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隐藏在小村庄的人间仙境,一座被音乐包围的小村庄

人气:345 ℃/2024-01-25 04:36:00

一座被音乐包围的村庄

你能想象在北方农村的棒子地里吹奏西洋乐器的画面吗?

位于华北平原腹地、河北省中部的周窝村,是一座被音乐包围的村庄。

如果有机会去村子里走走,你会发现,无论是大街小巷,还是田间地头,到处都能听到西洋乐器发出的动人旋律。

村里的咖啡厅,每天都能看到来自世界各地的乐队的演出。

音乐工作室、艺术馆、电影院、民俗馆……各种时尚元素都可以在这个北方农村中见到。

在这个只有200多户居民的村庄里,每年出产的乐器超过100万件,其中,铜管乐器的产量高居全国第一、世界第二。

靠着庞大的乐器产业,村民们的小日子过得格外有滋味。

从一张年画说起

周窝的发展,还要从一张年画说起。周窝所在的武强县是中国北方著名的年画之乡。

明朝时,周窝人的祖先从山西迁居而来,由于这里的土地产粮不多,没办法满足生活,人们便外出做生意,主营的商品就是武强年画。

靠着独到的眼光和会来事儿的性格,周窝人的年画生意做得风生水起。

路子趟熟了以后,他们经营的商品从年画扩展到了各种日用百货,经营范围也从周边地区扩展到全国各地。

渐渐地,周窝人的眼界越来越开阔,想法越来越活络,这让他们在时代的发展中,总能抢占先机。

敢想敢干造就美好生活

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在中国各地农村都在集中力量发展农业时,周窝人把目光瞄向了副业。

当听说北京地铁建设工程缺少配电柜的消息时,他们立刻行动起来。

仅凭一张简单的产品图纸,三、四个技术员,加上几个有手艺的村民,他们愣是在极短的时间里造出了十几台样机,并且成功通过了技术鉴定,解决了北京地铁建设中的难题。

取得了这次的成功后,周窝人便开始在全国跑销路,大量的订单让小村庄逐渐富裕起来。

有了钱的周窝人始终不忘自己生存的土地。

挣来的钱先是打了二十多口机井,把旱地变成了高产的水浇地,使得村里的粮食产量翻了几番。

随后又投入到了村庄的建设中,他们照着北京胡同的格局修建了一座可以经受百年风雨,子孙后代都不用再大拆大建的村庄。

从来料加工到量身定制

改革开放后,西洋音乐走入了人们的生活,市场对于乐器的需求大为增加。

当时经营水管厂的村民周国芳,看准了时机,将水管厂改造成了生产西洋乐器零件的工厂。

但在当时,厂里的工人连这些乐器的名字都没听过,更何况生产。

面对困难,周窝人又一次发挥了敢想敢干的精神。人们用白菜根,萝卜块削成模型,反复练习研究,就这样在一点点的摸索中,掌握了关键技术。

后来,随着中国音乐市场越来越成熟,很多音乐人来到周窝寻找个性化的定制乐器。

这时候村里有想法的年轻人,又开始琢磨起了乐器的量身定制。

而定制乐器与流水线生产完全不同,不仅需要精湛的技艺,还需要专业的知识,以及时间的沉淀。

从工业化生产,到量身定制,再到打造百年品牌的冀望,面对越来越多、越来越高的要求,周窝人从未想过停下或退缩。

凭借着敢闯敢干、敢为人先的精神,他们在这片土地上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传奇。

今晚20:00,锁定CCTV4,走进华北平原上的小村庄,聆听北方田园里传出的动人旋律。

《记住乡愁》乡村振兴系列

播出内容:《周窝村——音乐敲响幸福门》

播出时间:2022年1月10日(周一)20:00

播出频道:CCTV-4 中文国际频道

转自:CCTV4《记住乡愁》

来源: CCTV4

百科

More+
首页/电脑版/网名
© 2025 NiBaKu.Com All Rights Reserved.