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平昌冬奥会比赛已经全部结束。挪威在与德国、加拿大、美国等国家的奖牌榜头名争夺站中笑到了最后,以39枚奖牌的总数,超越2010年温哥华冬奥会美国的37枚奖牌总数,创下新的历史记录。
2018平昌冬奥会奖牌榜前列
很多人好奇,一个人口总数仅500万出的国家(还没我们国家一个地级市的人口多),挪威称霸冬奥会奖牌榜,靠的是什么?
1、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有这么一个说法:“挪威整个国家就是一个大型雪场。”
挪威地处北欧,位于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之西,其内地的山区长年笼罩在寒冷和冰雪之中,就算是夏天前往那里旅行都要带上厚重的毛衣。对于挪威人而言,从10月开始一直到次年2月,他们一直都会生活在白雪覆盖的气候中。如此频繁的降雪也给他们开展雪上项目创造了先决条件。
2、已融入血液的滑雪文化除了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推动挪威在冰雪项目上成长的还有他们浓厚的滑雪文化。挪威有句俗话形容人们对滑雪的热爱——“挪威人是穿着滑雪板出生的”。
2018年平昌冬奥会越野滑雪男子50公里 新华社资料
在过去的22届冬奥会上,挪威队获得的全部329块奖牌里,越野滑雪就贡献了107块。本次平昌冬奥会,挪威队在越野滑雪、高山滑雪、跳台滑雪这三个大项上,就获得25枚奖牌。
美国的《华尔街日报》曾对挪威在雪上项目上如此成功的原因进行了一番探究。在他们看来,挪威“享受户外生活”的文化理念正是挪威人能够在冬奥会上脱颖而出的一大原因。“
对于挪威的民众而言,雪上项目已经不是单纯的运动,它已经深深融入到人们的生活当中,如吃饭、饮水一般,成为日常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大人们总是鼓励孩子,就算是在最寒冷的日子里也要在户外玩耍。
挪威的雪场
所以,当你在凌晨5点走上挪威首都奥斯陆的街头时,你甚至能看到许多人拿着滑雪板出现在街道上,他们有些还会拿着滑雪板乘坐公共交通系统。
一位挪威民众说:“我的孩子,一个6岁,另一个则只有4岁,他们早上先滑雪到校车的车站,然后搭车去学校,回家的方式也是一样。我们居住在自然的环境里,就要用自然的方式来生活。”
在挪威滑雪博物馆里,陈列着不少幼儿滑雪的图片,博物馆的工作人员斯劳格表示:“在这里,孩子从2岁开始滑雪,这是一个再正常不过的现象。我自己的女儿第一次试图滑雪的时候才19个月大。”奥运冠军马莉·赫默也表示自己也是从牙牙学语的时候就开始接触冰雪运动了,“我记得我小时有张照片,那时我才两三岁,我穿着我那红白相间的婴儿板,像走路一样地在滑行。”
挪威选手比约根奥运会奖牌数达到了14块(7金4银3铜),排名冬奥历史第一位
3、金钱助力梦想当然,挪威发达的经济为其雪上运动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挪威是高度发达的工业化国家,同时也是西欧最大的产油国和世界第三大的石油出口国。
在石油业的带动之下,挪威的经济发达水平在世界上首屈一指,民众的人均GDP高达10万美元。可以说,挪威政府为自己的国民创造了一个高福利、高薪水的生活环境。
挪威队的桑德比(左)/克莱博(右)在赛后颁奖仪式上
而在这样的环境之下,人们拥有更多的时间和金钱可供支配,这就给他们发展体育运动带来了有利条件。“金钱的确有用,金钱能让我们去意大利进行适应高山环境的训练,能请相关方面的专家。”挪威奥运冠军戴利如是说。
挪威几乎每个城市和小镇都有一个冬季运动俱乐部,而且政府还出资开展培养计划。此外,国内有许多奥运团体和组织,这些组织的捐赠解决了很多运动员的训练、比赛经费。手中拥有足够的金钱,让很多挪威人可以自由追逐自己的梦想。
孩子们户外运动
4、对孩子的开放与包容此外,许多专家认为,挪威在青年体育教育上存在一种奥妙——奉行极度平均主义。在6岁以前,儿童只能进行训练,不能参加正式的体育比赛。在11岁之前,所有参加比赛的儿童必须被颁发同样的奖项。他们对奖牌榜上的突出表现不以为然,因为他们认为这只不过是一个民族不足为奇的遗传罢了。
可以这么说,在儿童体育方面,挪威有一个异常开放和包容的环境。另外,他们不会为了多出体育人才而轻视运动员的文化教育。体育的地位仍在文化教育之下,哪怕在政府开办的体育学院,招生都是以严格的文化成绩为依据,而不是运动能力。(******匠:美的、有趣的,悠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