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金小牛跟大家分享5本在知乎书籍推荐类目下,被推荐次数最靠前的书籍,涵盖了思维方法、文学小说、人类进化趣读、人际关系、沟通等5个角度,书荒的朋友,赶紧翻起来啦!
top1:《学会提问:批判性思维指南》作者:【美】尼尔 布朗,斯图尔特 基利
豆瓣评分:8.6
小时候读过最多的就是课本了。在我的印象里,课本就是最对的权威,因为你如果不按照课本来,你的试卷答案肯定不合格。久而久之,我会认为老师讲的不会出错,专家讲的我听不懂但一定有道理,课本怎么可能会出错,照着背就对了。因为要应试,所有填鸭式学习,成了一种快速应付考试的常见方法。
课本无疑是要教会我们知识,出书的编辑和作者肯定也是想用知识说服我们。但是生活总会告诉我们,适合自己的才是最正确的。《学会提问》就是在教会我们如何用批判性的思维,去分析看待书本,讲演者,专家等所谓权威们所表达的东西。
海绵式思维、淘金式思维、弱势批判性、强势批判性,分清各种思维方式,可以帮助我们用更客观,中肯的态度和批判思维去思考和分析。
当然想做到何时都能用批判的眼光看问题,也不是那么容易。常见的刻板印象,信念固着,确认性偏见,快思考的犯错等等会影响到我们的日常行为。因此我们要学会在别人的论述中,更快的找到他们想说服我们的论题是什么,理由和结论是什么,是否与表达着的价值观捆绑在一起,可信度有多大。才能更加明确在当下语境中,传播者想要表达的意思。
书里给了很多技巧性的方法及在结尾的小训练,是一本很受用的书籍。
读完这本书,最大感受就是,在与人对话中,尽量控制自己的情感,避免情感控制思维,多点用批判的眼光去交流和回答。如果你是一个容易情绪起伏的人,建议你尝试用批判的思维去处理你日常发生的众多小事,或许能更好的帮助你脱离某种情绪的困境呢。
看看豆瓣书友都说些什么:
永远不要把自己的行为建立在别人评价的基础上,永远不要把自己变成公众的傀儡。在这个权威如此霸道、科学是伪科学的时代,创新和批判精神更为可贵。注意,我并不是在谈科学研究,而是你的生活态度和人生选择。
如果豆瓣评分有十星,我一定给这本书评十星。我是一个常常对舆论和他人的言辞感到困惑的人,我总是担心被忽悠,但自己却没有辨别真假言论的慧眼,所以总是很纠结。阅读这本书,对我来说,是锻炼独立思考思维习惯的入门。@胡柚
top2:《活着》作者:余华
豆瓣评分:9.4
其实这本小说之前也一直有人给我推荐,今天正好花了一个下午把它读了一遍。读完就一句话,难受。悲凉,无奈,一切那么现实,生活却仍旧要继续。你可以歇斯底里痛诉命运的不公,也可以尽情的体验人生的百味。
小说中的主人福贵是民国时期的一个地主家的少爷,年轻时由于嗜赌放荡,输尽家财。父亲被气死后,福贵一家成为佃农,并很快被国军抓壮丁卷入国共内战。随着内战、三反五反,大跃进,文化大革命等社会变革,他的人生和家庭也不断经受着苦难,所有亲人都先后离他而去,仅剩下年老的他和一头老牛相依为命。
作者余华用第一人称角度,详实貌似平缓的口吻,讲述福贵起伏悲惨的人生。
感觉福贵就坐在我的跟前,讲述着他的人生故事。
几度转折,读到福贵家人相继离去,也几度揪心。最让我揪心的就是有庆被过度抽血死亡那段,好端端一个活蹦乱跳的生命,就因为有人想讨好权贵,就这样白白成了替死鬼,直至最后被冷漠抛弃。
看着老年福贵独身一人,讲述亲人逐个逝去的悲惨故事,仿佛每翻过几个章节,就注定有一个家人会离他而去,看似意外,却更像是命运安排好的。相比之下,福贵简直是厄运缠身。是福贵的个人命运,更像是那个时代背景下,大众平民的缩影。
福贵的娘说,活着就不怕穷;家珍说,一双儿女(有庆、凤霞)走在她前头,她也算不用再为他们的将来担忧了;养一只牛过上好日子是小苦根的盼头;小苦根是二喜活着的盼头;老牛是老年福贵的盼头,仅有同病相怜的伙伴。活着虽苦,活着却也是盼头。
不管顺境逆境,我们都应该好好生活。我其实挺意外本次的统计结果,《活着》竟然推荐次数最高,或许小说同名电影《活着》的主演巩俐和葛优形象给我印象太过深刻,以至于通读小说的时候,代入同感超强。建议有空的小伙伴也可以去刷刷电影版。
看看豆瓣书友都说些什么:
虽生犹死,虽死犹生。——@努力努力再努力
卑微如蝼蚁,坚强如大象。——@一颗花白
在艰苦中前进,在平淡中活着。——@一呈影娱
top3:《人类简史》作者:「以色列」尤瓦尔 赫拉利
豆瓣评分:9.1
很讶异于作者凭着一己之力,如何在短短的几百页篇幅中,表达着他的人类简史。本以为是一本枯燥难懂,如传统历史课本一样的书籍。却发现对作者关于历史,考古,宗教,文化,社会等的解读,不仅有众多依据和理论,却也有着不失作为一本文学作品的可读性。
作者不仅仅从历史的角度,来解构人类的历史,各中也包含着如“哲学”般的哲理。没有系统的关于历史事件的记录,换之通过一些历史片段和现象,来说明某种历史法则和人生道理。
农业革命中,当作者谈到肉牛与犀牛的进化中,无疑肉牛是成功的。因为在数量上,犀牛已经濒临绝种,而肉牛的数量上绝对占据优势。然而肉牛在生来就被困在格子间,并在此度过它的余生,因为离开笼子,它的过度运动就会导致肌肉不够柔软,牛排则不够鲜嫩多汁。而犀牛,不管进化不进化,对于个体而言,都不会影响到它的生活质量,到哪里都无拘无束,这样的相比之下,肉牛的进化则成了地球上最悲惨的动物
一篇篇看下来,你会发现,这本书简直跟传统的历史书籍相差千里。随处可见,是作者对于“人类”历程的思考,最终如何看待基因工程学,是打着治病救人的口号去科学活动,还是去实行给别富人的长生不老计划呢。如果人类真的被科学“升级”,极少部分人成了永远年轻的物种,那人类的历史,又将会被如何改写,发展还是破灭?
因为作者的不按常理出牌,每读过一页,都有种迫不及待想看看还有什么有趣解读的好奇心态。顺着作者的思路,一路探寻下去,一口气吃到整本书。相信看完这本书,你也能从人类历史的角度,找到关于人类话题的新思路。
看看豆瓣书友都说些什么:
从生物学的人类演化,到历史学的社会理论,最后到心理学的幸福感,用不到40万字回顾人类发展的关键进程,刷新你的世界观。最让我印象深刻的几个观点,一是”社会秩序都是由主体间的想象所建构的,语言和文字补足了人类基因中缺乏大规模合作的生物本能“;二是”历史从无正义,秩序既不中立也不公平“;三是历史的大方向就是文化的全球融合,包括经济、政治和宗教,单一并非同质。值得一提的是作者对佛教、伦理、科学都有深刻的洞见,尤其是对‘人类中心主义’的揶揄随处可见,例如食品工业、消费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批判。@glacial7
top4:《亲密关系》第5版作者:罗兰·米勒/丹尼尔·铂尔曼
豆瓣评分:9.0
这本书单从目录看起来,十足像一本枯燥的教科书,但实际上可读性很强。虽然涉及到很多理论性的词汇,但是全书基本都是用领域相关调研、实验数据、案例、图表,进行客观的解读,很多观点让你看完有一种恍然大悟、收获颇丰的感觉,忍不住想一直看下去。
这是一本专门针对人际关系的书,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有人际关系的存在。全书有12个章节,从人际交往和沟通、人际关系相关研究、社会认知、友情、爱情、性爱、婚姻等方面,由浅入深,层层进行剖析,解读各种行为的规律和特点。
这本书从开始发行至今,一直受到众多读者和心理学相关专业人士的追捧,收获很多口碑。因为读完真的让你收获很多,比如什么才是亲密关系,亲密关系仅限于伴侣关系吗?广义上的亲密关系,其实更应该对应于‘泛泛之交’,亲密关系可以众多的维度进行衡量,比如双方的了解程度、关心程度、相互依赖程度、相互一致性、信任度和忠诚度等。
又比如我们常说朋友、同学、爱情之间惺惺相惜,而互相吸引的基础,是一种奖赏。简单说,就是在这个人际交往中,可以直接带给我们一种愉悦感的奖赏。比如你们之间面对共同的爱好有说不完的话,觉得彼此就是知己,又比如初次相识,拉近你们关系的可能是因为你们名字相近这样毫无由头的理由。
说到闺蜜在一起更喜欢分享情感,而男性朋友之间则更喜欢打打篮球、谈谈政治等。是因为女性本身就爱表达情感,自我感觉吗,显然并不是。比如在读书年纪,女同学之间喜欢手牵手去洗手间,当然男同学之间也会一起去洗手间,但是最亲密的方式,也就是肩搭肩,因为你不可能看到两个大佬爷们手牵手去上洗手间。
这并不是男同学的基因决定了天生就应该是这么爷们,而更多的是因为社会环境的不允许,所以男性一般不会轻易表达自己的情感感受,因此在感情的表达上,男性会更依赖与自己的伴侣。而女性则有更多选择,除了伴侣,还会找自己的闺蜜去宣发自己的情感。
全书对人际和亲密关系的解读,既细腻、客观,同时又不乏深度。相信看完整本书,你一定会有所收获。
看看豆瓣书友都说些什么:
人是社会性动物,这句话精辟概括了对关系的需求是人类本能,而本能是可以被研究和善用的。从宿命信念转变为成长信念则是学好亲密关系这门课的前提。一本非常通俗好看不乏深度的心理学手册。@会跳舞的打字机
强烈推荐的一本书……不管是尚未真正有过亲密关系,还是正在处于一段亲密关系中,又或许是结束了一段亲密关系,这样基于心理学专业视角的实用读物都是非常有益的。我打算买一本屯着。@海阔天空祝沽笙
top5:《非暴力沟通》作者:「美」马歇尔 卢森堡
豆瓣评分:8.4
什么是非暴力沟通?
非暴力沟通不主张绝对化的结论,提倡在特定的时间和情境中,进行观察,并清楚地描述观察结果,最后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再提出请求。
非暴力沟通是马歇尔·卢森堡博士发现的一种沟通方式。反观现实,多少言语上的指责、嘲讽、否定甚至比肉体上的伤害还要令人痛苦。有时因为无心的语言,也经常引起了很多不必要的误会、隔阂和敌对。
在这个容易产生焦虑、沮丧的社会环境下,良好的沟通,可以更快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非暴力沟通意味着要让爱融入我们的生活中,让尊重、理解、欣赏,感激、悲伤和友情,而不是自私自利、贪婪憎恨、偏见、怀疑和敌意等,来主导我们的生活。
每个人都经历过暴力沟通,小到比如小时候经常会出现的场景,你不喜欢吃蔬菜,妈妈把菜夹到嘴边,你随便嚼了几下便吐了出来,妈妈气到对你吼,“不吃青菜就不健康!”你还是拼命嘟囔着嘴,甚至跟妈妈生气。其实妈妈让你吃蔬菜,本来就是出于关心你的身体健康。如果这时候,温柔的妈妈有意识到越跟小孩闹脾气,小孩会越不听话,然后立马换个平和的语气,说:“宝贝,如果你老是不吃蔬菜,妈妈感到很担心。如果因为营养不良,身体出现问题了,妈妈会很自责。”所以不要低估小孩子的共情能力,听到这样善解人意又柔情的话,相信他们会听进去家长的话的。
只要你善于观察生活,乐于尝试用非暴力沟通去解决人际中遇到的问题,相信环境带给你的幸福感也会随之上升的。‘相信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会变成美好的人间。’
看看豆瓣书友都说些什么:
对像我这种,自觉有理性,有判断力,有洞察力,有常识的人,很喜欢带着批评的角度去看一本书,时刻准备反驳作者的观点,发现他逻辑的漏洞(这样才能更好的看一本书)。这本书也存在前后逻辑的问题,当然可能是因为适用范围的不同。也存在中国化的问题。但是书上的基本逻辑和方法很能给人启发。领会精神,努力转化为自己的程序化知识,是十分关键的。发现自己有沟通问题的时候,值得细细品读。非暴力沟通,也可以与自己进行。@掐出新鲜
社会上关于变态老师的说法不少,很多都是因为沟通方式不当引起的。受虐的学生经常会用“他虽然打我,但我知道这是对我好的”这样的理由来宽容大人们简单、粗暴的行径。大人们也会用“打是疼,骂是爱”这样的话搪塞过去。暴打是疼,罚跑操场50圈算哪门子爱?这本书提出了一种很好的沟通方法,我也在不断尝试身体力行,发现一件事:当你这样说,他们真的会听。@E
我是金小牛,聚焦个人成长和职场问答,擅长学习,坚持输出干货!
欢迎关注我,获取更多干货内容。一起交流,快速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