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从隋朝大业元年开始实行,到清朝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举行最后一科进士考试为止一共存在了一千多年,是那个时代的绝大多数读书人梦寐以求的升官发财的必由之路,它留给我们的是一些颇为费解的称号,比如秀才、举人、贡士、进士,还有小时候在戏曲里经常看到的穷书生状元及第后,洞房花烛夜才子佳人共良辰美景。
今天我们共同看看与之相关的一个词语,连中三元。这个词语出自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卷十八:“论他的志气,便象冯京商辂连中三元,也只算他便袋里东西,真个是足蹑风云,气冲斗牛。”其中的冯京、商辂就是非常厉害的两个人物。
三元第一元叫解元,它是乡试考试第一名,这个乡可不是我们现在的镇办哈,在当时是省一级的统一测评,全省统考,过关者就是举人,对,就是您老兄小时候学过的《范进中举》课文里的举人。
三元第二元叫会元,它是会试考试的第一名。记住喽,可不是啥协会会员哈,这是每个省的精英们集中测试。对了去了南京不要忙着夫子庙购物,秦淮河赏景,看看江南贡院,据说仅考试号舍就有20644间,当时哈,明清时期全国半数以上官员都出自江南贡院。
三元第三元叫状元,它是殿试第一名。通过会试的精英被皇帝和大臣当堂面试,给他们划分等次。共有三甲,第三甲若干人,美其名曰赐同进士出身;第二甲若干人,叫赐进士出身;第一甲只有三个人,为啥不是四个不知道,叫进士及第,分别是状元,榜眼,探花。据说古人都愿意做探花,因为大都有可能娶个公主当上驸马,呵呵。
好,小结一下。考取乡试第一名叫解元,会试第一的叫会元,殿试第一的就是状元。谁要是一不小心在三次考试中都得了第一名,那就叫“连中三元”。这是古代读书人渴望得到的最高荣誉。
连中三元
看到这里,你会说这也太难了吧,恭喜你答对了。必须保证在全省考第一,在全国考第一,在皇帝心里考第一,才能够连中三元。但牛人哪个朝代都有,历史上就有十几个人获此殊荣。
他们是:唐朝的张又新、崔元翰;宋朝的孙何、王曾、宋庠、杨置、王岩叟 、冯京;金朝的孟宋献;元朝的王宗哲;明朝的黄观、商辂;清朝的钱檠、陈继昌。
此外,历史上也出过三位“武三元”。
其一是明朝嘉靖年间的尹凤,连中武科三元,官拜参将,辅俞大猷在福建、浙江沿海的抗倭战争中屡建战功。今存南京“三元巷”以示纪念。
其二是明朝万历年间,浙江永嘉人王名世连中武科三元,官授锦衣卫千户。他博通经史,工诗善书,时人称其武艺、诗词、书法为“三绝”。尤其值得称道的是他秉性刚介,不媚权贵,颇有直道君子之风。
其三是清朝顺治年间,也是浙江人王玉璧,连中武科三元。此人在明末曾参加武秀才考试,射箭第一,号称“神射手”,故人们赞其为“武四元”。他虽是武士出身,但手不释卷,文笔斐然,也有文武全才之誉。
王名世连中武科三元
(来源:品味国学快乐生活 微信公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