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肉桂中的“牛马肉”一举成名后,价格也越来越“高冷”,岩茶发烧友们开始纷纷寻找替代品,于是武夷山的各种各样的“肉”就这样被挖掘了出来。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水里游的,你会发现岩茶里竟然有这么多“肉”!今天小编就带你长长见识!
“虎肉”虎啸岩肉桂虎啸岩景区面积17平方公里,是武夷山屈指可数的独具泉石天趣的佳境之一。
虎啸岩蟠踞在九溪曲南一线天北面,怪石崔嵬,流水迂回,是一个独具泉石天趣的佳境,虎啸岩有“极目皆图画”的美称。虎啸岩(虎溪灵洞)四个大字高勒岩壁。
“象肉”象鼻岩肉桂象鼻岩是武夷山风景区九十九岩之一,位于八曲溪南。
这是一块狭长形的岩体,形似一只巨象饮水于溪畔。近峰之处称为紫崖,清朝僧超朗建有云庵,为佛门修炼之处,已废圮。因有桂林漓江那著名大象鼻子的风情,而更产好茶。
“龙肉”九龙窠肉桂九龙窠是一个幽奇深遂的狭谷,俗名大坑口。峡谷两侧峭壁连绵,九座石骨嶙峋的岩峰,犹如九条将要腾空而起的游龙,蟠绕在它的两旁,遂把峡谷喻之为游龙的窠穴,故名。
谷中奇形怪状的岩石,横卧竖立,构成了大大小小的沟壑,而从岩缝中渗出的涓涓细流,则汇为喧闹的山涧,穿过乱石曲曲折折地向东流去,这里布满了一片又一片名枞,一层又一层茶园,满谷春色盎然的“茶世界”。
九龙窠是大红袍祖庭所在地。有史以来为天心禅寺产权所有。建国初,姚月明姚老曾在九龙窠山崖下发现古老大红袍茶树一株。
“猪肉”竹窠肉桂竹窠茶园夹在慧苑坑和三仰峰之间,海拔高度290米至500米。
茂盛的植被里布满着片片茶园,其中“罗秀”、“庙基”、“玉柱峰”、“茶子窠”、“上、下天阁”等茶园种植了肉桂、水仙、北斗、大红袍等品种茶。
这就是名嘈一时的武夷山盆栽式茶园。既能种茶,又是一片难得山区的风景画。
“狮肉”青狮岩肉桂“狮肉”产自武夷山景区水帘洞山场一带,极具岩骨花香。
青狮岩为武夷山九十九名岩之一,位于白花岩西。峰势突兀,形似雄狮蹲踞作势,又名形狮岩。岩间竹木交荫,岩溜四季不断,积于岩麓形成水池,冬夏不涸。
明嘉靖年间,文士范虚灵建宅于岩中隐居。宅中有先春园、月台、钓台、桃花林、来禽坞诸景,清时圮废。
“鬼肉”鬼洞肉桂据说,鬼洞是武夷岩茶一个神秘的山场,即使是本地人也很少有人去过鬼洞,更别说观光客了。
鬼洞,靠近慧苑坑,分为内鬼洞和外鬼洞,西北向由低向高呈一条狭长的幽邃峡谷,两旁峭壁耸立,无论白天夜晚气温都比外界低,风过处阴森恐怖,恍如鬼魅降临,故名鬼洞。
鬼洞一带茶树从高处向低处蔓延,一直冲出山谷,有灌木型茶树和小乔木茶树。由于这可怖的名字以及独特的地质特征,这里保留着很多的堪称活化石的菜茶品种。堪堪可与慧苑坑媲美。
“心头肉”天心岩肉桂心头肉干香较馥郁;条索紧细、乌黑微带白霜。滋味甜醇,口感岩韵显著,没有普通肉桂的辛辣味和刺激性。回甘快、好,耐泡度较好。
总体喝来,普通肉桂越喝越淡,汤薄,甜感弱。天心岩肉桂王醇香,汤厚,香气持久,自始至终,呼出的气息都有浓重的岩韵。
上述山场,皆是知名的产肉桂的山场。但武夷山山场何其多,坑与涧交错,名丛奇种繁多。除了上述山场,还有许多山场产好肉桂,比如鹰嘴岩的鹰肉,慧苑坑的慧肉、章堂涧的章肉、霞滨岩的虾肉、猫耳石的猫肉、燕子窠的燕子肉.....
如今的武夷岩茶已经俨然成为了“全肉宴”,实,各种各样的“肉”就是武夷岩茶的另类表达方式和岩茶发烧友们的极致品饮追求。本质都是因为不同山场的海拔、土壤类型、日照、降水、温度、化肥使用、制茶师的技艺等等因素对茶叶品质的影响。不过也正因为武夷山悠久的历史文化、千变万化的山场环境、数以百计的茶叶品种以及不同风格的制茶师共同造就了武夷岩茶的博大精深,让无数爱茶人痴迷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