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入诗
《红楼梦》第四十一回里,贾母带刘姥姥一起逛大观园。行至栊翠庵,贾母就说进去吃碗茶。
栊翠庵有个叫妙玉的尼姑,看到诸人前呼后拥而来,就忙着上茶招待这群金主。
请看原文:
里面放一个成窑五彩小盖钟,捧与贾母。贾母道:“我不吃六安茶。”妙玉笑说:“知道。这是老君眉。”贾母接了,又问是什么水。妙玉笑回“是旧年蠲的雨水。”贾母便吃了半盏,便笑着递与刘姥姥说:“你尝尝这个茶。”刘姥姥便一口吃尽,笑道:“好是好,就是淡些,再熬浓些更好了。”贾母众人都笑起来。然后众人都是一色官窑脱胎填白盖碗。第四十一回
招待贾母吃茶这一段戏,也令号称自己是“槛外人”的妙玉,三江水都无法洗白的一个污点。
讲究“四大皆空,世法平等”的佛门净地。她还是把人分成三六九等。那句“纵有千年铁门槛,终须一个土馒头。”也不过仅是说给外人听的,自我营销的广告词。
给贾母斟茶就用“成窑五彩小盖钟”,府里其他人都是“一色官窑脱胎填白盖碗”。
而刘姥姥这个乡下人,她却熟视无睹,什么茶都不给喝。
这又是出的哪门子家。
真不知道她每日所诵的普世经书,是不是又另行加工的盗版?
还是她自己原本就是个栊翠庵“出家人”里的赝品?
招待过贾母,妙玉又拉拉林黛玉与薛宝钗的衣角,请她们进里间喝体己茶。
妙玉自向风炉上扇滚了水,另泡一壶茶。宝玉便走了进来,笑道:“偏你们吃梯己茶呢。”二人都笑道:“你又赶了来飺茶吃。这里并没你的。”妙玉刚要去取杯,只见道婆收了上面的茶盏来。妙玉忙命:“将那成窑的茶杯别收了,搁在外头去罢。”宝玉会意,知为刘姥姥吃了,他嫌脏不要了。
这一段写的妙玉更是过分,她不给刘姥姥茶喝,贾母看不下去,就自己喝半碗,给刘姥姥喝半碗。
妙玉就让人把刘姥姥用过的杯子不要了。还说幸好那个杯子她自己没用过,若是她用过,刘姥姥要碰了她就砸掉。
每次看到这里,都会不寒而栗。就不由自主的联想起,那些倒牛奶的资本家。宁肯毁掉,也不肯给了穷人啊。
妙玉这种腔调,多么与那些倒牛奶的如出一辙。我们再往下看:
又见妙玉另拿出两只杯来。一个旁边有一耳,杯上镌着“〈分瓜〉瓟斝”三个隶字,后有一行小真字是“晋王恺珍玩”,又有“宋元丰五年四月眉山苏轼见于秘府”一行小字。妙玉便斟了一斝,递与宝钗。那一只形似钵而小,也有三个垂珠篆字,镌着“点犀{乔皿}”。妙玉斟了一{乔皿}与黛玉。第四十一回
这个“〈分瓜〉瓟斝”,出自“豆分瓜剖”这个成语。而“豆分瓜剖”又出自“宋史·王禹偁传”。自五季乱离,各据城垒,豆分瓜剖,七十余年。
〈分瓜〉瓟斝后面还有一行小真字,写着“晋王凯珍玩。”
晋王凯这个人物,在历史上也是比较声名显赫。就是长期与石崇斗富的那个和薛蟠人物形象,有几分相似的“二货”家伙。
既然是“晋王恺珍玩”,就说明这个物品的名贵与历史价值,甚至是都不能够用金钱来进行换算。这样的文物,堪称稀世珍宝。
曹雪芹安排妙玉给宝钗使用“〈分瓜〉瓟斝”斟茶,有三层所指:
一、是意指薛家已经与“晋王恺”一样富可敌国。
二、是用“〈分瓜〉瓟斝”嘲讽,薛宝钗代表的一群“随时从分”的北宋末年与南宋的官员们,个个明哲自保,最终导致国破家亡。
这段用“〈分瓜〉瓟斝“吃茶的戏,咱们前边,仅是说过了一二,就是曹雪芹借妙玉批过了薛宝钗。
咱们再看三又是指什么?
三、薛宝钗仅是用了一下“〈分瓜〉瓟斝”。这个“〈分瓜〉瓟斝”现在的主人,却是妙玉。
这样看来,妙玉比薛家更有来历 。因此很多人就认为,妙玉就是个流落民间的郡主。
先不管她究竟是不是郡主,咱们先来看,这个时候曹雪芹的喻意。
若是说,使用一次“〈分瓜〉瓟斝”的薛宝钗,代表的是北宋末年与南宋时期,那些因独善其身,没有担当,导致国破家亡的官场里的旁观者。
那么,妙玉这个人物,就是指,那些搞分裂的参与者。她现在才是正真的“〈分瓜〉瓟斝”的主人。
我们再往下看,妙玉给薛宝钗、林黛玉斟茶后,又在做什么?
“仍将前番自己常日吃茶的那只绿玉斗来斟与宝玉。”贾宝玉一看妙玉用她使用过的“绿玉斗”给自己盛茶,就笑道:“常言‘世法平等’,他两个就用那样古玩奇珍,我就是个俗器了。”
贾宝玉这句话,问的特别有水准。这也是曹雪芹对妙玉招待诸人的行为,进行的一个总结式评击。
你们这些出家人,不是最为推崇‘四大皆空,世法平等’吗?怎么喝个茶,都没有体现出来公平在哪里?
接下来妙玉,并没有正面回应贾宝玉提问的‘世法平等”。而是顾左右而言他:
妙玉道:“这是俗器?不是我说狂话,只怕你家里未必找的出这么一个俗器来呢。”宝玉笑道:“俗说‘随乡入乡’……
这一段妙玉所言,有没有夸大的成分也未可知。但是,妙玉刚对贾宝玉说完,“只怕你家里未必找的出这么一个俗器来呢。”宝玉就对春心荡漾的妙玉,用了“随乡入乡”,进行反击。
这里也是曹雪芹评击妙玉,不管她以前的身份多么显赫,还是要“入乡随俗”啊。人家贾宝玉毕竟是她的房东。现在所居的栊翠庵,就是贾府的私人宅院 。
栊翠庵吃茶这场戏,曹公就是想说,那个古代的封建社会时期,哪里有什么“世法平等”。
妙玉都成无家可归的尼姑了,骨子里还依然是一幅高高在上,瞧不起穷人的“主子”架势。
莫道群生性命微,都是“一般骨肉一般皮”啊。读过《红楼梦》,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功德无量的普世之作。
曹雪芹才是那个千古难得一遇,普渡众生的世外高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