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工作的原因,距离第五篇已经过去太长时间。今天我们接着探讨一下《山海经》中的一些怪兽,若是有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留言讨论一下。
上一篇我们说了鹿蜀这个生物,这篇我们继续说杻阳山。
《山海经》原文记载:“杻阳之山。怪水出焉,而东流注于宪翼之水。其中多玄鱼,其状如龟而鸟首虺尾,其名曰旋龟,其音如判木,佩之不聋,可以为底。”
翻译过来就是:“杻阳山,怪水从这座山发源,然后向东流入宪翼水。水中有众多暗红色的龟,形状像普通乌龟却长着鸟一样的头和蛇一样的尾巴,名称是旋龟,叫声像劈开木头时发出的响声,佩带上它就能使人的耳朵不聋,还可以治愈脚底老茧。”
旋龟这个生物在现代还是有迹可循的,文中说道“其中多玄鱼”。玄鱼顾名思义就是玄色的鱼。那么玄色是什么颜色?相信很多人都对这个颜色不是很了解。我在这里简单的说一下。
玄色在不同的时代代表着不同的颜色,先秦时期指的是青色或者蓝绿色的颜色,那时的玄色是蓝、绿不分,所谓“其叶玄玄”。所谓“幽天”,幽为远山的颜色,色调蓝绿。
周代玄多用于指天,“天玄而地黄 ”,颜色基本固定在蓝色色域。绿色色域由幽字指代。“玄天”、“幽幽南山”。
春秋末新产生了汉字“青”,本义是指草木发芽、萌生的意思,于是“青”迅速成为颜色词,指代蓝、绿色调,所以玄天变成了青天。玄(蓝色)、幽(绿色)两个字失去了颜色义,幽由于指代远山剩下了幽静、静谧的词义,玄指天剩下了神秘、不明的词义。
汉代以后,玄被重新定义认为天的本色,月已落日未出的颜色大致为红黑色。玄色起源于玄武,玄武的本意就是玄冥,武、冥古音是相通的。武,是黑色的意思;冥,就是阴的意思。
现代所翻译出来古文中的“玄色”大多指的是红黑色,可《山海经》是先秦古籍,最早提及山海经的是司马迁,他在《史记》中这样写道:“山海经所有怪物,余不敢言之也。”
凭司马迁这句话可以断定,《山海经》在那个时代乃是古籍,以至于他不敢对其所述评断。成书年代肯定在他之前很多年,但具体什么时代谁也无法断定,所以只能说是先秦时期。(先秦时期指的是秦朝成立之前的历史时代,《先秦史》云:“吾国开化之迹,可征者始于巢、燧、羲、农。”;再到夏、商、周这段时期。传说从大约公元前5700年开始到大约公元前2100年的约3600年的时间。)
既然是先秦时期的古籍,那玄色的定义应该是青、蓝、绿这几个色域之间。
文中又说:“其状如龟而鸟首虺尾”,若是有一种生物接近的话,那么就属鳄龟了。
鳄龟的嘴巴前端的上下颌呈钩状,似老鹰嘴一般,锋利无比,可咬断人的手指。应了古人所说的“鸟首”之意。
那这么说,鳄龟应该就是《山海经》中所说的旋龟了!
其实不然。
首先,文中所述的“虺尾”,鳄龟就不太符合。
何为“虺”?
《字汇》:虺,蛇属,细颈大头,色如绶文,大者长七八尺。
《楚辞·大招》:王虺骞只。《注》王虺,大蛇。
《述异记》:水虺,五百年为蛟,蛟千年为龙,再五百年为角龙,千年为应龙。
从上述古籍中可以得出“虺”是一种类似蛇的生物,那么“虺尾”,大致可以理解为“类似蛇的尾巴”。
鳄龟的尾巴上长有肉刺,距“蛇尾”相差甚大。古人不可能犯这么低级的描述错误。
另外,鳄龟属于外来物种,中国自古以来都没有关于鳄龟的记载,它大约是在九十年代左右才引入国内的。
所以,鳄龟不太可能是旋龟。
但中国还有一种龟比较符合《山海经》中所记载的旋龟。它就是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的鹰嘴龟。
鹰嘴龟,又叫平胸龟,它从古至今都在中国大陆上繁衍,并且它的体貌特征跟《山海经》中所描述的基本一致。所以鹰嘴龟应该就是《山海经》中所记载的旋龟。另外还有一种龟也是“鸟嘴”,那就是国家保护动物锯缘闭壳龟。
不知道大家怎么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