设立的******系统专用计算机专业,是全国最早设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院校之一。
学院设有4个系,8个研究所(研究中心),8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和软件工程两个一级学科博士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学院建设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物联网工程、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数字媒体技术本科专业5个,建有“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学院现有双聘院士2人,特岗教授2人,名誉院长杨孟飞院士担任嫦娥五号等国家重大工程的总设计师和总指挥。学院先后主持承担了一批国家973计划、863计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和国家自然基金重点等项目,多项研究成果填补技术空白,获得包括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在内的科研奖项近40项,在国内外重要期刊或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1000余篇,具有显著的国际影响力。
近年来学生在全国电子设计大赛、大学生数模竞赛、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等竞赛中取得了良好的成绩,每年有18%以上的学生获得免试推免硕士研究生资格。
学院为国家累计培养了3万余名优秀毕业生,培养了一批杰出的学术精英、军队领导、科研院所领导、企业高管等。学生就业率高、评价薪酬高、用人单位评价度高、适应度高,一次性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8%以上,主要进入包括十大军工集团在内的国有研究所和华为、浪潮、中兴通信、腾讯、阿里巴巴和字节跳动等国内外知名企业,享有很高的社会声誉。
5.北京交通大学(211大学/双一流大学/国重点大学/保研大学/北京海淀区)
北京交通大学1977年开始招收首届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生。
2000年成立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学院,其前身是成立于1977年的电子工程系(后更名为计算机系)和创立于1978年的我校信息科学研究所等单位。
学院目前有教职员工200余人,其中,院士3人(兼职),教授42人,研究员3人,副教授70人,副研究员2人,高级工程师9人。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在教育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并列第12名,属于A-类学科;计算机科学是学校首个进入ESI学科排名世界前100 位的学科;计算机科学与信息系统学科在2022年入围QS学科排名 “351-400”之列,在中国内地高校中位列15-17位,创历史新高。
2021年入选计算机科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成为35所入选高校之一。
学院每年招收300多名本科生和500多名研究生,现有在校本科生1400余名,研究生1500余名,其中博士生200余名。学院开设6个本科专业,包括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铁路信息技术)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医学信息技术)专业、信息安全专业、信息安全(保密技术)专业、物联网工程专业。从2015年开始,学院六个专业按计算机大类招生。
家有孩童,将来计划攻读计算机类专业的,欢迎在此讨论交流[握手]
感谢条友多多支持[鼓掌]关注[给力]点赞[左上]收藏[V5]转发[击掌]谢谢啦[玫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