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板桥还有哪些故事?你知道郑板桥的野史吗

人气:212 ℃/2023-12-01 03:28:11

一提到郑板桥,就会想到他画的竹子,一直以来被后世人称为国宝,这位清代著名的诗人、书画家,号称“扬州八怪之一”。他的艺术造诣被后世人传诵。

郑板桥(1693---1765)名燮,字克柔。他所画的竹子骨骼清奇,秀劲绝伦,既刚直不阿又柔情亲民,堪称一绝。

常言道:文如其人,其实画也 如其人,郑板桥曾在山东潍坊地区担任县令八年,百姓称他为“郑青天”,这大概是因为他清正廉洁,体恤黎民疾苦,秉公办事而得来的吧,他写过“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的句子,丝毫不为自己官职小而自卑,相反可看出他爱民如子的情操。

至今民间还流传着郑板桥微服私访在民间发生的小故事:

话说潍县城内一郭姓官宦世家,多次苦求郑板桥赐字“大中丞”,板桥拗不过他,就写了“大口丞”给他,“中”字缺少一竖,郭乡绅无奈只好不挂门庭。

正好板桥去理发,剃头匠向他倾诉了家中老母病重急需钱,而所挣远远不够,眼看病情一天天加重,心如刀绞的苦衷,板桥动了侧隐之心,理完发后,要来笔墨纸砚,挥毫泼墨,大书一“1”,然后让剃头匠拿着送给了郭乡绅,。郭乡绅知道是板桥写的,就按要求给了剃头匠50两银子。剃头匠才知昨夜来的是郑大老爷,他高兴地取回50两银子,去给老母抓药去了,心中对郑大老爷真是感恩不尽,念念不忘。

那时达官贵人、乡绅豪富常以家悬板桥字画为荣,求其字画者多如牛毛。然板桥却宣称:“凡吾字画皆以供天下之劳人,非以供天下之享人!”有费九牛二虎之力,花数百银两都得不到他的字画的。

郑板桥还喜欢夜访,有一次夜访好友途中,偶遇一位书生韩理堂家境贫寒,却坚持苦读,他动了爱才之心,资助韩书生进京应考,中了进士后,韩理堂特画板桥恩师像供奉,并且像板桥为官一样,造福于民。

当地有一漂亮尼姑和一清秀和尚互生情愫,被人告到官府,板桥一细问,原来是两个有情人,曾经被地方恶霸拆散,无奈双双出家,板桥立即宣判:“一半葫芦一半瓢,合在一处好承祧,尔今了却风流债,记起当堂郑板桥”。然后亲自主婚,成就了佳偶,惩罚了恶霸,老百姓拍手称快。

郑板桥除了精通字画外,在对联的书写与立意方面也是行家。

有一年眼看着爆竹声中旧岁将除,家家户户贴上了春联,他和仆人郑兴高兴地边走边欣赏吟诵每一副对联,突然目光同落在一家破败的柴门上,只见这样一副春联,左边:二三四五;右边;六七八九。板桥在寒风里背手捻须,若有所思,长吁一叹:“二三四五——这不明摆着缺一(衣)吗?六七八九一少十(食),年关已至,缺衣少食,这还得了?赶紧回衙取些米面衣物来。”郑兴恍然大悟,“老爷您不但聪明,心眼也好,这家要不碰到您哪,这年可就没法过了!”

一代名人决不是轻而易举就能成就的,在任何一个领域都能做到顶尖的人,一定付出了别人难以想象的努力与心血,其中品行端与做人正也是很重要的,从以上野史来看,郑板桥应该是做到了这些吧。

百科

More+
首页/电脑版/网名
© 2025 NiBaK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