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全球首款治疗颅内狭窄的自膨式药物涂层支架,这种涂层技术让患者的血管再狭窄比例从裸支架时代的20-30%降低到5%以下。”在流淌千年的京杭大运河畔,赛诺神畅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的高级研发总监蔡文彬先生,正在向记者团介绍最新的全球首款颅内自膨药物支架系统。
颅内自膨药物支架
以产业聚人才,以人才兴产业。人们印象中的江南水乡,已经成为一座创新之城。
2020年,赛诺医疗在苏州市吴中区设立全资子公司赛诺神畅医疗科技有限公司,专注神经介入领域缺血、出血以及通路医疗器械的研发、生产及销售。仅用3年时间,公司已有十款产品上市,同时还有十几款产品正在研发中,其中就包括已完成临床试验入组的颅内自膨药物支架系统。
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是最常见的卒中病因之一,占亚洲卒中患者的30%至50%。目前推荐的治疗策略是标准药物治疗,原因之一是颅内支架植入术的疗效和药物治疗相比没有显著优势,而且现有颅内裸支架容易发生支架内再狭窄。“再狭窄的意思是支架在扩张后会对血管壁造成损伤并引发炎症,平滑肌细胞就会快速增殖爬到支架里面,从而引起支架内的再狭窄或者堵塞。”蔡文彬先生这样解释。
赛诺神畅的核心专利技术之一,就是在自膨式支架上构建了一个药物涂层。“与冠脉支架不同,颅内支架要小很多,直径在0.5毫米左右。这就要求涂层做到尽可能的薄,同时保证涂层的完整性和牢固性。”蔡文彬先生进一步说明了药物支架的难度。在今年的3月底,颅内自膨药物支架已完成临床试验入组,计划将于2024年获批上市。
随着研发与临床试验的不断推进,如何实现智能化、稳定化、批量化的量产,是智能技术总监蔡明杰博士将面临的难题。“不像大的东西容易操作,那些导管、支架都很软,都不是一个固定的形状,它的制作过程其实是有很大难度的。”赛诺神畅智能技术总监蔡明杰博士对记者说:“把管材用激光切割成一段一段的支架,再酸洗变成网状,然后进行抛光,每一个环节都需要经过微米级的检测。我们也是在探索一个全新的自动生产的流程。”
中央媒体采访团同赛诺神畅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智能制造技术总监新加坡籍专家蔡明杰博士座谈调研
医疗技术的更迭,将为更多患者带来更好的生活。2023年4月22日,第二十届中国脑血管病论坛上,数十位专家学者介绍了脑卒中领域的最新学术进展与实践经验,也提出了神经介入未来十大方向。已完成提前布局的赛诺神畅将迎来更多的机会。过去几年,赛诺神畅借助苏州良好营商环境及多项产业扶持政策,创新研发拥有核心竞争力的产品,加速产品迭代,完善产业链布局,成为行业领军者。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全球神经介入领域将发出更多的中国声音!
The End
【来源:苏州市双创中心 编辑:蔡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