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生开花初期高产管理:开花下针期与结实成熟期的生育特点

人气:427 ℃/2023-12-14 01:07:36

一、花生生长发育

(一)花生的一生

1.花生的生育期

花生从播种到饱果成熟所经历的天数称为花生的生育期。按生育期长短,春花生可分为早熟品种(生育期130天以下)、晚熟品种(生育期160天以上)、中熟品种(生育期130~160天)。

2.花生的生育时期

花生的一生分为发芽出苗期、幼苗期、开花下针期、结荚期和饱果成熟期5个生育时期。

(1)发芽出苗期。从播种到 50%的幼苗出土,并展开第一片真叶为发芽出苗期。春播花生一般为10~15天,夏播花生为5~7天。

(2)幼苗期。从50%的种子出苗到50%的植株第一朵花开放为幼苗期,也称苗期。北方春花生25~35天,夏花生20~25天。

(3)开花下针期。自50%的植株开花到50%的植株出现鸡头状幼果为开花下针期,简称花针期。春播花生一般为25~35天,夏播花生为15~20天。此期是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并进时期。其突出特点是大量开花,同时形成大量的果针。这一时期开花数占总花量的 50%~60%,形成的果针数占总数的 30%~50%,并有大量果针入土,是决定有效花数和果针多少的关键时期。

(4)结荚期。从50%的植株出现鸡头状幼果到50%的植株出现饱果为结荚期。北方中熟大果品种约为50天,早熟品种为30~40天。结荚期是花生生长发育最旺盛的时期,其主要特点是:大批果针入土形成幼果和秕果,该期形成的果数占总果数的60%~70%,高的达90%以上;果重也开始显著增加,其增加量占最终产量的 30%~40%。结荚期的另一特点是营养生长达到最盛期,叶面积系数达4~6,为一生中最大值,是争取高产的关键时期。

(5)饱果成熟期。从 50%的植株出现饱果到大多数荚果饱满成熟为饱果成熟期,简称饱果期。北方春播品种35~45天,晚熟品种约60天,早熟品种30~40天。在饱果成熟期,其营养生长逐渐衰退,荚果迅速增重,饱果数大量增加,是以生殖生长为主的时期。该期形成的产量占总产量的40%~60%,是花生荚果产量形成的主要时期。

(二)花生产量及形成

花生产量一般是指单位面积内荚果的重量,由每667m2的株数、单株荚果数和果重3个基本因素构成。

(1)单位面积株数。该因素是决定产量的主导因素,主要受播种量、出苗率和成株率的影响。

(2)单株荚果数。在产量形成中,果数起决定作用。花多、花齐是形成荚果产量的前提,所以田间管理必须为多开花、增加有效花创造条件。

(3)果重。一般情况下果数比较容易得到,而要获得足够数量的饱果则比较难。决定果重的因素主要是荚果内种子的粒数和粒重。

(三)影响花生生长发育的因素

1.温度

花生是喜温农作物,种子发芽的最低温度为12~15℃,最适温度为25~37℃。

2.光照

花生为短日照农作物,多数品种对日照长度反应不敏感,光照的强弱对花生生长发育影响较大,充足的光照是保证花早、花多的重要条件。

3.土壤

花生是忌连作农作物,花生应与禾谷类或薯类农作物轮作,不宜与豆科农作物轮作,轮作期3年以上为宜。高产花生适宜的是土层深厚肥沃、排水良好、疏松易碎的沙质壤土。

4.水分

花生是较耐旱农作物,播种时最适宜的土壤含水量为田间持水量的 60%~70%。开花下针到结荚阶段,是花生一生中需水最多、对水分最敏感的时期,以土壤含水量为田间持水量的60%~70%为宜。

5.养分

(1)花生的需肥特性。花生在整个生长发育过程中,需要吸收氮、磷、钾、钙、镁、硫等大量元素和铁、钼、硼等微量元素。在这些营养元素中,以氮、磷、钾、钙 4 种元素的需求量较大,称为花生营养的四大要素。花生是喜钙农作物,需钙量远多于一般禾谷类农作物;钙能促进荚果发育,提高饱果率;钼是根瘤中固氮酶的主要成分,能提高根瘤固氮能力;硼可刺激花粉的萌发和花粉管的伸长,有利于受精结实。

(2)花生的需肥量。在每667m2产200~400kg的产量水平下,每生产100kg荚果需要氮4.6~5.8kg、磷0.9~1.1kg、钾2.0~3.1kg、钙2.0~3.0kg,即氮∶磷∶钾∶钙=5∶1∶3∶2.5。随着产量水平的提高,需肥量随之增加。

6.黑暗和机械刺激

黑暗和机械刺激是荚果发育中不可少的条件。若果针不入土,则无论怎样伸长,子房始终不能膨大结实。果针入土后,不仅进入了黑暗环境,而且受到了土的机械刺激作用。

二、花生的播种技术

(一)花生的类型及品种选择

1.花生的类型

根据花生开花习性、荚果形状,我国花生栽培品种分为四大类型,即普通型、龙生型、多粒型和珍珠豆型(见图1-1)。

A.普通型 B.珍珠豆型 C.多粒型 D.龙生型

图7-1 花生荚果类型图

2.良种选择的原则

各地应根据耕作制度和肥、水条件等选择适宜生育期、不同类型和特性的优良品种。旱薄地宜选用株型直立、荚果中等、出仁率高、丰产性好、熟期适中的珍珠豆型;而普通型则耐肥抗倒、开花结荚集中、增产潜力大,适于在土壤肥力较高的土地种植。

3.花生良种介绍

(1)远杂9102;

(2)花育20号;

(3)海花1号;

(4)鲁花9号;

(5)花育19号;

(6)豫花14号。

(二)花生的播种技术

1.花生的整地

(1)春播花生整地。一是冬耕;二是顶凌耙地;三是垄作。

(2)麦垄套种花生整地。

(3)夏直播花生整地。

2.施足基肥

(1)基肥施用量应占总施肥量的80%以上。

(2)基肥多采用分层施肥法,以深施为主,即将基肥的2/3(包括有机肥和化肥)在冬前结合耕翻施入中下层土壤,其余1/3基肥结合春季浅耕或起垄做畦施于耕作表层。

(3)钾肥应全部施入结果层以下。

(4)对于精细肥料,可结合播种整地集中条施或穴施。

3.种子准备

(1)选用良种。根据不同土壤质地及种植习惯,选用不同的良种。

(2)种子处理。播前种子处理,有利于实现全苗,缩短出土到齐苗的时间。其措施有:一是晒种;二是剥壳和粒选;三是浸种催芽;四是拌种。

4.播种技术

(1)确定播期

① 春播花生适播期主要考虑温度条件。一般5cm地温稳定在15℃(珍珠豆型小花生在12℃)以上即可播种,地温稳定在 16~18℃时出苗快而整齐。一般北方大花生春播适期为4月下旬至5月上旬。带壳播种由于果壳单宁浓度高,有杀菌作用,可提早播种10天左右。地膜覆盖栽培则早播10~15天。

② 夏播花生,当麦垄套种时,其适宜播期主要与小麦收获期有关。一般在小麦收获前15~20天播种。对于夏直播花生,主要抓一个“早”字。前茬农作物收获后应立即整地播种,或铁茬播种,播期不宜超过6月10日。

(2)播种方法和播种深度。花生有平作和垄作两种种植方式。播种方法多为开沟点种或挖穴点种。除要求株行距适宜、保证密度外,最基本的要求是掌握播种深度。北方适宜播深为4~5cm。

5.合理密植

(1)合理密植的原则。

① 根据土壤肥力状况;

② 根据播期;

③ 根据品种特性;

④ 根据栽培条件。

(2)合理密植的幅度。北方大花生区,在土壤中等肥力的条件下,适宜种植的密度范围如下。

① 春播普通型大花生为每667m2 7000~8000穴,春播小花生为每667m2 9000~10000穴。

② 夏播花生密度应比春播花生增加20%~30%。

③ 麦垄套种时,大花生应维持在每667m2 8500~9000穴,小花生为每667m2 11000穴。

④ 小麦收后直播时,普通型大花生为每667m2 9000~10000穴。

三、花生的田间管理技术

(一)苗期管理技术

1.生育特点

花生苗期地上部生长缓慢,根系生长迅速,是以生根、分枝、长叶等为主的营养生长,同时有效花芽大量分化,对肥、水的需要量较少。

2.主攻目标

在全苗齐苗的基础上培育壮苗,促进第一、二对侧枝早生快发,争取有较多的有效花芽。

3.管理措施

一是查苗补种。

二是清棵蹲苗,清棵结合第一次中耕进行。清棵促使主根下扎,侧根增多,幼苗生长健壮,起到蹲苗作用。清棵蹲苗一般可增产 10%~20%。清棵应在基本齐苗后进行,应使子叶刚好露出地面,一般在清棵15~20天后,结合第二次中耕进行平窝。

三是追施苗肥。

四是灌水。

五是防治病、虫害。

(二)开花下针期管理技术

1.生育特点

此期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部分果针入土结果,是决定有效花数和有效果针数多少的时期,对肥、水需要量增加。

2.主攻目标

生长稳而不旺,多开花、多下针。

3.管理措施

一是培土迎果针;二是及时灌水;三是适时追肥;四是使用生长调节剂;五是防治病、虫害。

(三)结荚成熟期的管理技术

1.生育特点

结荚期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最旺盛,大批果针入土结果,果针、总果数不再增加;荚果迅速膨大饱满,饱果数迅速增加。

2.主攻目标

促进荚果发育,实现果多、果饱,防止烂果。

3.管理措施

一是根外施肥;二是水分管理;三是防治病、虫害。

(四)花生的收获与储藏技术

1.适时收获

花生成熟期一般是根据植株长相、荚果及种仁特征来确定的,适期收获的花生成熟良好,粒大饱满,含油量高,耐储藏,商品及食用价值高。

2.及时晾晒,安全储藏

收获时花生荚果的含水量一般为 20%~40%。一般安全含水量,荚果在 10%以下,大花生种仁在8%以下,小花生种仁在7%以下。温度应低于20℃。

四、地膜花生生产技术

花生地膜覆盖生产一般比露地生产增产30 %以上,并能提早成熟,其饱果率、出仁率、蛋白质含量和脂肪含量等均比露地生产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其生产技术如下。

(一)选择地膜

花生是地上开花、地下结果的农作物,对地膜的要求除宽度适宜、透明度好外,还应能使果针顺利穿透薄膜入土结实。一般应选用无色透明的微膜和超微膜。超微膜比微膜效果稍差,但生产成本低。幅宽一般为 85~90cm,夏直播可用 80cm。近年来又推广了带除草剂的药膜,效果更好。

(二)深耕整地起垄,施足基肥

整地质量直接关系到覆膜的质量和增温、保温、保墒的效果。整地要求土壤细碎无坷垃、无根茬。起垄时垄面中间略有凸起,垄高10~12cm,垄面宽55~60cm,畦沟宽30cm。

地膜花生生长势强,发育快,产量高,需养分多,外加生长发育期间不能破膜追肥,故播前应一次性施足基肥。每667m2生产300kg时,施有机肥料4000kg、过磷酸钙25~50kg、硫酸钾10~20kg,整地时一次性施入,保证养分供应。

(三)提高播种质量

地膜花生一般比露地花生提前7~10天播种,北方春播时,以5cm地温稳定在12.5℃为适播期。播种方法有两种,即先播种后覆膜和先覆膜后播种。一般而言,沙土地中水利条件差和播种偏早的地块,宜采用先播种后覆膜的方法;而播种较晚,特别是夏播覆膜种植时,则必须先覆膜,后打孔播种。播深比露地栽培稍浅,以3cm为宜。同时应做到足墒播种,即土壤绝对含水量在15%以上,否则应浇水造墒后再播。

(四)提高覆膜质量

覆膜时应做到拉紧、伸平、伸直、覆严,确保覆膜质量,达到覆膜效果。未使用含除草剂药膜时,覆膜前必须施用除草剂,每 667m2可用 48%拉索 100~150mL,或乙草胺 50~75mL,兑水75kg,均匀喷洒畦面后,立即覆膜。覆膜结束后,再用除草剂喷洒畦沟,防治沟内杂草。

(五)加强田间管理

1.及时破膜放苗,扒土清棵

对于先播种、后覆膜的田块,在顶土鼓膜(即刚见绿叶)时,要及时开孔放苗,然后随即用湿土把膜孔盖严,以便封膜保温、保湿。当幼苗有两片真叶展开时,要及时扒土清棵,使第一对侧枝见光,保证茎基部生长健壮。当有 4 片真叶展开时,要检查膜下是否有分枝横生,若有,应及时将其从膜下引出,以免影响侧枝生长和花芽的分化。

2.化学调控

覆膜花生生长发育快,中后期如遇高温多雨,易徒长倒伏。对有徒长趋势的田块,应于盛花末期叶面喷施50~100mg/kg多效唑水溶液,以协调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关系。

3.根外喷肥,保叶防衰

后期重点保护功能叶片,当植株有脱肥现象时,应及时进行根外追肥,以防植株早衰,促进荚果饱满。

4.浇水排水

适时浇水排水,并加强病虫害的综合防治。

5.适时收获,拣净残膜

覆膜花生较露地花生一般提早 7~10 天成熟,应及时收获。收获后,拣净残膜,以免造成白色污染。

五、夏花生生产技术

夏播花生有麦垄套种或麦后直接播种两种生产方式。而在黄淮地区,主要是麦垄点种或宽幅套种。麦后直接播种,因播种期偏晚,故其产量及荚果饱满度均不如麦垄点种效果好。麦垄点种花生的生产技术要点如下。

(一)整地

夏播花生要在播种小麦时,深耕深翻,施足底肥,以满足小麦和夏播花生对营养的需求。

(二)品种和播期

选择中、早熟品种是麦垄点种花生高产的基础,目前推广的有豫花11号、海花1号等。在北方冬麦区,一般应在麦收前15~20天播种。

(三)种植密度

麦套花生的种植密度是一个关键,要因地制宜地选择套种方式和方法。一般,高产田,小麦每667m2产350kg以上时,套种花生可采用等行距,行穴距为40cm×20cm,每穴两粒;中产田,小麦每 667m2产 300~350kg 时,采用等行距,行穴距 25cm×27cm;低产田,小麦每667m2产300kg以下时,可按宽窄行套种,平均行穴距35cm×18cm。

(四)加强田间管理

根据夏花生的生育特点,在田间管理上以促为主。

1.尽早灭茬

麦收后要立即中耕灭茬、除草,破除土壤板结,促使根和茎枝发育。

2.施肥和灌水

麦套花生利用的是小麦的剩余肥料,所以花生苗期每667m2应追施尿素10kg,过磷酸钙30~50kg,另追施石膏 30kg。浇好开花下针和结荚水。在 7、8 月份的多雨季节,及时排除积水,保证荚果正常发育。

六、实训技能

实训1 花生清棵关键技术

(一)实训过程

清棵时间→清棵深度→清棵方法。

(二)实训要点

(1)清棵方法。在基本齐苗时进行。过早则幼苗太小,对外界适应能力差;过晚则形成高脚苗,降低清棵效果。

(2)清棵深度。以两片子叶露出地面为准。过浅则子叶不能露出地面,起不到清棵作用;过深则容易造成幼苗倒伏。

(3)清棵时间。平作花生可先用大锄在行间浅锄一遍,然后用小手锄扒土清棵。起垄种植时,先用大锄深锄垄沟,浅锄垄背,然后用小手锄清棵。

实训2 花生生育时期的观察与记载

(一)实训过程

花生生育期→生育时期观察记载。

(二)实训要点

1.花生的生育期

花生自播种出苗到成熟这一过程为花生的生育期。根据不同时期器官发生和生长发育特点将花生一生分为种子发芽出苗期、幼苗期、开花下针期、结荚期和饱果成熟期 5 个生育时期。

2.各时期记载标准

(1)播种期。花生实际播种的日期,以月/日表示。

(2)种子发芽出苗期。从播种到50%的幼苗出土并展开第一片真叶为种子发芽出苗期。

(3)幼苗期。从50%的种子出苗到50%的植株第一朵花开放为幼苗期。以真叶平展的幼苗数占播种粒数的50%为准,以月/日表示。

(4)开花下针期。从50%植株开花到50%的植株出现鸡头状幼果为开花下针期。全区累计有50%植株开花为开花期,以月/日表示。

(5)结荚期。全区有50%的植株出现饱果为结荚期,以月/日表示。

(6)饱果成熟期。植株上部部分叶变黄绿色,中下部叶脱落;地下部多数荚果饱满的日期,以月/日表示。

实训3 花生主要形态特征及其类型的识别

(一)实训过程

花生主要形态特征的识别→花生各类型的识别。

(二)实训要点

1.花生主要形态特征的识别

(1)根:花生为圆锥形根系,由主根、侧根组成。在主根及侧根上有球形根瘤,根瘤主要集中在靠近地表的主根及其附近的侧根上。

(2)叶:真叶为羽状复叶,有 4 片小叶。小叶片有椭圆形、长椭圆形、倒卵形等。其大小、形状、颜色因类型和品种而异。各类型的叶形稳定,故常作为鉴别品种性状的依据之一。

(3)茎和分枝:花生主茎直立,主茎上的分枝有匍匐型(侧枝几乎贴地生长)、半匍匐型(第一对侧枝近基部与地面呈30°,中部向上翘起)、直立型(第一对侧枝与主茎之间的角度小于45°)。分枝上可再生分枝。

(4)荚果形状:种子间缢缩明显者为葫芦形,种子间缢缩不明显者多呈普通形、曲棍形、串珠形和茧形。果皮网纹的深浅、每荚所含种子粒数及荚果缢缩是否明显,是鉴定品种的主要特征。

(5)子粒形态:一般分为桃形、椭圆形、圆锥形、三角形等。种皮一般为白色、褐色、暗红色、紫红色等。

2.花生各类型的识别

(1)普通型:一般通常称为大花生。主要特点是交替开花,荚果壳厚,网纹浅,果型一般为大果,也有中果和小果。

(2)龙生型:通称本地小花生或蔓生小花生。交替开花,荚果一般为曲棍形,网纹深,壳薄,果嘴明显,有驼峰。种子一般小或中等。

(3)珍珠豆型:通称直立小花生,连续开花型,荚果一般两室,果皮较薄,网纹细,早熟。

(4)多粒型:直立小花生,连续开花型,荚果多室,果皮厚,网纹浅,种子粒小。

实训4 花生的田间测产及经济性状考察

(一)实训过程

考种项目及标准→花生田间测产。

(二)实训要点

1.考种项目及标准

花生的主要经济性状见下表:

表中各项记载标准如下:

(1)主茎高。从第一对侧枝分生处到顶端展开叶的叶节的距离(10株平均,下同)。

(2)侧枝长。第一对侧枝中最长的一个侧枝长度,即从主茎与第一对侧枝连接处量至侧枝顶端展开叶的叶节。

(3)有效枝长。第一对侧枝上最远的结实节位至该侧枝与主茎连接处的距离。

(4)总分枝数。全株所有枝数的总和(包括主茎),不足5cm长者不计。

(5)总结果枝数。全株所有结果枝数的总和(空果枝不算)。

(6)幼果数。子房膨大但没有经济价值的荚果树。

(7)秕果数。种仁不饱满的荚果树(包括两室中有一室饱满,另一室不饱满的荚果)。

(8)饱果数。种仁充实饱满的单、双仁荚果数。

(9)千克果数。将植株样本上摘下的荚果(饱秕皆算),称其重量换算之。

(10)双仁果率。双仁秕果和饱果占单株总结果数的百分数。

(11)饱果率。单、双仁饱果占总结果数量的百分数。

(12)百果重。随机取具有本品种代表性的饱满荚果100个称重,重复两次,误差不超过5%(以克表示)。

(13)百仁重。取饱满干子仁100个称重,重复两次,误差不超过5%。根据种子大小可分3级:①大粒种,百仁种80g以上;②中粒种,百仁重50~80g;③小粒种,百仁重小于50g。

(14)出仁率。

图2.花生田间测产

花生测产一般在收获前半个多月进行,其步骤如下:

(1)调查行距、穴距及每穴株数。先测量20行的行距,求其平均数,再量出20~50穴的穴距,求其平均数,并记录实有株数。根据田块大小测定 3~5 点,按平均行、穴距求出667m2内穴数及株数。

(2)调查每穴(或每株)果数。在田间选3~5个点,每点5~10穴,仔细挖出点上的植株,拾起落果,数清每点株数,将各点所有植株上饱果、秕果摘下,分别数出各点的双、单仁饱果秕果数,求出平均每穴果数或每株果数及双仁果率、饱果率。

(3)根据该品种常年每千克果数,考虑所测的双仁果率及饱果率,估计每千克果数的范围,再推算产量。

百科

More+
首页/电脑版/网名
© 2025 NiBaK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