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比较知名的师范大学除教育部直属的六所师范类院校外,还有部分省属“双一流”师范院校,比如湖南省管理的湖南师范大学、广东省管理的华南师范大学、江苏省管理的南京师范大学、北京市管理的首都师范大学等。
不过今天我们不聊这些“双一流”师范大学,而是谈谈这三所“非双”(非“双一流”)师范大学,他们实力强就业好,毕业生很容易进入体制内,认可度不输“双一流”,考上就是赚到。
上海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是一所以文科见长兼具教师教育特色的文、理、工、艺等学科协调发展的综合性大学,也是上海市重点建设高校、上海市高水平地方高校(学科)建设试点单位。
该校有徐汇和奉贤两个校区,占地面积153万多平方米,在读全日制本科学生20000多人,研究生8000多人,留学生2700多人;拥有1个国家重点学科、11个上海市重点学科、11个学科进入上海市高峰高原学科、1个国家文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1个国家重点培养人才基地、1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教育部国际教育研究培育基地、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1个上海市重点智库、1个上海高校智库、3个上海市重点实验室、1个上海市国际联合实验室、2个上海高校重点实验室。
上海师范大学是大学排行榜上的常客,且位次较高。2020软科中国大学排名,上海师范大学排国内第98位;2020QS亚洲大学排名,上海师范大学排中国内地高校第59位。
据该校2019年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显示,上海师大2019届毕业生总体就业率为95.9%,其中博士生就业率为100%;85.69%的毕业生在上海本地就业;超过一半的直接就业毕业生去了教育单位(事业)、国有企业、党政机关等体制内单位;选择深造的本科毕业生中,约一半进入到“双一流”建设高校。
福建师范大学福建师范大学肇始于1907年,是一所有超过110年办学历史的“老校”。该校2014年被确立为福建省重点建设的三所高水平大学之一,并于同年入选教育部“卓越教师教育计划”;2018年,学校被确定为福建省一流大学建设高校。
福建师范大学占地面积约4000亩,有85个本科专业(2019年招生专业78个),2.3万余名全日制普通本科学生,7千余名各类研究生,1名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3名双聘院士,9名国家“万人计划”入选者,4名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8名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含海外),近六成的专任教师拥有高级职称。
第四次学科评估,福建师范大学有3个学科进入A类、12个学科进入B类,A类学科数、AB类学科数均位居福建省属高校第1位,A类学科数并列全国高校第45位。
据该校2019年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显示,福建师大2019届毕业生整体就业率为96.11%;约四成毕业生进入高等教育单位、中初教育单位、机关、国有企业等体制内单位;近90%的毕业生对从事的工作感到基本满意;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总体满意度达到99.51%。
浙江师范大学浙江师范大学是一所以教师教育为特色的综合性省属重点大学,该校自建校以来为社会输送了超过三十万名各级各类优秀人才,其中在教育系统工作的就有二十一万人,浙江省近一半的在职特级教师和省一级重点中学校长是浙师大校友。
该校师资结构合理,拥有1名中国科学院院士、5名共享中国科学院院士、1名中国工程院院士、5名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名青年长江学者、2名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在不少大学排行榜上,浙师大均位列国内百强。2020U.S.News世界大学排名,浙师大排中国内地高校第91位;2020校友会中国大学排名,浙师大排国内高校第86位。
据浙江师范大学2019年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显示,该校2019届毕业生总体就业率为96.66%,地理科学、化学、物理学等11个专业就业率达到100%;超过一半的就业毕业生去了中初教育单位、国有企业、机关等体制内单位;有76名应届毕业生录用为“选调生”,录用人数位列全省本科高校第二;本科毕业生平均初始月薪为 6655 元,研究生平均初始月薪为7401.49 元。
以上三所“非双”师范大学师资力量强、教学水平高,行业内认可度不输“双一流”大学。它们的毕业生就业率都超过了95%,且有较多进入体制内单位的机会。只是,它们的分数线在师范类院校中算比较高的,没有相当的实力基本不可能被录取,如果想报考,从现在开始就要好好努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