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林外史里的经典语录:儒林外史中的吃喝风餐露宿万里行

人气:343 ℃/2024-02-09 17:29:48

“泰伯祠大祭”是《儒林外史》中的高潮,众多文人汇聚在南京,一起参与见证了这场文化盛典。虽然过程读起来很枯燥,但情怀更重要啊。不过情怀不能当饭吃,盛典过后,大家还要继续奔向各自的生活岁月。

这一日,杜少卿的好友武书在利涉桥遇到一个人:

“头戴方巾,身穿旧布直裰,要系丝绦,脚下芒鞋,身上掮着行李,花白胡须,憔悴枯槁。”

武书认识这个看起来很是潦倒落魄的人,他名郭力,字铁山。因为二十年来走遍天下,只为寻找父亲,所以人们都叫他“郭孝子”。武书忙请他到茶馆里喝茶,一杯茶入口,郭孝子告诉武书,自己这些年都没有寻访到父亲,最近听到确切消息,说父亲在四川大山中出家当了和尚,所以这次自己要去四川。

武书很钦佩郭孝子的孝心和意志,当即表示愿意托虞博士写封书信给西安的尤知县,可以帮郭孝子一些盘缠。随即带着郭孝子一起来拜访杜少卿,并偷偷告诉他,郭孝子要寻访的父亲,是曾经在江西投降过造反的宁王,宁王事败后逃跑了,所以郭孝子数十年不知父亲消息。

虽然父亲是乱臣贼子,但儿子孝心感人,杜少卿顿时对郭孝子肃然起敬。不仅留下住了一夜,还置办酒肴款待、让娘子替他浆洗衣服。第二天和武书一起去找虞博士,为他求取介绍信。虞博士得知缘由后,不仅欣然写信,还拿出了10两银子相赠;他们的好友庄徵君听说后,也拿了4两银子。杜少卿和武书都没钱,却也各自当东西换银子,杜少卿给了4两,武书拿出2两,一共凑了20两银子交给郭孝子做盘缠。

郭孝子殷殷致谢后,“吃饱了饭”,告辞而去——吃的是什么饭不重要,但吃不吃很重要。前途路远,必须吃饱了饭,谁知道下一顿在哪里吃呢?

郭孝子一路风餐露宿来到陕西,拜见了尤知县,得到了50两银子的馈赠。尤知县还给成都的朋友萧昊轩写了一封信,让郭孝子有事可以找他。郭孝子在一个名叫“海月禅林”庙中住了两天,结识了一个慈眉善目的老和尚——老和尚不是别人,就是当年在芜湖甘露庵为牛布衣送终的那位。郭孝子将路上买的两个梨送给老和尚。老和尚却不肯独自享用,他让人将两个梨捣碎了放入水缸中,然而让庵里的二百多僧人每人喝一碗梨水……如此公平无私,让郭孝子感动叹息。

告别了甘露僧,郭孝子又一次独自上路了。虽然一步步接近目的,却一次次遇险——不过都儿戏般地逢凶化吉了。

他曾在山中树林里遇到一只老虎,老虎已经将他坐在了屁股底下,却没有立即吃他。而是挖了个坑,将他放在坑里用树叶盖上后离开了。郭孝子爬出坑来,爬到树上。过一会儿带了一个怪物回来,结果怪物打死老虎,又来扑树上的郭孝子——竟然被树枝扎进肚子里死了。

他又遇到一对装鬼害人的夫妻,结果那男人一见郭孝子身材魁梧,竟然不敢下手。郭孝子竟然很同情他们,不仅慷慨地送他们十两银子,还教给这个名叫木耐的男人武艺——打劫的和被劫的随随便便就杯酒言欢、称兄道弟,简直就是梁山好汉的风格啊。当然,木耐对郭孝子心服口服,“备了些干粮、烧肉,装在行礼里”一路送他而去。

相比唐僧取经经过九九八十一难才抵达西天,郭孝子的这几番磨难简直就像儿戏。作者写读书人的生活,写市井百态都特别真切动人,但郭孝子的这番传奇经历,实在是不怎么样。

在深山深处的竹山庵中,郭孝子终于找到了父亲。可无论他怎么痛哭、哀求,这老和尚说什么也不肯承认。他说自己自幼出家,并无儿女,到后来干脆将他推搡出去,闭门不纳。

郭孝子无奈,只好在竹山庵附近租了一间房子,每日替别人挑土打柴,养活父亲——但他没来之前好多年,人家老和尚也活得好好的,并没有饿死。

几个月后,老和尚去世,他至死也没有认下这个儿子。郭孝子收拾了父亲的骸骨,准备带回家乡安葬。

在一家路边小店,他遇到了武艺高强的少年萧云仙。这一次郭孝子不再是受人接济的状态,他和萧云仙叙了交情后,

“又拿出百十来个钱,叫店家买了三角酒,割了二斤肉,和些蔬菜之类,叫店主人整治了,同萧云仙吃着”

郭孝子二十年寻访父亲,毫无收入来源,都是靠着各方人士的赞助。所以,他这一路吃饭就是吃饭,吃饱了就算。现在,他终于完成了自己的责任和使命,可以大方请客了,有酒有菜有肉的感觉真是好。

与此同时,他也找回了自信,不再是求人的谦卑姿态。他指点鼓励萧云仙去投军,在沙场上立下功名,博得个封妻荫子……后来萧云仙果然去投军,却再一次遇到木耐打劫,打不过萧云仙后,他赶忙自称是郭孝子的徒弟,此后便跟随萧云仙征战沙场——这是另一个故事了。

郭孝子用了二十多年的时间万里寻父,结果除了背回骸骨,毫无意义——人家老和尚至死都不肯认下这个儿子,也未必愿意死后归葬家乡吧?他执意要带回,不过是为了成全自己的“孝”名而已。

那是一个倡导忠孝节义的时代,郭孝子的这番行为,让杜少卿等书中的正面人物十分钦佩感动。然而他并没有感动父亲,也没有感动我等读者。

当然了,郭孝子也可以说,我忠于自己的梦想和追求,这是我一生的信仰与使命。不管父亲认还是不认,高兴还是生气,我都做到了一个儿子的极致,我无怨无悔……

顺便说一句,郭孝子万里追寻的父亲是荀玫的同年、“琴瑟琵琶路上逢”的那个王惠吗?按照《儒林外史》中很多人物前后呼应的逻辑设定,郭孝子的父亲应该是王惠的——他完全符合在江西做官、投了宁王、事败逃亡的几个基本事实。但郭孝子说自己是“湖广人”,而王惠,我们清楚地知道,他是山东人,是周进的小同乡。他们籍贯不同、姓氏有别,又让我们心生疑惑,觉得这人并不是王惠。我以为,这人就是王惠,作者在籍贯和姓氏上故意模糊了……

百科

More+
首页/电脑版/网名
© 2025 NiBaK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