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陟县的砂锅哪个名气大?独,土俗

人气:460 ℃/2024-08-03 05:45:40

武陟,是河南省焦作市下辖的千年古县之一,和郑州隔黄河相望。这个“陟”字,读zhì(音“志”),本意是“登高、由低处向高处走”。

在“砂锅”两字前面加上地名,一般是指某地特产的陶制炊具,而“武陟砂锅”却是特指的一种地域性极强、又人见人爱的地方美食,近年来更是在网上爆火,成为一种网红美食。

说起来,武陟砂锅的做法相对简单,清水入锅、小火慢煮,似乎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并且品种也不多,一般主打排骨、羊肉、牛肉、健腐肉、小酥肉、豆腐、素什锦等七八个品种,有荤有素,以荤为主。既然如此,为什么武陟砂锅又那么受欢迎呢?且听我细细道来。

作为广受欢迎的美食,武陟砂锅的“色香味”自然不在话下,您有幸亲临武陟品尝一下便知,这里单说一下我给武陟砂锅总结的“独、土、俗”三大特色:


“材器声”独特

1、食材独特。这里的“独特”倒不是说用什么龙肝凤髓之类的珍罕食材,而恰恰是指武陟砂锅的食材简单,简单到你想不到。

素砂锅的食材种类还有那么几样,而荤砂锅的食材就两样——肉(羊肉、排骨之类)和时令叶菜(菠菜或小白菜)!更何况时令叶菜还是需要自己动手往砂锅里加的配菜!主食嘛,也只有米饭和烧饼两种。大老远兴冲冲地跑来,原来就这两样?!别扫兴,这正是色香味加持下,武陟砂锅“寓简于繁”“简约却不简单”的自信体现!

2、炊器独特。砂锅透气性好,吸附性强,传热均匀,散热又慢,最适合用于炖煮。

客人落座后一般不需等待,店家会把提前煨煮3个小时以上的砂锅,从火上取下直接上桌。斯文些的可以用汤匙舀入小碗再吃;像我这样粗鄙些的,一向是直接就着砂锅吃。

3、声响独特。您可能会问,美食讲究“色香味”,啥时候又冒出一个“声响”来?

原来,砂锅上桌后,店家会端着一大铁勺刚炸好的红辣椒段,按食客所需浇入滚沸的砂锅中。随着“刺啦”一声,香味四散。就这么在开吃前先来了一次视觉、听觉和嗅觉的盛宴,吊足了胃口!您别说,很多人对武陟砂锅的“芳心”恰恰都是因为这“刺啦”一声给俘获的。每次带外地朋友跑到武陟品尝砂锅,我最享受的就是看朋友在听到这“刺啦”一声后的反应。

尝一口,倾心;吃一次,梦绕;听一声,痴迷!这就是——武陟砂锅!

“土”的掉渣

武陟砂锅,本身就是一道扎根于武陟这个小县城并不断传承和发展的一种乡土美食,其真实历史已不可考,虽有一些传说故事,但似乎经不起深究,也未能引起食客们的普遍关注和共鸣。

在普遍重宣传、重推广、重营销的当下,武陟砂锅似乎更看重“色香味”这一内涵,更关注食客们的味蕾感受。各家老字号把主要精力都投入到了食材精选、火候把握、秘制调味料优化、烹饪技艺提升等方面,精心做好每一锅,以至于连“故事”都懒得去讲。同时,在武陟,无论砂锅店是身处闹市还是隐居僻乡,几乎个个店面都显得“穷酸”,放到大城市,多半会被形容为“苍蝇馆子”。由此,有人认为武陟砂锅不会包装,登不得大雅之堂、“土的掉渣”,您认同吗?

乍一看是“下里巴人”,定睛一看,原来是“阳春白雪”!这就是——武陟砂锅!

“俗”的可爱

每到饭点儿,武陟的砂锅店,特别是几个老字号,都是摩肩接踵、人声鼎沸的一派繁忙景象,短时间内会翻好几次台。这种热闹程度,大有农村赶集的感觉,以至于面对面交谈时嗓门不提高几度就难听清楚。

如果细致观察,你会发现食客中,既有一脚泥巴的,又有西装革履的;既有操本土乡音的,又有咵言咵语甚至嗲言嗲语的。而这种氛围,恰是我喜欢的。越通俗就越有市场,越大众就越有生命力,谁说不是呢?


“色香味”俱佳、“材器声”独特,土的掉渣,俗的可爱——武陟砂锅,怎就不能一夜爆红?!


【TIPS】1、关于武陟砂锅的老字号,在当地人人皆知。为避嫌,本文不作推介,敬请谅解。

2、若嫌看文字不过瘾,还可观看本头条号的同名视频。

【注】本文及配图皆系原创,未经许可,谢绝商用。

百科

More+
首页/电脑版/网名
© 2025 NiBaK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