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海丝遗风一条街 福建最冷门的两条街巷

人气:141 ℃/2023-10-07 14:34:29

提起福建旅游,很多游客都会想到厦门市,不过隔壁的泉州市历史更加悠久,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厦门都是属泉州府管辖的。

泉州是联合国唯一承认的海上丝绸之路起点城市,是宋代东南沿海最繁华的商埠,一千多年的文化积淀给泉州留下大量人文遗产,很多已经成为旅游景点。

在泉州众多旅游街巷中,西街是最热闹的,金鱼巷和中山路则一直默默无闻,很多游客直接把它们错过。

金鱼巷位于泉州府文庙附近,街巷的最窄处只有3米。

这条街巷虽然偏僻少人来,却隐藏着很多地道的泉州小吃,五叔公土笋冻、沙茶面、四果汤都很有特色。

金鱼巷的建筑保留了清末民初时期的风格,有些楼高两层,有些只是平房,外墙为红砖结构,大门上贴着富有地方特色的门神图案。

金鱼巷为什么叫“金鱼巷”呢?其实和金鱼没有半毛钱关系。

这里的“金鱼”指的是古代官员佩戴的金鱼袋,这种袋子绣有金鱼图案,过去只有官阶较高的人才有权佩戴。

金鱼巷在宋代的时候叫“谢衙”,福建转运使谢仲规曾经在此建造宅院,其后人又在同一条街巷建造了祠堂。

谢家一门显赫,是当时泉州城有名的“金鱼世家”,其家宅所在的街巷很自然地改名为“金鱼巷”。

中山路和泉州西街相连,是泉州历史街区的一部分,不过比起西街的游人如织,中山路虽然车流密集,但大多数都是本地人,外地游客不多。

西街保留了明清时期的建筑风貌,年纪更轻的中山路则保留了成片的骑楼建筑群,这些建筑大部分建造于上个世纪初,见证着泉州城的百年沧桑。

中山路骑楼建筑群的兴起和下南洋文化的有关。

清末民初,福建及广东一带兴起了下南洋热潮,有些人在途中葬身大海,有些人在南洋奋发图强,发挥“爱拼才会赢”的精神,在上游社会争得一席之地。

发迹后的南下华人纷纷回乡建设营商,泉州中山路建筑群的风格和当时闽南华侨的海外反哺有莫大的关系。

上个世纪初,中山路是泉州城内最繁华的商业街之一,街区内除了骑楼建筑,还有简约典雅的教堂。

百科

More+
首页/电脑版/网名
© 2025 NiBaK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