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描红和临摹可以当成作品吗?书法中,如锥画沙如印印泥

人气:491 ℃/2024-08-13 20:35:55

练习书法的人大概都知道古代书论里有锥画沙,如印印泥的说法吧,这句话见载于唐蔡希综《书法论》,据说先是由褚遂良提出用笔要“如印印泥”,然后再由张旭冥思苦想,其后用锥画沙而悟。对于“画沙印泥”,黄庭坚是这样理解的“如锥画沙,如印印泥,盖言锋藏笔中,意在笔前。

我觉得黄庭坚这话只说了一半,另一半比较务实的精华却没有说出来。下面我来为大家具体解释一下这个概念。对于具有书法天赋的人来说,理解相对容易,而且实践起来也不难。不理解也没关系,只要循序渐进的学习,一定可以取得不错的效果。

先说锥画沙:

关于锥画沙,我个人觉得锥画沙如果把它说成是笔法,可能过于牵强了,虽然这么说不算错,但是绝对是很大的误区,这种误区会让你的学习走很多弯路,得不偿失。

我觉得锥画沙并非笔法概念,而是基于笔法基础之上的控笔概念,锥画沙的感觉是要靠腕子的平衡力来实现的,也就是在笔尖保持中锋的基础上进行线条由起笔至收笔的水平平衡能力。所以我说它属于控笔能力范围,而非笔法。因为如果你能深入到锥画沙的程度的话,必定已经掌握了基本笔法,然后根据笔法发挥控笔能力而已。而这个控笔能力的强弱,也会决定书法水准的高低与个人书风的形成。非常至关重要。

锥画沙式的控笔核心在于腕子和指端的协调配合,这个只要多练习就可以。最关键的是你要真的理解这种关系。腕子是支点,而指端是发力点,当然我是拿小楷和行书来说的。大家可以试一试。

再说如印印泥:

这个概念我个人大胆猜测,应该是提与按的技法范畴,也有控笔的概念范畴,其实就是关于提按的力度和收笔的弹起力度。我记得古人的分析应该是下笔稳重,沉着,不见起止的痕迹。我不否认这种分析,只是有不同见解而已。我觉得如印印泥是与锥画沙有连带关系的,否则也不会放在一起来说,这种连带关系可归纳为:中锋运笔的保持 转折处的微弱提按=一气呵成的连带书写过程,不需要任何迟滞,方可贯通一体。这也是魏晋笔法的精髓吧。

唐朝的诸位书法大家改进了楷书,使楷书发展到了巅峰时代,可为创新,更是创新的终点。后世楷书再无创新,只有继承而已。

所以唐朝书法家对锥画沙与如印印泥也做出了另外方向的延伸理解,这也是无可厚非的,毕竟要服务于书学创新嘛。以上就是我个人的粗鄙看法。仅供参考。

百科

More+
首页/电脑版/网名
© 2025 NiBaK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