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不能重演,读史启迪智慧。让历史照见现实。
一个人怀才不遇,一个人空有一身本事而得不到发挥,受不到重视,都会感叹冯唐易老,李广难封。高适的《燕歌行》中的一句: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则更是将李广幻化为针砭当时军队建设弊端、寄托人们呼唤与寻找军魂的希望”,落破才子王勃更是在名篇《滕王阁序》留下了“冯唐易老,李广难封”的直接感叹。历史上的李广到底是怎样一个人物,而他最终没能封侯拜相的原因是什么,那么今天让我们一块来认识认识这样一个悲情人物。
说李广是牛人,那是真牛,一是本领大,李广善射,可以说是箭无虚发,百步穿杨,流传甚广的故事有两个,一次酒后听到草丛中有声音,担心是猛虎在哪里,李广拉弓射箭,朝草丛射去,结果确实巨石,第二天去取箭时发现箭没入巨石,而清醒后再去箭射巨石,却再也没能达到箭入巨石的情况。这个故事说明了李广射箭的本领很强。第二个故事是说李广的部下几十人遇到匈奴的三个人,结果让这三个人打得落花流水,损失惨重,李广听报后非常气愤,也感觉遇到的是匈奴中的射雕手,二话不说带领一百多人出去追击,匈奴的射雕手被李广射死两人,俘获一人。这样的故事不胜枚举,说明了李广是本领非常大的一个人。要不在《水浒传》中华荣的绰号就是“小李广”二是善带兵,李广与匈奴交战几十年,历经七十多次战斗,胜多败少。
三是资历深,历经汉文帝、汉景帝和汉武帝三朝,在文帝时就得到了皇帝的赞赏,就这一个人,历经七十余次大大小小的与匈奴的战斗,最终却没有封侯拜相,你说还有天理吗?但历史就是这样,这样一个牛人没有因为本领强,资历深而得到皇帝的嘉奖,成为了流传千古的遗憾,也成为后人感叹自己怀才不遇时参照的悲情人物。我们后人读历史就是在历史中去吸取经验和教训,看《史记》中关于李广的相关史实,李广没能封侯的原因有很多方面,个人总结有以下几个:
一、因为李广个人的原因,李广不懂政治,又自认为有才,李广“自负其能”。表现在其领兵作战时往往以自我为中心,而不注意谋略,治军方面也是如此;得罪权贵特别是让皇帝不爽,在封建社会让皇帝不爽你还如何升官发财,一件事私收梁王印和杀霸陵尉两事上得罪了皇帝。二是李广最后一次随卫青反击匈奴时违背汉武帝意思,汉武帝本意是不让李广带兵,因为当时李广年龄大,二是李广习惯游击战、局部战,执著于个人英雄主义,目光短浅,缺乏整体战略思维,但李广执意带兵反击匈奴,所以在这一次反击中阵前换将,让他由左路军换到右路军,结果在与匈奴的决战中右路军迷失方向而没能够参战,最终错失了封侯的最好机会。
二是处于封建君主专制时代造成的悲剧。封建社会亲贵用事,用人惟亲,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所以在哪个时代不是说你行就行了,而是说你行那就行不行也行,说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李广的悲剧也就注定了是哪个时代的悲剧。
历史就是这样,今天我们读历史,看李广,其实就是用历史照见我们的现实,启迪我们的智慧。李广的故事千古流传,虽然对李广而言没有封侯拜相,但对我们后人来讲,让我们知道了飞将军李广的故事,知道了那个时代的历史,为我们怎样规划我们的生活留下很多的经验和教训,让我们更好的思考我们的人生。
读史明智,让我们从历史中汲取经验,启迪智慧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