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夜市搬到哪里去了 中山夜市何以灯火不灭

人气:141 ℃/2024-08-10 01:48:30

【编者按】

千百条中山路,只有一座中山城。这个盛夏时节,第二届“青春之眼看中山”青年人才市情乡情调研大赛火热进行。青年大学生走出象牙塔,实现从读万卷书到行万里路的跨越;职业青年奔赴广阔农村,不断探寻与社会同频共振的成长路径。他们争当“突击队”,勇做“生力军”,“把论文写在中山的土地上”,为中山的发展建言献策,为“百千万工程”贡献青春力量,共同书写一份漂亮的青春答卷,不负韶华,不负时代。

滋滋冒油的烧烤、冰凉可口的奶茶……热闹的夜市,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经济活力,将中山点缀得更具人间烟火气。夜市运营,社区、商户、消费者三者之间,如何和谐共生,提升夜市治理效果?今年暑期,梁茵、莫杨泳、彭圆圆三人参加了一场调研大赛,将目光聚焦到了这个话题。

2023年“青春之眼看中山”青年人才市情乡情调研大赛,由团中山市委牵头主办,旨在推动青年参与返乡、下乡、兴乡,助力中山高质量发展。梁茵、莫杨泳、彭圆圆是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2020级行政管理专业的学生。去年,莫杨泳参与了首届调研大赛,未能进入决赛。今年,她和同学梁茵、彭圆圆提交的《让夜市灯火不灭:共生理论视角下社区参与夜市治理模式研究——以中山市沙岗墟夜市为例》调研报告,有幸进入决赛,并成功获得大学生赛道二等奖,这让她们开心不已。

2023年中山市东区街道“我嘅东区我来讲”大学生乡情调研大赛初赛现场,莫杨泳(左)和彭圆圆合影。

“走出象牙塔,走进社会。调研大赛给了我们积极参与社会实践的机会,收获良多。”莫杨泳表示,相比校园内的实践活动,此次大赛她们接触了许多社会人士,其工作细节具象化,为自己今后步入社会增长了见识。

三方缺少高效沟通渠道

从大赛报名到提交作品时间虽紧,仅有一两个月,但此次调研,莫杨泳团队却是忙碌了10个月左右。随着夜市经济的兴起,夜市逐渐成为中山市的特色文化品牌,释放了市场潜力。疫情防控期间,沙岗墟夜市一跃成为中山市的“网红打卡点”。作为一名大学生志愿者,疫情防控期间,莫杨泳曾参与沙岗墟夜市志愿服务,负责粤康码检查、消防安全提醒等志愿服务内容。她细心观察到了沙岗墟夜市的一些变化,比如商户从车尾厢集市到摊位集市转变等,也看到了夜市治理的一些隐患和可提升空间。

去年10月,学校布置课程作业,她们不约而同选择了当下热门的夜市话题,开始调研。今年暑期,团队恰好看到调研大赛的信息,果断报名。

调研过程并不容易。调研前期,三人几乎每周都会去沙岗墟观察,人流量、商家变动、商品种类、治理隐患等都是她们观察的重点。熟悉基本夜市情况后,今年2月起,团队开始设计并派发调查问卷,进行相关人物访谈,请教指导老师,撰写调研报告。团队依托共生理论,根据社区、商户、消费者三者各个主体的切实需求,找出现有模式运行优缺点,进而优化社区参与夜市经济发展模式的路径。

志愿者在东区街道沙岗墟夜市进行消防安全巡查志愿服务。

在回收了300多份调查问卷,访谈了5名商户、2名社区工作人员后,一份2.5万字的调研报告逐渐成形。

商户往往在下午4、5点时进场,但消费者大多从晚上7点左右进入夜市,人流量在晚上8、9点时达到顶峰。并非所有夜市商户都熟悉灭火器的使用,一些灭火器有损坏情况;逛夜市的消费者多为附近居民,回头客较少;商户没有固定的客户群,与消费者之间的交互性弱;社区除了公共卫生、消防维护等工作外,参与夜市治理的内容少,不够深入,与商户少有直接对接;商户与社区的合作存在一定程度的隔阂,商户拒绝甚至逃避与社区的信息共享与交流;停车场车位供应不足。这些均是莫杨泳团队调研中发现的一些问题。

构建服务社区需倾听夜市诉求

这些难题怎么解决?经过调研,集纳意见,团队进行细致地沟通。团队建议,“社区—商户”“商户—消费者”之间,需畅通线上、线下沟通机制,建立多样化沟通渠道。例如社区可以设立咨询处或者公告板,建立日常坐班制度,派人定点驻守,建造一个商户和消费者相互交流的平台。同时可以结合大数据,构建智慧社区,实现对平台实时监管,及时调和商家和消费者之间的矛盾,根据消费者意见对商家进行资源整合,推动两个主体增进交流,达成共识。

商户可以通过多样化渠道了解消费者的需求和反馈,同时在社区的引导下,不断地进行自我行为修正以改进提升;消费者也能在此之中建立商户信任,获得权益保障,享受到更好的夜市体验。通过建立高效的沟通渠道,促进社区、商户和消费者三方形成良性互动,协调社区治理的关键作用,促进夜市经济稳定发展。

畅通沟通机制后,社区可以更精准地定位需求和监管工作,商户也可以对社区的服务精准反馈,管理的效率将大大提高。商户得到监管,夜市质量提升,消费者体验得到改善,夜市的收益将会有所提高。

监管人员稀缺和监管层面单一,如何破解?“社区可以发挥社会参与作用,通过有组织的社会动员来解决。”彭圆圆介绍,比如通过升级现有的志愿者招募制度,在积极吸纳志愿者共同参与夜市治理的同时,也要注重志愿者的培养。社区可以通过创设夜市志愿者阵地,鼓励大学生、居民积极参与夜市治理志愿者队伍中去。团队建议,社区可以发挥文化功能,把当地的传统文化融入夜市,举办各式各样的夜市文化节。既提高了夜市经济效益,同时也可以借此打造城市形象,融入城市文化。

“上个月我们团队也去了沙岗墟进行跟踪回访,发现社区计划在夜市里设置公益摊位,消费者可以以捡垃圾等正向行为,到摊位领取商户消费券,这是好的开头。”莫杨泳说,沙岗墟回头客相对较少,消费者通过集章等方式兑换代金券,也能增加消费者前往夜市的频率。

莫杨泳是肇庆人,她说:“中山和家乡的环境相似,这里卫生好,市民文明素质高,志愿服务蔚然成风。”

“中山是伟人故里,绿化多。”彭圆圆来自汕尾,走在中山的路上,阳光透过树叶洒在脸上,她觉得很温暖。

“调研大赛,是我们走出社会的第一步。”作为在中山读书的大学生,两人表示此次参赛受益匪浅:“进入决赛后,团市委赛前为我们培训,包括路演技巧、PPT制作等内容,还指导我们完善调研报告, 我们进步很快。”未来,她们计划继续深造。中山这座城市,是她们的定居城市选择之一。

中山正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迎来城乡融合发展的新命题。夜市经济的兴起,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中山青年们乘着这股春风,亲身感受这缕人间烟火气,在繁闹的夜市里,为“百千万工程”贡献青春力量。

期待,中山夜市灯火不灭!

相关链接

调研成果超36万字!中山青年调研大赛收官

在工作中调研,这位青年聚焦中山“工改”丨青春之眼看中山①

【撰文】廖冰莹

受访者供图

【作者】 廖冰莹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 客户端

百科

More+
首页/电脑版/网名
© 2025 NiBaK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