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斋故事狐仙与仙家,太平广记故事-神鸡童

人气:250 ℃/2024-07-11 05:54:03

长安城里有个叫贾昌的人,他生于唐开元元年(公元713年),到唐元和五年(公元810年),已九十八岁了。他耳不聋,眼不花,记忆也不衰退、提起“开元盛世”的太平景象,还记得清清楚楚。

贾昌的父亲名叫叫贾忠,他身长九尺,力气非常大,能够把牛倒拖着走。为此被选拔担任中宫警卫。

唐景龙四年(公元710年),贾忠拿着棍棒,跟随当时还是临淄王的玄宗冲进大明宫平乱,大伙杀死韦后,拥戴睿宗李旦复位。

睿宗登殿接见群臣,贾忠也成为当时的一个功臣。他佩上长刀,做了皇帝的贴身卫士。皇帝下诏命他接了家眷,在东云龙门居住。

贾昌七岁时,身手就比别的孩子灵活,能够缘着堂柱,爬登屋梁。他能说会道,而且懂得禽鸟鸣叫声的意思。

唐玄宗还是太子时,就喜欢民间在清明节举行的斗鸡游戏。

等到即位做了皇帝,便在东西两宫中间造了一所鸡坊,访求长安善斗的雄鸡千余只,养在鸡坊。

他还在御林军中挑选子弟五百人,叫他们专管饲养和训练。

皇帝喜欢斗鸡,于是斗鸡便形成了一时的风气,无论皇亲国戚,公孙王侯、都不惜倾家荡产来购买好鸡。

京城中男男女女,都把玩当作主要的事情。穷人玩不起真鸡,就玩弄木做的假鸡。

一天,玄宗出游,看见贾昌这孩子在云龙门路旁玩木鸡,就召他入宫,做鸡坊弟子,吃穿都由右龙武军供给。

贾昌素来乖巧能干,逗弄鸡很在行。哪只鸡强壮,哪只鸡衰弱,哪只鸡勇敢,哪只鸡怯懦,什么时候给它们吃喝,什么情况是害了疾病,他都能够知道。

他训练的两只鸡,见了他服服贴贴,能像人一样听从指挥。玄宗知道了,召贾昌在殿庭里试验,非常满意,当天就委派他做鸡坊五百子弟的领班。

贾昌性情忠厚,办事谨慎,玄宗非常宠信他,差不多每天都有金银绸缎等赏赐送到他家里。

开元十三年,玄宗到东岳泰山去祭天,贾昌带了三百只鸡,跟随皇帝同行。不幸他的父亲贾忠死在泰山那边,由于贾昌得宠,准他运尸回长安安葬,并让县官代为备办葬具丧车。

开元十四年三月,贾昌穿了斗鸡衣服,到骊山温泉去朝见玄宗。当时天下人称他为“神鸡童”,还编了歌谣:“生儿不用识文字,斗鸡走马胜读书。贾家小儿年十三,富贵荣华代不如。”

玄宗即位后,把他的生日这天定为千秋节,赏赐牛酒给老百姓,让他们欢乐三天。这种庆贺方式,有时还要移到东都洛阳去举行。至于元宵节和清明节,大都在骊山过。

到了这些节日,各种歌舞杂戏全部演出,六宫妃嫔都跟着皇帝在一起玩乐。贾昌戴着雕翠金花的帽子,穿着织锦的绣花袄裤,手拿大铃,也同他们一起欢乐。

除了歌舞杂戏,还要举行斗鸡比赛。那群鸡整齐地站在广场上,贾昌神采焕发,指挥起来从容不迫。这群鸡竖起羽毛,鼓动翅膀,磨擦着嘴尖和脚爪,准备决一胜负。

它们的进攻退守都符合法则,一会儿向上腾跃,一会儿朝下飞扑,完全按照贾昌的意图行动。

等到胜败已划明,贾昌就叫它们停止搏杀,让强硬者走在前面,怯弱者走在后面,排着队跟随他回鸡坊去。

那些玩杂戏的艺人,像摔跤的、舞剑的、爬髙竿的、踢球的、走绳索的、舞竿顶的,看了贾昌的表演,都垂头丧气,脸色惨然,踌躇不敢进场。

开元二十三年,玄宗为贾昌娶了梨园子弟潘大同的女儿做妻子。新郎带的玉佩,新娘穿的绣袄,都是皇帝赏赐的。

过了几年,贾昌有了两个儿子,一个叫至信,一个叫至德。

到了天宝年间,贾昌的妻子潘氏因为擅长歌舞,又获得杨贵妃的宠爱。夫妻俩蒙受宠幸近四十年,恩泽始终不变。

天宝十四年,安禄山叛军攻陷洛阳,潼关失守,玄宗逃往成都。贾昌听到消息,急忙要去保护御驾,连夜骑马跑出便门,不料马跌翻在土坑里,摔伤了脚,只好拄着拐杖,进南山避难。

每逢过去在玄宗跟前表演斗鸡的日子,贾昌总是面向西南玄宗驻跸的所在,流泪痛哭。

当初安禄山进京朝见时,曾在横门外见过贾昌,此刻攻陷了东、西两京,就悬赏黄金一千两访寻他。贾昌只得改姓换名,皈依佛门,躲在寺里,扫地撞钟。

玄宗早在逃往成都时,已把帝位禅让给儿子肃宗,做了太上皇。等到安史乱平,东、西二京先后收复,太上皇回到长安,肃宗才正式受命,即皇帝位。

贾昌在叛乱平息后,也回到东云龙门原住的地方。经过乱兵洗劫,家里什么东西也没剩下。他身穿布衣,面容憔悴,再也不能走进皇宫去了。

第二天,他又走出长安南门,在招国里那边碰到妻子和两个儿子,看见他们脸上都显出饥饿的神色,不由与他们抱头大哭。

从此,贾昌万念俱灰,在长安佛寺出了家,学习佛家大乘教义。

大历元年,贾昌跟着长安资圣寺高僧运平住在东市海池,建造了刻有陀罗尼经咒的石幢。

他学习文字,已能写出自己的姓名,读佛经也能体会里面的精深教义,并且用慈悲心肠感化世俗的人。

他白天建造僧房佛舍,栽种花草树木;夜里,就在禅房打坐参禅。

建中三年,运平去世。贾昌举行佛事完毕,在长安东门外镇国寺东侧筑了个塔,把运平的骨灰安放在里面,又亲手栽种了松柏一百棵。

他又盖了一所小屋,住在塔下,早晚烧香洒扫,侍奉师父像活着时一样。·

当时顺宗还在东宫做太子,曾经布施三十万贯钱,给贾昌盖造奉祀运平遗像的殿堂和念经斋戒的房舍。

又在外面造了几间房屋,供无家可归的游民居住,收取租金作生活费用。

贾昌自己却俭朴得很,每天只吃一碗粥,喝一升浆汤,睡的是草席,穿的是漏出破絮的棉衣。除此外,所有收入都用在佛事上。

贞元年间,贾昌的长子至信在并州做军士,跟着镇守大司徒马燧进京朝见皇帝,顺便到长寿里探访他。贾昌毫不留恋地让他走了。

次子至德回到长安,到洛阳去做绸缎生意,常常来往于长安洛阳之间,每年总要拿些钱和布来孝敬父亲,贾昌也是让他走了。从此,两个儿子就不再来探望他了。

 这个故事讲述了贾昌的一生,也从侧面见证了唐王朝的由盛转衰。

这个故事你能想到什么,请把感想写下来。如果觉得不错,还请点赞 转发 评论一下,小探花不胜感激。

百科

More+
首页/电脑版/网名
© 2025 NiBaK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