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城市心在野。春天大舞台,没有人能抵御野菜碧绿清鲜的诱惑~
俗话说“春食野菜赛仙丹”,老祖宗讲究不时不食。更像是一种仪式感:在餐桌上感知四季的变化,也在食物中感受爱与温暖。
物资短缺的年代,一味小小的野外春菜,足以给餐桌添味,而在追求轻食的当下,独特风味的野菜,备受人们偏爱。
野菜,受天地之灵气,顺四时而发,就像是一首春天的风物诗~
“春食野,夏食苦”,今天我们勇为天下“鲜”,见识下春天到底可以有多野~
01、香椿
春季野菜中最凡尔赛的代表是香椿了吧,动辄几十上百一斤的头茬香椿,也总是那一众野菜里面最贵的。
“雨前椿芽嫩无丝,雨后椿芽生木质”,说的是香椿芽以谷雨前食用最佳,到了后期,口感老了,价格也就“跳水”了。
香椿,又名椿芽、椿头,是香椿树的嫩芽,分为红香椿和绿香椿。它长在高大的树上,被誉为“树上的蔬菜”,叶厚芽嫩,绿色红边,颜色也漂亮。
早在汉朝,香椿曾与荔枝一起作为南北两大贡品。苏轼也曾盛赞:“椿木实而叶香可啖”。
北方常见的是香椿拌豆腐和炸小鱼。香椿裹上面糊油炸,形状像鱼所以被称为香椿鱼。高温把香椿的香气激发得淋漓尽致。
而在南方,一道香椿炒鸡蛋,满目青葱嫩黄,单看颜色就足以下饭,这叫“香椿芽炒鸡蛋,肉鱼都不换。”不过据说,香椿要炒鹅蛋才香,炒鸡蛋的话会逊色很多。
香椿枝头春意闹,吃椿必须抢时间,等长成枝条就没法入口了。
需要注意的是,吃香椿之前最好用开水焯烫一下再食用,可以去除70%以上的亚硝酸盐和硝酸盐等物质,吃起来更安全、美味。
02、荠菜
/ 春在溪头荠菜花 /
荠菜也叫报春菜,这场早春秀它第一个上场!三四月间最为鲜嫩,等到雪白细碎的荠菜花开,就不太嫩了。
“荠菜”,据李时珍解释,是因为荠菜长得很密集,济济一片,“荠生济济,故谓之荠”。不过,湖北人称之为“地菜”,有些地方称为菱角菜、鸡心菜。
春天的野菜里,当属荠菜最为有名!民间流传着“阳春三月三,荠菜当灵丹”的谚语;江南甚至还有农历三月三为荠菜生日的说法。《诗经》中则唱道:“谁谓荼苦,其甘如荠”;苏东坡还为它写文:若知此味,陆海八珍皆可鄙厌。
荠菜含钙含量超过豆腐,胡萝卜素含量与胡萝卜相仿,氨基酸达11种,使它成了野菜中味最鲜者。
不过荠菜的香味很素,需要动物油做牵引,它本身的香味才会彰显出来。北有荠菜饺子,南方则钟情于一碗地道的荠菜大馄饨。
西北人会把荠菜掺进面粉和包谷面,做成荠菜麦饭,《白鹿原》中写道:稀溜溜的包谷糁子里煮着绿乎乎的荠荠菜,叫做水饭,是度春荒的饭食。
荠菜豆腐羹是更为清新简单的吃法,翡翠与白玉互相碰撞着,荠菜独有的香气和豆腐水嫩的口感,奏响了春意的二重奏~
03、蒲公英
/ 苦中一缕小清新的香 /
荠菜老了,蒲公英就来了!
《本草纲目•菜部•蒲公英》:“俗呼蒲公丁,又称黄花地丁。”《唐本草》:“蒲公草,叶似苦苣,花黄,断有白汁,人皆啖之。”
【也叫婆婆丁】
对于蒲公英的最初印象,是黄花娇小,可以拿来吹着玩的“萌物”。后来才知道,这货还是苦中有香的美味。
不过蒲公英真的很苦。记得有次,小编跟一老哥丛林徒步,老哥指着蒲公英:“说这个能吃,特别香”,小编立马摘了几片往嘴里送。天!从那以后什么中药苦瓜都觉是毛毛雨了……
没生花骨朵之前,蒲公英最是鲜嫩。若是觉得太苦,就先用沸水焯烫,再以调料凉拌(这个方子百搭,适合很多凉拌菜)。
04、马兰头
作为野菜,马兰头还要再野一些!
陆游这样写它:“不知马兰入晨俎,何似燕麦摇春风。”清人袁枚的《随园食单》说它:“马兰头摘取嫩者,醋合笋拌食,油腻后食之,可以醒脾。”
小时候上学跳皮筋,总少不了一首《马兰开花二十一》,等到了江南才知道,在江南舌尖的春天里,一定有马兰头。
马兰头又名马兰、红梗菜。清明节前口感较鲜嫩清爽,民间还有流传“清明前吃马兰头眼睛亮”的俗语。
新鲜的马兰头需要用水洗去浮尘,开水烫去生涩,可以同豆腐干一起切细凉拌,加些花生碎和麻油便是好菜,那萦绕舌尖的香味,想来也萦绕在许多人的童年里。
马兰头的味道,江南人都知道。
05、蕨菜
/ 炒肉最佳 /
《诗经》中:“陡彼南山,言采其蕨”,描绘的就是人们成群结队、谈笑风生,在南山采蕨的情景。
蕨菜又名如意菜、龙爪菜、猫爪子菜,因其初生时嫩叶蜷曲未展,犹如拳头而得名,素有“山菜之王”的美誉。
从初春到初夏,都是吃蕨菜的好时光。一般沸水焯熟,炒、拌或做汤等皆可,什么蕨菜肉丝、蕨菜鱼片、蕨菜鸡丝、蕨菜炒蛋、蕨菜鳝丝、蕨菜炒腊肉都很经典,蕨菜滑嫩,肉类肥润,很是下饭。
记得小时候集市里也有卖腌蕨菜:把蕨菜腌成咸菜,酸辣带点涩味,堆在盆里卖,总叫人忍不住买一点回家。
蕨菜的根茎可以用来提炼淀粉,也就是我们常吃的蕨根粉。
不过,含有原蕨苷的蕨菜有致癌风险,尝鲜即可少吃为妙,烹饪前记得用沸水焯熟。
06、马齿苋
/人家是多肉植物啦! /
《本草纲目》说它:“其叶比并如马齿,而性滑利似苋”,因此得名,又以其“叶青,梗赤,花黄,根白,子黑”,马齿苋也被称为“五行草”。
马齿苋,又名长寿草,红褐色杆,绿叶,背面淡绿色或带紫红色,生活中最常见,是不折不扣的多肉植物。“蚂蚁菜”、“蚂蚱菜”、“马踏菜”、“马苋儿菜”都是它,很可能是因为方言发音不同而异,倒是福建等地用它的味道直接取名“酸菜”。
马齿苋略酸,吃起来脆嫩多汁,而且有粘液,有人说它吃起来像秋葵,这倒也是贴切。
马齿苋的吃法多种多样,最简单的吃法是先以水焯过,凉拌马齿苋。而最让舌尖魂牵梦萦的就是马齿苋干烧肉了。
它的生命力顽强,有土便能扎根,在城市角落里也常可以看见。倘若是遇到有缘人拔去入了菜,那便是最好的归宿了。
【马齿苋表示:并没有这种心理活动】
07、榆钱
/ 谁没想着它流过口水啊 /
“杯盘粉粥春光冷,池馆榆钱夜雨新”,榆钱粥,是欧阳修得最爱了。
榆钱,又叫榆荚,是榆树的嫩果,形状圆圆的如钱币而得名,连缀成串,其味甜嫩。
童年时学过一篇课文,叫《榆钱饭》,把榆钱描绘成了与龙虾类似的美味。
为此小编还曾经伙同死党,把小院周围的榆钱全都撸回了家,央求老妈如法炮制,但被以“妈妈不会。”或者“这以前是喂鸡吃的!”为由拒绝,童年梦碎,流着口水哭泣。
【你看起来好好吃】
华北吃“榆钱饭”或“榆荚饭”,是将洗净的嫩榆钱混合面粉或玉米面粉,在屉上蒸熟后搅碎,也有将嫩榆钱放在饼上蒸熟,制成“榆钱饼”,味道清香无比。
榆钱落地意味着春日将尽,所以要趁落地之前尝鲜尝甜。
08、草头
第一次在魔都吃到“草头圈子”这道菜的时候,小编心里是完全懵圈的:what?草头是什么?
后来才知道,草头就是苜蓿幼苗,也叫做南苜蓿、金花菜,学名叫做酢浆草,包邮区的美味。
一道酒香草头是阳春三月里最讨喜的时令小菜。柔嫩碧绿的嫩叶在白酒或黄酒的激发下,把草本清香发挥至最大,入口即化的温柔让每个邂逅的食客内心柔软起来~
春天一想起来,就是嫩绿鲜艳让人流口水的,比如还有:
09、香香甜甜的槐花
特指刺槐(洋槐)的花朵,并非我国本土产的国槐的花朵。洋槐的花朵芳香怡人,花瓣口感松软。
10、可以冒充蒜的小根蒜(野葱)
小根蒜也叫薤(xiè)白,也叫野蒜。比起大蒜,小根蒜的茎叶更细长、柔弱,洗净后蘸酱、凉拌,或者用食盐和辣椒面腌成咸菜。
11、贪吃也要适量的灰菜
又叫灰灰菜,茎叶绿色或微微泛红,叶子上有层粉,摸起来滑滑的。灰菜是一种含有嘌呤类物质的光感性植物,能吃但略有小毒,吃多了会引起“日光性皮炎”等光感性炎症。
12、被《舌尖》点名的春笋
“嫩箨香苞初出林,於陵论价重如金。”李商隐笔下的春笋,应该是这季节里最为金贵的野菜了:论斤卖得到沉甸甸的一箩筐,一层一层剥至最鲜嫩的笋肉,能入菜的所剩无几。
春雷过后的第一波笋子称为“雷笋”,生长得极快,十日之内可以食用,十日之后便长成了竹子,过了保鲜时间的春笋滋味也大打折扣,再放置几晚就有了隔世之感。
突然发现,对于真.吃货来说,春天不来点草都觉得不是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