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烈火英雄》上映以来备受关注,有人说:“紧张又难受,活生生赚走我一筐眼泪”,有人说:“这群最该被关注的人,终于被拍成了电影。”
确实,这部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电影首次向大众展示了“消防员”的日常,也让大众真正看到了“大火无情”,可就在有人质疑电影是否夸大煽情的时候,有人却说:电影太假!因为现实比这更惨烈。
在刚刚过去的“利奇马”台风中,救灾英雄的最美睡姿火遍全网,他们当中很多是消防员,经过一夜奋斗,他们精疲力竭,席地而卧,但这样的彻夜奋斗却不仅此一次,而是在无数个救火现场。
随着我国老龄化的到来,截止2017年9月,我国养老机构数量已超过14万家,而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退化,逃生能力弱,养老机构的消防问题尤为重要。夏季高温炎热,火灾隐患增加,尤其需要注意。
2015年河南鲁山养老院特大火灾导致39人死亡,其起火原因就是因为电器线路接触不良发热高温,导致附近易燃物起火。
2018年8·25哈尔滨重大火灾事故死者20人,全部为某老年旅行团成员。事后,据旅行团工作人员表示:“烟雾报警器没有响,也没有洒水,楼道里都是烟,看不到安全出口的地灯,也没找到消防栓……”逃出的老人则表示,“宾馆像迷宫一样。”
可见,消防工作不是一朝一夕或一人之力可以完成的,而是从前期设计到后期运营多方配合展开的。
今天我们邀请欧葆庭中国区工程与设计总监安先生、欧葆庭仙林国际颐养中心工程与维修主管焦先生跟我们聊一聊养老院消防的前世今生。
问:从建筑设计角度来说,针对消防会做哪些考虑?
安先生:首先像我们平时看到的一栋楼,对于普通的使用者来说,它是由不同的功能区组成的,比如娱乐区、休息区、商业区、餐饮区等等,还有很多操作间、电梯井等等这些我们一般看不到的区域。而从消防的角度来说,在最初的设计中,设计师需要根据规范的要求,按照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和面积,在建筑物的每个平面上划分出防火分区,以防火墙和防火门等隔开。也就是说如果某个区域发生火灾,尽量将火控制在某个区域内,避免快速蔓延整栋楼。每个防火分区需要有若干逃生通道通向室外。这是基本的消防考量。
问:不同分区的防火门功能有什么不一样吗?
安先生:不同区域防火门功能会有不同。例如每个安全楼梯口都会有防火门,要求是保持常闭状态,逃生时启用。还有不同分区之间也会有防火门或者防火卷帘,这种隔断形式平时是常开的,所大家不常注意到。一旦火灾发生,会自动关闭,阻隔不同的分区。
问:防火门为什么能阻断火源?采用了特殊材质?
安先生:根据重要性等级,各个区域的防火门要求不同,在火灾中有效阻隔火焰传播半小时到3小时不等。简单的来说,根据防火分区的面积和重要等级,面积越大,里面的人越多,撤离所需要的时间越长,要求就越高。安全逃生楼梯的防火门要求一般是比较高的。当然,使用何种防火门就涉及到面积、人数、疏散路径和疏散时间的计算。
问:养老机构在消防上会有哪些特殊要求?
安先生:养老机构比较特别,因为老年人行动不方便,遇到火灾紧急情况,撤离是比较困难的。老人很难单独撤离,而是需要他人协助。为了方便平时老人的行动和紧急情况的疏散,走廊的宽度就建议不低于1.8m,比一般建筑要求宽。另外,考虑到老年人上下楼梯不便,在每个楼层都要设置避难间,利用防火墙和防火门与其他区域分隔开。遇紧急状况,能行动的老人通过安全疏散楼梯撤离,行动不便的则在避难间等候救援。还有比如灯光的要求等等,都要根据老年人的情况来考量。
问:养老机构多久进行一次消防培训?
安先生:法律要求每年至少2次全员培训。我们会组织老人和员工必须全体参加消防演练。通过一次次演练,了解工具的使用,熟悉逃生路线,这样才能在紧急情况下冷静撤离。
问:出现火灾应该如何撤离?
焦先生:首先一旦烟感监测到火情,我们在消防监控室会看到火灾报警具体的位置,安排人员前往现场检查。如果是真实火情,我们立即依照内部的消防紧急扑救与紧急疏散预案,进行初步火灾扑救与人员撤离,拨打119报警,并通过消防广播系统通知全楼人员。
撤离时每个人要做好个人防护,带上防毒面罩,防毒面罩存放在每个房间和每个区域的指定位置。这一步非常重要,因为在很多火灾中的死者,大部分并不是被火烧死,而是因为吸入浓烟窒息。
准备好防护,再根据疏散路线,由各个区域的消防负责人带领,从各区分别撤离。撤离时不要乘坐电梯,火灾情况下电梯可能随时会断电,我们在电影中也看到油库的阀门因断电而只能通过人工关闭,所以火灾时乘坐电梯是非常危险的,必须走安全楼梯。这也就是为什么安全楼梯里要求不得堆放杂物,因为这是火灾时的逃生通道,而杂物本身也容易导致火势蔓延。
问:很多安全楼梯都容易堆放杂物,怎么避免?
焦先生:首先要靠大家自觉,这是性命攸关的事,但是也要靠机构管理部门的定期巡查。电影中第一次出现的救火镜头就是在被杂物封堵的安全楼梯口,救援人员差点走投无路。这些地方平时看着浪费,但是不能因为方便就随便占用,一个小小的举动,可能会酿成大祸,还有建筑物旁的消防车通道,也是不能随便占用的,一旦发生火灾,消防车进不来,那就阻断了别人最好的救援机会。而作为工作人员,就是要加强检查,避免此类事件发生。
问:灭火器和消火栓怎么维护?
焦先生:大家在公共场合或者小区楼栋里都会看到消火栓和灭火器,这些必须定期检查,过期的灭火器是没有办法使用的,也就失去了原本的作用。消火栓是由消防人员救援使用的,必须保证供水畅通,不然也是徒劳。电影里的远程供水团队就是要保证供水的畅通,为前线做好后援。另外,养老机构内的管理人员还需要定期检查消防烟感报警器、喷淋、消防泵、紧急疏散指示灯等所有消防相关的设备。
问:从运营角度,如何做好消防管理?
焦先生:除了对消防硬件设备进行定期维护检查,确保设备正常运行,还要坚持2小时1次的消防防火巡查,消防控制室必须24小时有人值班。
鉴于养老机构的特殊性,我们还制定了特殊的运营制度,每天需要登记入住的老人数量和姓名,跟踪老人外出就诊和探亲的实时状态,以及机构内来访人员的出入记录,目的是明确任意时刻,机构内的总人数。
还有比如紧急疏散情况下使用的身份标识牌系统。机构常备固定数量的身份标识牌(数量为机构最大床位总数的110%),会在每个老人撤离机构时,分别佩戴在每个人的身上。目的是为了防止人员走失,或者在人员被救护车接到别的医疗机构的情况下,也能识别其身份。另外,通过清点发放剩余的标识牌的数量,也可以推算出有多少人员已经顺利撤离。
问:发生火灾,我们如何自救?
焦先生:牢记“三要三不要”:
要镇静分析,不要盲目行动。明确自己的位置,回忆位置走向,分析周围的火情。不要盲目开门开窗,可用手先摸一摸房门,如果很热,千万不要开门,不然会助长火势或“引火入室”;也不要盲目乱跑,这样有可能造成不应有的伤亡,在火势未蔓延前,可朝逆风方向快速离开。
要选好逃生办法,不要惊慌失措,如必须从烟火中冲出楼房,要用湿毛巾、衣服等包住头脸,尤其是口鼻部,低姿行进,以免受呛窒息。
火场人员要尽量有序迅速撤离火场,不要大声喊叫,避免烟雾进入口腔,造成窒息中毒。如火场逃生之路均被大火切断,应退居室内关闭门窗,有条件的可向门窗上浇水,延缓火势蔓延,同时向窗外扔小的物品或打手电求救。
诚然,与台风一样,火灾是突发事件,但如何及时控制,减少救援困难,避免悲剧,学好消防安全知识,却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
为了方便大家学习和应用,小葆为大家整理了养老机构和居家消防安全重点知识:
养老机构防火基本要求(以下选自《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2018年版))
1 独立建造的一、二级耐火等级老年人照料设施的建筑高度不宜大于32m,不应大于54m。
2 相邻护理单元之间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 的防火隔墙分隔,隔墙上的门应采用乙级防火门(耐火时间为1个小时),设置在走道上的防火门应采用常开防火门。
3 每个防火分区或一个防火分区的每个楼层的安全出口或疏散楼梯不得少于2个。
4 3层及3层以上总建筑面积大于3000m2(包括设置在其他建筑内三层及以上楼层)的老年人照料设施,应在二层及以上各层老年人照料设施部分的每座疏散楼梯间的相邻部位设置1间避难间。
5 供失能老年人使用且层数大于2层的老年人照料设施,应按核定使用人数配备简易防毒面具。
6 5层及以上且总建筑面积大于3000m2(包括设置在其他建筑内五层及以上楼层)的老年人照料设施应设置消防电梯。
养老机构防火管理
1 加强日常消防安全管理,责任到人。消防报警系统及时清障,安全逃生标识要明显,电器电路及时检修,消防通道不得存放杂物。夏季炎热,尤其需要防止线路老化和超负荷用电。
2 定期组织培训,成立应急小组,具备专业能力。一旦发生紧急情况,联系救援,进行初期扑救,组织疏散。
3 疏散人员必须具备专业能力和较强的心理素质,指挥镇定,避免引起恐慌,疏散要分散人流,避免大量人员集中在一个出口。
4 重点救援行动不便的老年人,及时清点人数。
5 向老年人和员工告知正确用火、用电方法,加强自查和监督。
6 定期组织消防演练,有自理能力的老人掌握必要的逃生和自救知识。
居家防火及自救知识
1 家中可备好防毒面罩、灭火器(一般小区每层都会有灭火器)。如有老人小孩也可以准备烟雾报警器,以便及时发现火情(尤其是夜间火灾高发时期)。发生火灾时,首先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做好自我保护,也可以准备手电、口哨等可以引起救援人员注意的工具,以便被困时可以发出求救信号。
2 如果是电路或者油着火,不要用水或泡沫灭火器扑灭,应该用干粉灭火器或者湿棉被等扑灭。
3 夜间睡觉关闭房门可以有效阻隔大量烟气进入房间。如果是封闭的房间内着火,首先救人,不要随便开窗。
4 如果有液化气罐或汽油等易燃易爆危险品应尽快抢出。
5 老年人尽可能安排在容易疏散的楼层。逃生时不要乘坐电梯,应从安全楼梯疏散。
6 无论自家或邻居起火,都应立即报警,不能只顾灭火忘记报警。
多学一些消防安全知识,
就可以减少一份危险的发生;
多做一个正确的举动,
就可以让消防员少一次彻夜不眠;
多一些责任意识,
就可以多挽救一条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