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小凤丨文
在河南信阳,大别山绵延于南,淮河蜿蜒于北。好山、好水、好风光,“孕育”了丰富的生态食材,这才烹饪出了独一无二的信阳美味
这样原生态的信阳菜,不仅味道好,“文化课”也没落下。
你知道吗?信阳菜流传至今已有近3000年的悠久历史。
在城阳城遗址博物馆中陈列有代表周朝礼制的九鼎八簋[guǐ],饮酒用的青铜耳杯、烧烤用的炙炉,陈列器具的漆木器等一应俱全!
你看,咱们信阳从古至今,一直都是吃货的“天堂”!
本期《中国有好菜》信阳特别节目,“河南卫视&老饭骨”首次联动。
师承国宴大师郑秀生、老饭骨传人李党,带着大家一起发掘信阳菜的智慧之处,解锁文化满满的“硬核”美味信阳菜!
01
信阳老鸭汤
传承三千年的美味
“两千年建县,三千年鸭汤”。
在信阳商城老鸭汤妥妥的历史悠久的名菜!据传在商朝的时候,信阳人就开始养鸭子吃鸭子了。
(小编:喝鸭汤?商朝人爱喝汤?莫非这就是商朝君主“商汤”名字的来历?古人诚不欺我也~)
要想做好“老鸭汤”,成功的第一步就是选好一只鸭子!
那么问题来了——什么样的鸭子最适合做老鸭汤呢?
首先,这鸭子还得用咱们河南信阳的特产淮南麻鸭。麻鸭体色以黑、灰为主,肉质细嫩,营养丰富。
其次,鸭子要选带一点脂肪的,年轻一些的放养鸭。它既能用脂肪保证汤的香气,又因为放养肉质很紧实,保证了鸭肉的口感,让汤和肉达到了完美的平衡。
传承了三千年前的鸭汤,那得好喝成啥样?
没有科技与狠活,用潢川当地小萝卜、小火慢炖炖出的鸭汤,鸭脂黄亮,肉酥汤鲜。清香、味甜、可口。
那可真是“闻起来棒,吃起来香,喝到肚里亮堂堂!”
养生又滋补,一整个期待住!
如果让这份美味再升级一点的话,那么“老鸭汤”国宴版,绝对是王炸中的王炸!
无骨、养生、多层次的口感与香味,融合成绵长的回味与甘甜。
千年的传承,没有禁锢住信阳人对于美食极致的追求,他们通过经验和智慧,寻找到了汤与肉的完美契合方案,这大概是对“吃货”二字最好的诠释了吧!
02
信阳煲仔饭
周朝就开始“干饭”?
家人们,谁懂啊?煲仔饭竟然也是古代美食!真是一整个大震惊!
煲仔饭最早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周朝。周代八珍中的前两珍淳熬和淳母,分别就是肉酱油浇饭和肉酱油浇黄米饭,和如今的煲仔饭非常的相似。
信阳地区出土的文物中,陈列有代表周朝礼制的九鼎八簋,继承了商周饮食传统的信阳,也可以说是从周八珍演化过来的煲仔饭的发源地之一。
一说到煲仔饭可能很多人第一时间会想到广东煲仔饭。
与广东煲仔饭的灵魂锅巴和酱汁不同,信阳煲仔饭更适合信阳人的“胃”!
为了保证锅巴的酥脆感,信阳煲仔饭将米从长粒香换成了五常大米,做出的锅巴不仅嘎嘣脆,厚度上也是翻了一倍,甚至还有既好吃又好看的双面锅巴!
因为锅巴加厚,再加上信阳人口味偏重,在酱汁上信阳煲仔饭更加浓厚,汤汁多多裹满锅巴,那味道别提多棒了!
五常大米的香气加上超厚的锅巴与浓郁的酱汁,让信阳煲仔饭成了独属于信阳的舌尖风味。
03
潢川贡面
这一碗,是大唐的味道~
接下来这道美味可就厉害了,不仅是“名满天下”,还是“皇家御用”,它就是——潢川贡面!
根据《光州志》记载:唐代潢川已生产挂面,当时“风销华夏,夺魁九州”,被人们称为“光州魁面”。
据说是武则天登基时,要求光州进贡空心挂面,光州师傅从炸馓子中得到灵感,做出了空心贡面。
潢川贡面至今已经有1300多年的历史,已经传承了七代,全县从业人员约1700人,年产值3.7亿元,妥妥地“独当一面”!
空心贡面是挂面家族的王者,满口爆浆的碳水快乐是普通挂面不能比拟的。
要问“空心挂面”为何“空心”?要解开这个谜题,还得从和面说起。
和面的过程中,不断揉搓面絮的同时,连同空气也一同揉进面里,再经过反复拍打,就能让面饼的表面和内部形成无数气泡,而这些气泡就是空心最初的样子。
但问题又来了,气泡保存得再好,一切还不就跑了?
为了解决这个难题,咱们聪明的潢川人用盘子边把面切成面条,这样就能把气泡保留在面条内部啦!
就问你这操作6不6?
醒好的面条,挂上小架子拉呀拉呀拉……细细的空心面就大功告成啦!
没有科技与狠活,信阳人把生活的智慧,用双手融入到一根细细的贡面中.
现如今除了传统的鸡汤面,咱们潢川贡面也解锁了贡面的花样做法~
贡面遇见小龙虾,“河南香草”荆芥也加入战队,这独特的味道是传统与现代的激情碰撞,是青春与热烈的狂舞~
这一口,遇见大唐,也解锁了酣畅!
锁定 河南卫视
8月2日 21:28
中国有好菜
解锁传承千年“硬核”信阳菜!
本节目由河南五谷春酒业股份有限公司冠名播出
点击“阅读原文”,上大象新闻预约《中国有好菜》直播,与唐小妹一起寻味信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