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贺兰山和整个宁夏的生态保护,*********总书记一直牵挂在心。今天,跟随总书记的脚步,我们聊聊贺兰山,这座隔开沙漠与绿洲的神奇界山。
贺兰山是宁夏和内蒙古的界山。摄影/王晓勤
宁夏和内蒙古共有的最高山贺兰山,海拔3556.1 米,是中国草原区和荒漠区的分界线。一山隔开沙漠与绿洲,东麓的银川平原是“塞上江南”、“鱼米之乡”,西麓的阿拉善荒原是中国第二大荒漠区。
与周边区域相比,这座处于人类包围之中的生态孤岛依然是半干旱地区的生物多样性宝库,是珍稀动植物的避难所。
宁夏回族自治区的地理走向呈南北状,西南部是以六盘山为屏障的黄土高原,北部是以贺兰山为屏障的宁夏平原。托贺兰山的福,整个宁夏虽然被沙漠包围,但沙漠面积比例只有1.4%,大部分都在中卫沙坡头附近了。黄河从这里入境宁夏,浩瀚沙漠和奔腾黄河在这里相遇。
贺兰山呈东北—西南走向,主脉由西南向东北延伸,是中国主要的南北向山地之一,也是宁夏与内蒙古的界山。它以分水岭为界,西侧为内蒙古的地界,东侧为宁夏地界。
贺兰山东麓的银川平原盛产小麦、稻米和瓜果,是“塞上江南”“鱼米之乡”。摄影/ 王琛
贺兰山共有大小山峰46个,其中海拔3000米以上的山峰有20个。位于山脉中段的主峰俄博疙瘩3556.1米,是宁夏回族自治区和内蒙古自治区共有的最高点。
左手沙漠,右手绿洲
贺兰山明长城位于银川西约40 公里,是宁夏银川与内蒙古阿左旗的交界。摄影/ 王琛
贺兰山形成于晚期的燕山运动和喜马拉雅山运动中,它的山体由太古代至中生代侏罗纪的大部分地层和多期岩浆构成,岩性比较复杂。在贺兰山北段,生成于距今20多亿年的变质岩系广为发育,构造变动剧烈,还伴有多期次的火成岩侵入。这种地质环境很有利于内生金属矿产的形成,所以贺兰山出产各种矿石,是名副其实的“宝山”。
宁夏的土特产中,枸杞、甘草、贺兰石、滩羊、发菜被称为“五宝”,依其颜色分别被称为红宝、黄宝、蓝宝、白宝和黑宝。这五宝,都产在贺兰山上或者贺兰山洪积扇上。
贺兰山的分水岭东西两侧地势不同。西坡较缓,逐渐过渡为内蒙古高原。东坡陡峭雄伟,蔚为壮观。这样的地势,也在贺兰山的东西两麓造就了迥然不同的地理景观。东麓的银川平原,历史上曾有“七十二连湖”,田野上沟渠纵横,盛产小麦、稻米和瓜果,是“塞上江南”、“鱼米之乡”。西麓则横亘着乌兰布和、腾格里、巴丹吉林三大沙漠,它们首尾相连,成为阿拉善荒原的重要组成部分,流动沙丘、半流动沙丘、密集的沙山是那里的主要景观。而阿拉善荒原是中国沙尘暴的源头,是中国第二大荒漠区。
一道山何以隔出两个世界?
为什么在一座山脉的两侧,地理景观差别如此之大呢?这与贺兰山的高大巍峨相关,贺兰山的整个山体与阿拉善荒原和宁夏平原的相对高差达到了2000米,海拔高度的巨大落差,影响了地理环境、气候以及物种的分布。
贺兰山自然保护区生长许多珍稀植物,图为斑子麻黄。摄影/王志成
贺兰山是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当中的重要一环。从距离来说,太平洋似乎比大西洋更加眷顾贺兰山,但这种眷顾已是强***之末,温暖湿润的太平洋季风飘过广阔的中国大陆,来到内陆腹地的贺兰山时,它的步履已经有些倦怠,它把带来的雨水飘洒下来,主要的降水集中在了贺兰山东麓,使得银川平原的年降水量达到183毫米-203毫米。这些降水补充了黄河水的农业消耗,使得黄河能够继续以丰沛的流量,流向下游的内蒙古河套平原。
距今8000年到3000年间,贺兰山地区处于温暖湿润的历史时期,山上树木茂盛葱茏,山下水草丰茂,辽阔的草原分布在贺兰山东西两侧。那时贺兰山的环境,与今日相比几乎是天壤之别。如今的贺兰山,只有中段还存有2.11万公顷的天然森林植被,是我国风沙干旱森林生态系统中的典型代表。
贺兰山多风且风速较快,大风天数每年可达50天,沙尘暴天气每年可达24天。贺兰山南北长250公里,整个山体相对高差2000米,防风范围达到了2500平方公里。贺兰山有效遏制了阿拉善荒原的风沙东移南侵,减缓了银川平原的农田、牧场沙化。高大的山体,还有效阻挡了西北方向刮来的高压寒流,也阻挡了潮湿东南季风的西进。
西北生态屏障丰富的生命世界
贺兰山地处蒙古高原、黄土高原的交界地带,地跨温带草原与荒漠两大植被区域的交界处,是华北森林植被、蒙古草原植被、阿拉善戈壁荒漠植被和青藏高原高寒植被的汇集地,植物类型分为森林灌木、疏林草原、草原、荒漠、草甸和栽培植被等。
贺兰山是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宝贵的种质资源库。在内蒙古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分布有青海云杉等天然次
与周边区域相比,这座处于人类包围之中的生态孤岛依然是半干旱地区的生物多样性宝库,是珍稀动植物的避难所。各种生灵在这里建起了自己的家园。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蓝马鸡、马鹿和岩羊在丛林和峭壁间栖息繁衍,贺兰山红尾鸲等许多小型鸟兽及昆虫也在此栖居。
贺兰山有脊椎动物179种,其中鸟类115种、兽类51种,它们都属于温带草原—森林草原—半荒漠动物群落,其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有豹、金雕、胡兀鹫、白尾海雕等,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有马鹿、马麝、岩羊、蓝马鸡、苍鹰、秃鹫等。贺兰山种子植物有678种,特有种植物有贺兰山棘豆、贺兰山蝇子草、斑子麻黄等10种,准特有种有贺兰山南芥等3种,濒危植物有国家二级保护植物野大豆、小叶朴、花叶海棠等。
贺兰翠雀花是以贺兰山模式标本产地命名的特有植物。摄影/李建平
1956年,新中国建立的第一批自然保护区中,就有贺兰山。人们意识到,保护贺兰山,就是在保护半干旱地区的动植物资源本底。之后,依托贺兰山的森林系统,还建立起了宁夏苏峪口国家森林公园、宁夏贺兰山滚钟口旅游风景区等,一起呵护着贺兰山的生态系统。
在贺兰山中段的林区,年降水量达到了422毫米。这里有茂密的森林,众多的动植物种类,完整的地质剖面,还有丰富的古生物化石。在海拔1500米以上的山坡上,分布着干旱草原植被。海拔2200米左右的山坡上,分布着混交林。海拔2500米以上的山坡上,分布着针叶林区。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山上,分布的是稀疏的高山草甸。初秋至仲春时节,贺兰山上微雨便可成雪,雪积山巅,日照不融,“贺兰晴雪”,自古就是宁夏的胜景之一。
在内蒙古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一只马麝在山坡上觅食。供图/王晓勤
贺兰山保存有大片油松林和青海云杉林,那些粗壮挺拔的乔木绣满整个山壁,宛如巨大的绿色屏风。这些森林遮天蔽日,一些松树和云杉的直径可达30多厘米,它们在这样干旱的环境中应该存在数百年了。松林里积着厚厚的松针,走起来很滑,林中斑驳的光影中,只有绿草零星分布,一两只北红尾鸲在低处的树梢间飞来飞去。在松树树冠上面,有几只乌鸦在哇哇大叫,有时它们腾空而起,飞向更高处的密林。“万木常笼青嶂日”,就是贺兰山腹地丛林最好的描述。贺兰山中还存活着山杨、杜松、白桦、山柳、灰榆等乔木。在贺兰山主峰所在的区域,植被覆盖率高达65%以上,那里是贺兰山自然生态系统的精华所在。
岩羊:贺兰山画布上的鲜活颜料
贺兰山上有2 万余只岩羊,集中分布在贺兰山中段,在贺兰山苏峪口等处随时可见。摄影/ 王志成
在贺兰山中寻找珍稀的动植物,就仿佛一种寻宝的历程。我多次攀登贺兰山,想一睹蓝马鸡的美丽芳容,可是一直未能如愿。
去年6月末,我在贺兰山的一个无名山谷中发现了国家一级保护植物四合木。它被誉为“植物中的大熊猫”,宁夏境内分布于石嘴山一带的贺兰山谷中,内蒙古境内仅仅分布在阿拉善、鄂尔多斯、乌海一带的贺兰山谷中。它是古地中海的孑遗植物,经历数万年无数次风雨存活下来,让人看到了生命基因的顽强。在四合木的周围,我还看到了国家三级保护植物长叶红砂,以及雾冰藜等植物。
贺兰山的生物多样性,犹如一个迷宫,远观时什么也看不见,当走进其中,才发现里面蕴藏着不少的特殊生命。在我欣赏四合木的时候,两只凤头百灵落到不远处的岩石上鸣叫,它们欢呼嬉戏,忽然像被风卷起的两片叶子,转眼就消失得无影无踪。
贺兰山上有2 万余只岩羊,集中分布在贺兰山中段,在贺兰山苏峪口等处随时可见。摄影/ 王志成
几天后,我在贺兰山的汝箕沟中看到了岩羊,那些岩羊正在溪流中喝水。在那条溪流边,我看到了三三两两的小群岩羊,它们从贺兰山峭壁下来,补充身体所需的水分。
今天,在贺兰山上生活的岩羊,数量已接近2万只,密度为每平方公里15只,居世界之首。它们是贺兰山的优势物种,这是多年来保护的结果。岩羊的复壮告诉我们,只要人类不对动物大加杀戮,许多珍稀动物是可以在贺兰山长久繁衍生息下去的。
本文节选自《森林与人类》2014年第10期《中国各省最高山》专辑,同时参考2020年第1期《贺兰山:动物的优雅身影》
作者: 陈旭
来源:自然超话 中国绿色时报融媒体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