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霾散了,蓝天来了,操场上又到了孩子们做课间操的时间。
尽管50年代那幅几百万人一起做操的壮观画面应该是再也看不到了,但从“雏鹰起飞”到“时代在召唤”再到“舞动青春”,广播体操已经成了中国人学生时代最长情的陪伴。做了这么多年,你可能对它烦过、敷衍过、嘲笑过,但有没有好奇过,广播体操发生过什么故事?
今天,壹读君(微信:yiduiread)就来说说,广播体操背后的趣事。
做跳跃运动会太高的实习壹读君 | 阿肠
1.我们不生产动作,我们只是动作的搬运工
新中国的第一套广播体操是在1951年颁布的,但这套体操并非原创,大部分动作都是模仿于日本的健身操。按照日本的定义,广播体操是通过播音系统播放音乐及号令声,并施行特定之动作而形成的身体的活动,由于广播体操的日语为“ラジオ体操”,与中文“辣椒”发音相近,所以日本广播健身操也被称为辣椒操。
2.毛泽东为不做体操的同学写过挽联
在广播体操普及全国之前,学生们做课间操的习惯已经由来已久。早在1917年,湖南一师就开始实行上午两堂课后的10分钟课间操制度,但是由于动作死板乏味,没有几个同学愿意参加。当年该校有7个同学因体质过弱去世,那时作为学生会负责人的毛泽东在追悼会上撰写了一副挽联:“为何死了七同学?只因不习十分操!”
3.《毛主席语录操》需要边说边做
发源于二炮文工团的《毛主席语录操》把毛主席语录和广播体操的动作结合起来,经过北京体育学院专家们的润色最终推向全国。在做操时,所有参加者必须高声读唱毛主席语录,旨在“用准确有力的体操动作表现出对毛主席的无比热爱,对阶级敌人的无比仇恨,体现出无产阶级革命派的革命造反精神。”
4.占领全世界的广播体操,外国人以为是Chinese-Kongfu
虽然我们的音乐没能走向全球,我们的电影不能红遍世界,但好在我们还有广播体操。至少我们的留学生是这么想的。这几年留学生们认真做操的身影不断出现在世界各地:白金汉宫、伦敦大学学院、美国大都会博物馆。按他们的话说,将陪伴自己学生时代的广播体操和时下最流行的快闪结合在一起,外国人却以为他们在表演中国功夫。
5.除了长得好看,认真做操也能成明星
北京厂桥小学曾有一名小学生,就因为第五套广播体操做得标准,被体育老师选中在电视台采访时担任全校的领操员,而他领操的镜头被一位体校老师发现。后来他进了体校练习武术,又被一位导演看中叫去拍电影。
对,就是这个人。
不说了,壹读君(微信:yiduiread)去做操了。
最后附送一个彩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