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 | 怀左同学
前段时间星球有个同学向我诉说她的烦恼,说在人际交往方面她和朋友或者同事相处都感到比较舒服。
但与父母交流却很容易因为父母的一些言行而导致她情绪不佳,甚至会难以控制自己脾气。
她向我提问,应该怎么做才能在家也拥有很好的「钝感力」。
今天我把这个问题拿出来回答一下,希望能帮助这个同学解决实际问题,也希望能够带给更多人启发。
在人际关系当中,你感觉并不是很在意别人的看法,但是在和家人的相处过程当中呢,就很容易被影响到。也许和你的钝感力没有太大的关系,可能纯粹就是你觉得其他人没有那么重要而已。
同样的一个建议,一般朋友给到我们的和父母给到我们的,对于我们来讲,份量肯定是不一样的。
比如就业问题,朋友给你的建议,你就会当个建议,听完可重视可忽视,并不会太当回事。但父母给你提出来,要你毕业后回老家考公务员或者考教师,你潜意识甚至会认为那是命令,觉得父母让你必须那样做。
无论谁的看法,本质来讲都是外人的看法,看法进了我们的脑子里,我们会进行识别和认定,其实本质上是对那个人对我们的重要程度进行识别,进而做出反应,你发现了吧。
我简单画个草图:
举个例子,比如婚姻问题,你兄弟和你说:该结婚了,老大不小了。
你也许会和他开玩笑,每个人有每个人的追求,你这还指点我呢,咱俩谁跟谁。嘻嘻哈哈就过去了。
但同样的话,你爸妈和你说:该结婚了,老大不小了。
你就无法嘻嘻哈哈了,会觉得有压力,父母好像在催你,干涉你的人身自由和选择自由,你也许还会气得睡不着觉,和他们大吵一架。
再换一个场景,比如有人骂你是二百五,网上一个不认识的人骂你,你一笑而过,犯不着和那样的人争论,但假如父母说你是二百五,杀伤力是巨大的。
同样的话,不同的人说出来,我们的反应是不一样的。
了解清楚这一点之后,我只能说你更加重视父母,对周围其他人没有那么重视而已。咱们不讲这个钝感力,直白一些,就讲一讲「被人影响的程度」。
我说一个不一样的角度:内因是根本,外因是条件。
其实无论是父母还是周围的其他人,对于我们来讲,都是他者。就像我刚才说的,他者的所有言论,都需要先通过我们自己的思考和判断系统,然后才能影响到我们的情绪和行动。那么你看这里就有一个关键点——我们的思考和判断系统。
你现在可以思考一下,父母说的哪些话或者哪些行为让你情绪波动特别大呢?
如果我没有猜错的话,肯定是与你的利益相关的。你不满,但也没什么办法,所以需要借助情绪去表达。
有没有想过人为什么会发脾气?
一般人会觉得,发脾气,就是一时的情绪震荡,发完脾气道个歉就好了,说刚才我不是故意的,我被情绪控制了,不好意思。但这其实都是借口,发脾气其实是一种理性选择,是一种方式和手段,是在局面脱离自己掌控之后,采取的情绪爆发的方案。
你想想你是在什么情况下发脾气的,是一切都在掌控之中,感觉非常轻松的情况下呢?
还是你感觉有很大压力、不顺心、无法解决问题,焦躁难受的时候,希望用喷发的情绪压制对方呢?
这个问题留给你,也很好想,不难。
所以才有句话是这样说的:愤怒是无能者的表现。
能力不够了,只能情绪来凑。能力如果够,那肯定是谈笑风生。谁不要脸面,谁想失态呢?
宣泄情绪是一种方式,还有另外一种方式,是依靠理性。
如何依靠理性呢?你自己有主见,你自己有定见,你对于一些事情的选择和判断是有把控的。在这样的基础之上,父母再给到的建议或者他们的言行,你其实是可以去判断的。
比如我当时毕业的时候,我父母就给我提出了一种就业方向,我不太喜欢,也不太同意。如果我没有清晰的判断,我们呢,可能就会起冲突。但是因为我想明白了,所以我可以和他们沟通,甚至是表达清楚或者说服他们。
发现了吗?最重要的其实还是我们自己。
当一些特别重要的人,发表一些非常重要的言论的时候,而且这些言论还和我们自己有关系,什么时候我们会有强烈的情绪?就说明你的心理哈,并不是很认同。
那么剩下的功课要交给你,你想想,你为什么不认同?你再想想你认同的方向是什么样的?另外就是你认同的方向,你将采取什么样的行动?
这些问题,对于别人可能不重要,但是对于我们自己很重要。你只有想通以后,你才能真正实现内心的自洽和方向的明晰。
当然我说这个,并不是一定要反对别人的建议。当父母给了我们建议,或者父母的一些言行让我们不开心的时候,事后我们也可以冷静的思考一下,真实的情况到底是什么样的?
如果我们的经验和阅历还不足以判断,这里要做一件事情——调查研究,可以多去请教一些比自己年龄大阅历丰富的人,通过别人的经验,站在巨人的肩膀之上,去帮助我们自己判断。
所有的慌乱,都是因为内在的不稳定,以及对于当下局面把控力的不足。
把控力需要两个点。
第一,认知。
第二,经验和阅历。
当然,我最后再说一点。哪怕你发了脾气,也不要过度自责,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我们成长的过程,也是自我完善的过程,慢慢来,不要给自己太大压力。
事后思考,认识到问题,琢磨解决方案,积累的场景越来越多,我们处理问题的手法就会更多样,心态也会更加包容。
祝好。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